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53|回复: 26

诗词鉴赏的过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12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读者在鉴赏的过程中,总是首先接触其语言并通过它来把握形象,领会其内涵。具体过程大致可以分为感觉、感染、感触三个阶段。
1.感觉  
       感觉是读者对诗的形式或形象外在情状的反映。这是鉴赏的第一步。
感知语言
宿江店 [张 籍]
野店临西浦,门前有橘花。
停灯待贾客,卖酒与渔家。
夜静江水白,路回山月斜。
闲寻泊船处,潮落见平沙。
    这里,“停灯”的“停”,是什么意思?是停放而非停息,这是需要弄清楚的,否则就会影响对诗歌的理解,其他则有一般的感知水平都不会产生疑问。把语言看明白了,自然就知道了此诗所写的时间、地点、环境、人物、事件,给读者一个完整的印象。
感知形象
兵车行(节选)[杜 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杜甫在《兵车行》中一开篇便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出征前悲壮惨烈的场面。战士如何,亲人怎样?咸阳桥上情形又怎样?寥寥几笔,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千秋之后,那情形依然鲜活在读者心中,令人动容。
感知意境
阙题 [刘慎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作者笔下,有白云、青溪、落花、流水、闲门、深柳、山路、书房、阳光、衣裳等物象,衣裳指代主人翁。这些物象连接铺排,就构成了一个色彩缤纷偏远幽静的完整的画面,主人翁在这样一个幽雅的环境中读书,是何等惬意。细细品味,即使躁动的心也会平静下来,恍若置身其中,给人以愉悦恬静的审美享受。
2.感染
  读者为诗的形像所影响,引发出与诗人相同的思想感情,爱其所爱,恨其所恨,
乐其所乐,哀其所哀,苦其所苦。即产生共鸣。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 甫]
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转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的诗,眼泪多,毛泽东主席就不大喜欢,但还是有不少闲适、激昂、欢乐、仁爱以及教化、启迪之作,读者可以受到各种情绪的感染。上面这首,格调欢快、节奏鲜明,音响明亮,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令人和作者的心一起搏动,为之愉悦感奋。
3.感触:
读者为诗的形像所激发出来的与之相关的一些感慨与思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渭城曲 [王 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金陵图 [韦 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野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些诗作,不同阅历、不同心境的人引发的感触宽窄范围轻重程度是不同的,同一读者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情境下的感触也会有所区别。比如说身在异地的人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比身在故乡阅读的读者感触就要深远得多。蒋介石离开大陆后读《乌衣巷》和《金陵图》比我们普通读者的感触更要深远得多,甚至怆然泪下!因为不同的读者读同一首诗对自身经历所产生的联想有很大的区别,有时可能比作者的情绪还要复杂而深沉。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发表于 2016-9-12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先生文题中似宜加一“古”字,改为古诗词鉴赏的过程,这样相对好些,可也还得强调知人论世。
时下业内胡编乱造的所谓诗词多如牛毛,俯拾即是,鉴赏时人诗词尤应强调知人论世,否则难免瞎赏啊!

点评

强调的是程序而非作品,所以就不点明“古”了。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3 11: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34

主题

2849

回帖

9750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积分
9750
发表于 2016-9-13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34

主题

2849

回帖

9750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积分
9750
发表于 2016-9-13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3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9-12 23:07
学堂窝人先生文题中似宜加一“古”字,改为古诗词鉴赏的过程,这样相对好些,可也还得强调知人论世。
时下 ...

强调的是程序而非作品,所以就不点明“古”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3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蘇剛 发表于 2016-9-13 08:52
学习了。【蒋介石离开大陆后读《乌衣巷》和《金陵图》比我们普通读者的感触更要深远得多,甚至怆然泪下!】 ...

是的,失去的越多越珍贵,感触越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3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蘇剛 发表于 2016-9-13 08:55
【杜甫在《兵车行》中一开篇便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出征前悲壮惨烈的场面。战士如何,亲人怎样?咸阳桥上情形 ...

很有可能,这一点比起国外要差,他们的老百姓可以反对政府侵略他国,可以有过激行为甚至人肉炸弹,中国,不杀也会关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发表于 2016-9-13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道程序总该是设法知人论世吧?
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点评

合理性与可行性相比,可行性更重要。很多作品,读者无法或很难知人知世(尤其是小背景),在这种情况下,就只能批文见意从作品本身去品悟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3 11: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3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9-13 11:26
第一道程序总该是设法知人论世吧?
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合理性与可行性相比,可行性更重要。很多作品,读者无法或很难知人知世(尤其是小背景),在这种情况下,就只能批文见意从作品本身去品悟了。

点评

可是,启你大加赞赏的所谓诗作根本言不由衷,纯属胡诌八咧的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3 11: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发表于 2016-9-13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二〇一九五四 于 2016-9-13 11:48 编辑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9-13 11:36
合理性与可行性相比,可行性更重要。很多作品,读者无法或很难知人知世(尤其是小背景),在这种情况下, ...

可是,若被你大加赞赏的所谓诗作根本言不由衷,纯属胡诌八咧的呢?

点评

这就看功底和悟性了,当然,功底悟性极高者,也可能失误,那是没办法的事。同时,世人皆不知其人其世,怎样证明纯属胡诌八咧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3 12: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10: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