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我不会读平水韵 于 2016-9-17 16:42 编辑
辩士当如苏星空 中秋无事,便大致浏览一下本版旧帖。其中,打神者与苏星空二位先生的一段对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来看一下: 打神者: ……名义上采用中古平水韵,事实上用的东南某地方言,这不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吗? 苏星空: ……打神者说:“名义上采用中古平水韵,事实上用的东南某地方言,这不——明摆着吗?”
回答:基本上是没错,也是明摆着的事实…… 此处,打神者的欠严谨处或许在于“东南某地方言”的表述,若是将这一措辞易为“现今某地方言”,苏星空先生或许就会将“基本上是没错”换成“完全正确”了。然而无论如何,苏先生毕竟坦然承认了“名义上采用中古平水韵,事实上用的东南某地方言”乃是明摆着的事实。这才是本文关注的重心之所在。 毫无疑问,在诗中谎话连篇、文中废话连篇的当下,苏先生这一坦诚的学术态度弥足珍贵,真的非常佩服苏星空先生的勇气。须知,从屏间交流可以约略看出,苏星空先生疑似粤语区人士,他都敢于公开承认这一点,那么东南地区乃至广义北方地区诗者或评者为什么就不敢承认呢? 实不相瞒,我也认同时下众多诗者“名义上采用中古平水韵,事实上用的现今某地方言”之类说法,更认同苏星空先生这是“明摆着的事实”的论断。苏星空先生的态度让我初步领略了本版的学术氛围,更令人肃然起敬,同时也让我们有理由不失时机地将有关这一问题的研讨引向深入,那就是:现今某地方言与中古平水韵的差别究竟有多大? 最后想说的是,学术就是学术,来不得半点含糊,唯书唯上唯私,则断无学术。从这个意义上说,辩士当如苏星空。
【高挂共赏】
林金建先生6楼跟帖颇具价值,高挂共赏:
能懂得平水韵与地方语言之间的区别,已经相当了不起了。现在绝大数人都是先依照平水韵,然后再炼字炼句。因为现在一般不讲究诗写的好听不好听,而偏重于字面意义。所不同的是说东南方言的,对平仄声的掌握比较容易些。比如我是说闽语的,写时是平是仄用本地话念,重声的定是仄,轻声的必是平,不用查韵表绝对错不了。
笔者于屏间是这样回复的:
这段话颇具价值,尤其这句:
“现在绝大数人都是先依照平水韵(表,笔者注),然后再炼字炼句,因为现在一般不讲究诗写的好听不好听,而偏重于字面意义。”
呵呵,这就是所谓案头文学吧?早就有人指出这一弊端了,奈何有些人死活不肯承认,扯着脖子说他能读中古平水韵。风雅颂百家论坛曾经有个双剑常管,就曾扯着脖子犟过,深入追问之下,却又无言以对、窘迫万状,连我都替他难堪呢。
看来林先生也是诚实之人,敬佩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