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66|回复: 23

也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复制链接]

56

主题

705

回帖

19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04
发表于 2016-9-19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也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稍具常识的朋友都知道,业内有个由来已久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说法。意谓七言律句每句的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拘,用平用仄均可,而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则须严格按照平仄格式的规定选用,并非可平可仄,必须分明才是。相应地,五言律句则为“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连日来,看到不少朋友就此各抒己见,莫衷一是,争论不休,忍不住也想说几句。不求面面俱到,择其要者略说而已。
1)“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应属启蒙小儿和成年初学者的产物,借以观其大略式地强化记忆基本律法的入门口诀,初学时帮助记忆犹可,入门后视为构造律句的金科玉律便大谬而特缪了。众所周知,诸如此类规则性的表述概括性越强,则针对性越差。若是拿着这句口诀去作诗,则律句的音乐性八成得不到保障。
2)七言律句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和五言律句平平仄仄平的第一字便不可不论,否则犯孤,读之的确别扭——乐感欠佳者未必能够体会。一般所谓孤平通常就是指这两句(前句第三字用仄声,后句第一字用仄声)而言。关于孤平拗救,大家已然讨论不少,这里不想节外生枝。
3)以现代格律诗的角度观之,平平仄仄仄平平的第五字和仄仄仄平平的第三字一般亦以论之为宜,否则三平调了。一般认为,三平调乃是古风特色,避之为宜,而对三仄尾的要求则不那么严格。
4)仄仄平平平仄仄的第五字、平平平仄仄的第三字通常也以论一下才好,尽管三仄尾不在严禁之列,一般仍以避之为宜。需要说明的是,这两句的五六字平仄易位、三四字平仄易位均为变格常例,实属正当防卫。
5)深谙韵理和乐理,对律句音乐美有较高追求的诗者才不管什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小儿科口诀呢,他们不但二四六分明,一三五也尽量论的,非但如此,他们不仅论平仄,还尽量讲究四声搭配之法,借以求得相对最佳的音乐效果。
6)果有奇句或遇到避无可避的专有名词时,则不仅一三五可以不论,二四六同样可以不论的,对仗也可从宽甚或不对,这一点连小丫鬟香菱都知道的,不赘。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7
发表于 2016-9-19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法,不对!
因为,你忘记或不知道大唐声律,不是【246分明】

点评

呵呵,如果三羊先生回头看一下的话,应该能够看到在第3)部分有“以现代格律诗(基本律法)的角度观之”的字样。须知,现代读书人是写不出唐代近体诗的,而只能写现代格律诗,而唐时律法也是逐步优化的。就时人为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9 19: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19 18: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言两语,准确而深刻,看来楼主不仅仅只会说n个诗词中央和写状子。

点评

基本律法本是半个小时就能说清楚的事,并且人人可以习得,终属雕虫小技——包括这篇小文以及所谓孤平拗救、出对句互救、特定句式中五六字平仄易位、三四字平仄易位、广义互救、避上尾等等死的东西,故此懒于在这方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9 22:45
莫说三言两语,问题的关键,在唐朝的声律海洋里,见不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风帆,哪怕扁舟一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9 18: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7
发表于 2016-9-19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19 19:04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19 18:24
三言两语,准确而深刻,看来楼主不仅仅只会说n个诗词中央和写状子。

莫说三言两语,问题的关键,在唐朝的声律海洋里,见不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风帆,哪怕扁舟一叶!
这也是北山钓者几年前的看法,非常可惜的是,北山立场不坚定,变节投降,重新拜倒在王力的石榴裙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705

回帖

19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904
 楼主| 发表于 2016-9-19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我不会读平水韵 于 2016-9-19 19:16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19 17:20
你说法,不对!
因为,你忘记或不知道大唐声律,不是【246分明】

呵呵,如果三羊先生回头看一下的话,应该能够看到在第3)部分有“以现代格律诗(基本律法)的角度观之”的字样。笔者并未阐述基本律法的演进过程,而是只对当下诗者如何理解“一三无不论,二四六分明”提些参考意见。须知,现代读书人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唐代近体诗的,而只能写现代格律诗,其实唐时律法也是逐步优化的。就时人为诗而言,在对“一三无不论,二四六分明”的理解上若能注意文中几点,业内哪怕是资深诗者或论者,大抵也能认可了。如此而已。

点评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明朝的理论,明朝的理论,只能指导明朝或明朝以后是创作,明朝的理论,是不能约束唐朝诗人的! 明朝真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理论,与唐朝元兢《诗髓脑》理论,是有本质区别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9 19: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7
发表于 2016-9-19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会读平水韵 发表于 2016-9-19 19:12
呵呵,如果三羊先生回头看一下的话,应该能够看到在第3)部分有“以现代格律诗(基本律法)的角度观之” ...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明朝的理论,明朝的理论,只能指导明朝或明朝以后是创作,明朝的理论,是不能约束唐朝诗人的!

明朝真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理论,与唐朝元兢《诗髓脑》理论,是有本质区别的两头声律体系!,请勿等量齐观。

点评

呵呵,三羊先生扯远了。我只是就“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给时人中的初学朋友抑或基本律法有欠扎实的资深诗友提供一些参考意见而已,未涉及明清,更未约束唐宋诗人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9 23:23
荒谬!照这羊论,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十七世纪发明的,不能约束以前的天体运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9 19: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19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7
发表于 2016-9-19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19 19:33
荒谬!照这羊论,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十七世纪发明的,不能约束以前的天体运动? ...

寅吃卯粮,你应该知道!

万有引力,约束天体运动?
语文不好,数学不好,物理稀松!

点评

你的要害是汉语的不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9 19: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19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7
发表于 2016-9-19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19 20:11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19 19:46
你的要害是汉语的不懂!

你是什么都懂,三教九流万事通!
一字尚书针叶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1 15: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