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稳坐御床无一语,但称难得老尚书。——明·王世贞 【弘治宫词十二首 其四】
2
哀同庾开府,瘦极沈尚书。——唐·李商隐 【有怀在蒙飞卿】
3
韦公八十馀,位至六尚书。——唐·刘禹锡 【伤韦宾客】
4
铁冠真御史,革履旧尚书。——宋·范成大 【龙学尚书新安侯罗公挽词二首 其一】
5
不独年催身亦变,校书郎变作尚书。——唐·白居易 【和微之任校书郎日过三乡】
6
国老寿齐钱尚父,耆英官是白尚书。——明·王世贞 【寿大司寇钱公八十】
7
岩岩萧太傅,謇謇郑尚书。——宋·叶适 【戴肖望挽词二首 其一】
8
御座今安圆阁子,谊中欲置女尚书。——明·蜀成王 【拟古宫词一百首(今录三十首) 其一十七】
9
几度会通桥上过,更无人说宋尚书。——明·丘浚 【过会通河有感】
10
醉傅狂言人尽笑,独知我者是尚书。——唐·白居易 【继之尚书自余病来寄遗非一又蒙览醉
吟先生传题诗以美之今以此篇用伸酬谢】
11
吾闻①伏生女,口授古尚书。——宋·刘克庄 【葵女】
13
未敢乡词荐蘋藻,千秋遗议两尚书①。——清·丘逢甲 【饶平杂诗 其六】.
14
莲府望高秦御史,柳营官重汉尚书。——唐·薛逢 【重送徐州李从事商隐】
15
每就玉山倾一酌,兴来如对醉尚书。——唐·白居易 【杨六尚书留太湖石在洛下借置庭中因
对举杯寄赠绝句】
16
宫局总来为喜乐,院中新拜内尚书。——唐·花蕊夫人徐氏 【宫词 其一五四】
??
金门羽客方方壶,作画不减高尚书。——明·陈琏 【题方方壶武夷山水图】
17
终胜秋燐无姓氏,沙涡门外五尚书(逆旅夜闻读书声,戏赠。沙涡门即广渠门,门外五里许,
有地名五尚书坟,五尚书,不知皆何许人也)。——清·龚自珍 【己亥杂诗 其二十三】
18
解组便为闲处士,新花莫笑病尚书。——宋·欧阳修 【书怀】
19
那有古人秦御史,岂无先辈贡尚书。——元·李士瞻 【奉同二次来韵并寄闽省谒诸幕谒闽王
庙之作通呈景容郎中伯益侍郎秘监先生同发一笑】
20
不是面承宸语切,还期那肯顾尚书。——明·王世贞 【杨少宰伯谦扶侍太夫人归里得二首 其一】
21
商氏教儿先大易,伏公传女更尚书。——明末清初·屈大均 【癸酉元日作 其六】
22
棋州或可推中正,麴部兼应领尚书。——清·马源 【归兴】
23
我向草庐寻旧迹,清风终古属尚书。——清末民国初·缪荃孙 【出钱塘门至孤山四首 其二】
25
侠气未能忘击筑,酒狂那复记尚书。——明·黎民表 【同王仪甫酌醉后赋此】
25
投閒赖有霜筠寺,祇对难酬竺尚书。——明·释函是 【夏日李晓湘司寇尹恒复中翰见过和晓湘作】
26
渤海循声传太守,定山学术继尚书②。——清末民国初·金武祥 【赠龚少渔明府(长恩)】
27
凤凰下上依箫史,燕子凄凉忆尚书。——明·黎景义 【美人诗二十二首 其一】
28
平头奴子知珍重,特拜花房小尚书。——明·黎遂球 【春园十首(一) 其七】
29
手迹乌程迭宝储,严尚书与闵尚书。——清·梁成楠 【题行箧内所携米海岳各帖戏效渔洋论诗绝句】
30
台阁弹章赖通议,河湟诤论有尚书。——清·黄体芳 【信陵书院作追述耆献留别院中诸生叠仙屏河帅韵 其四】
31
伏生强健斯文在,暇日频来问尚书。——明·罗洪先 【寿外父太仆曾符翁时年七十九】
32
唐臣不负国,惟有一尚书①。——宋·刘克庄 【杂咏一百首 其三十 司空图】
33
更勤潘氏学,岂愧乐尚书。——宋·邹浩 【和郡主簿绝句九绝 其七】
34
师亮白头心已足,四登两府九尚书①。——宋·张齐贤 【致仕后戏赠故人】
35
辇下十年前进士,省中四品次尚书。——宋·李至 【小子祇自夜来风气又作肿连颐颔热发心
脾无以豁其烦襟徒自乐于酣咏旋书在纸不觉成篇又获五章皆依前韵达诚而已何足为诗而惜
经苦心忍作弃物入门遽绝既缘知己之获伸束手终降尚以疲兵而再战三思无取一笑有馀昔汉室大将军有长揖之客今我朝大丞相有属和之生皆一时之美也不亦可乎 其四】
36
闻寻周触士,知伴庾尚书。——唐·杨巨源 【郊居秋日酬奚赞府见寄】
37
公事闲忙同少尹,料钱多少敌尚书。——唐·白居易 【送陕州王司马建赴任】
38
努力安心过三考,已曾愁杀李尚书。——唐·白居易 【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
有感因成四章 其二】
39
处处侯门可曳裾,人人争事蜀尚书。——唐·元稹 【贻蜀五首 其五 韦兵曹臧文】
40??
眠阁书生复何事,也骑羸马从尚书。——唐·元稹 【陪韦尚书丈归履信宅因赠韦氏兄弟】
41
洛中归计定,一半为尚书。——唐·白居易 【酬令狐留守尚书见赠十韵】
42
西掖永怀王阁老,北门堪叹扈尚书。——宋·王禹称 【阁下咏怀】
43??
掇拾堕黑云模糊,三台北斗韩尚书。——宋·王质 【送施丙卿】
44
单传合上相,小却但尚书。——宋·叶适 【待制汤公挽词】
45
比并合饶皮博士,形相偏属薛尚书②。——宋·林逋 【桃花】
46
顾我言非韩吏部,多公节似孔尚书。——宋·范祖禹 【送郑闳中待制提举洞霄宫】
尚书一词处于句尾读平声例计46首,编号打??的为三平尾句,未编号的一句尚为仄读。应属古人误。
.钉某称有大量的反证,至今未举出十条,归为个例。而所举一例含古尚书一词,实指《尚书》,也拿来充数,无知搏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