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34|回复: 64

金晓针对律句音乐美的认知水准不及小学教师

[复制链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发表于 2016-9-12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二〇一九五四 于 2016-9-12 13:10 编辑

金晓针对律句音乐美的认知水准不及小学教师

刚在网上看到一篇小文,颇有感触。窃以为,金筑子、晓风轻送、针叶林等人对于律句音乐美的认知水准连小学教师都不如。大家对这三位先生的奇谈怪论都很熟悉,比如金筑子的“句中古音平仄,句尾押时音”、针叶林的“中古平水韵可读论”晓风轻送的“用什么韵本是各人自己的事,何须他人多舌”等等,在此无须赘述。
有比较才能鉴别,当您领略了浙江慈溪市城区中心小学这位童之卿老师的风采后,相信会认同我对金晓针这一评价的。



附录:
读出格律诗的音乐美

文章作者:童之卿 来源:语文报教师版小学总第204期 2011-10-24 15:01:32


    格律诗是按照一定的声律格式写出来的诗,著名学者周汝昌认为其“音乐性极强,节奏性特美,乃是世间上千种语文的唯一的一种‘诗的语文’,无与伦比”。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必要重视格律诗的音乐美,进而引导学生读出“无与伦比”的美。
    一、划分语节,读出节奏美
    1.听示范读,感受节奏
    格律诗和现代白话文的朗读节奏有很明显的区别,一般以两个音节(即两个字)作为一个语节,句末一个字独成语节。通过范读能很快让学生对诗的节奏有感性认识。
    2.划分语节,读好节奏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划分语节,总结节奏的一般规律。如教学《山行》时,可引导学生划出语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接着,归纳出七言诗一般可以划分为“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四个语节。最后告诉学生朗读时各语节之间必须有一定的停顿。
    二、注意押韵,读出韵律美
    1.找出韵脚,感受回环
    押韵最直观的体现就是韵脚。如教学《咏柳》时,学生说这首诗读起来很好听。我告诉他们“好听”的秘密就在每行最后一字的读音上。学生很快发现三个句末字的韵母都是“ɑo”。我随机点拨:“古诗中二、四两句(有时包括第一句)最后一字的韵母相同或相似,这就是押韵。押韵的那个字叫韵脚。”接着,我通过范读让学生体会韵脚的作用。然后,我又指出韵脚要读得响亮些,拖得长些;为了形成对比,第三行句末字要读得短些、弱些。最后,学生按照要求诵读起来,陶醉在古诗优美的韵律之中。
    2.改动韵脚,加深体会
    有意改动韵脚破坏诗的韵律,再让学生和原诗进行对比读,可以加深学生对韵律美的感受。如把“门泊东吴万里船”的“船”改成“舟”后,问:“船和舟意思差不多,为什么这里要用‘船’而不用‘舟’?”接着再对比读诗句。学生感到改后的诗,读起来没有原诗那样和谐顺畅,从而领悟到从语音角度看,用“船”(chuán)是为了和“天”(tiān)押韵。我顺势指出:“古人写诗时很讲究字音,也非常重视选择韵脚,课本中的古诗都是音律和谐的。”学生听了,不禁深为叹服,从而更努力地去表现这种文字中的声音美。
    三、体会平仄,读出抑扬美
    1.借助姓名,初识平仄
    我曾借鉴丁慈矿老师的方法,利用姓名的读音讲平仄。我先告诉学生,普通话中第一、二声的字是平声字,第三、四声的字是仄声字,然后指着一学生说:“她叫史庆灵,外号‘仄仄平’。有谁也是‘仄仄平’?”李艳炎等同学站了起来。接着,我让每个学生说说自己姓名的平仄,再分别去找和自己姓名平仄相同和相对的伙伴。最后,我指出平声字要读得“平而 长”,仄声字要读得短些,再让大家用这样的发声方法读读自己的名字,叫叫同学的名字。这样,学生对平仄就有了初步的了解。
    2.对比品读,加深体会故意打乱诗句中的平仄顺序,让学生对比着读,是体会平仄效果的好方法。如教学“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时,我把以上14字重组为“千新门曈曈桃符,总把万户日换旧”后让学生对比读。学生明显感到后者读起来别扭、拗口,但又说不出所以然来。于是我标注出两者的平仄,学生立刻领悟到后者之所以拗口,是因为那些字是按“平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的声律规则排列的,原诗按照“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声律规则排列读起来就顺口,从而体会到平仄字按一定规律组合,读起来才会朗朗上口。
    3.抓住重点,读出抑扬
    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强调每个字的平仄,无疑太繁琐。对小学生来说,只要能抓住重点,基本读出格律诗的抑扬顿挫之美就可以了。古人对平仄规律早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概括。七言的二四六字(五言的二四字)是“平仄平”或“仄平仄”,如此平仄相间后就有了“升降升”或“降升降”的节奏起伏。因此,我们着重关注二四六字的平仄就可以了,大可不必去研究每个字的平仄。另外,句末字是韵脚,或者叫收句字,我们可以根据押韵规则诵读它。
    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尤其是在新教材增加了大量古诗文阅读的背景下,引导学生关注格律诗的声律美,读出存封在诗句里回环流畅、铿锵悦耳的音乐美,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这不仅能让古诗教学达到一个新的境界,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作者单位:浙江慈溪市城区中心小学)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楼主| 发表于 2016-9-12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慈溪话乃吴语之一种,属吴语太湖片甬江小片和临绍小片。可作为慈溪市城区中心小学语文教师的童老师却没有教授孩子们吴语或慈溪话,而是采用“ɑo”这样的现代汉语拼音为《咏柳》韵脚正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12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7
发表于 2016-9-12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断真的不懂吗?

点评

针断?是在说针叶林吗?他怎那么多外号呀? 纸面上的平水韵表他或许死记硬背过,舌间耳畔活的平水韵他就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2 19: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2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吟者先生举的小学老师读的不全是唐诗吗?你天天诅咒唐诗不能读,是哑巴韵,她又怎么成为你读的示范了?!

点评

就格律诗而言,能认识到这一点的才是真学者: 著名学者周汝昌认为其“音乐性极强,节奏性特美,乃是世间上千种语文的唯一的一种‘诗的语文’,无与伦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2 23:20
你没见我这帖吗?怎还吟者长吟者短的? 再说一遍:吟者从未诅咒过唐诗不能读,我二〇一九五四亦然。平水韵曾经活跃于舌间耳畔,怎能简单地称为哑巴韵呢? 唐诗当然是能读的,我也像那位童老师一样读的。我也知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2 14: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楼主| 发表于 2016-9-12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9-12 14:27
吟者先生举的小学老师读的不全是唐诗吗?你天天诅咒唐诗不能读,是哑巴韵,她又怎么成为你读的示范了?!
...

你没见我这帖吗?怎还吟者长吟者短的?



再说一遍:吟者从未诅咒过唐诗不能读,我二〇一九五四亦然。平水韵曾经活跃于舌间耳畔,怎能简单地称为哑巴韵呢?

唐诗当然是能读的,我也像那位童老师一样读的。我也知道入声字归为仄声一类,可我真的读不来也听不懂中古平水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楼主| 发表于 2016-9-12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12 13:05
吟者莫小瞧小学教师:
【温州日报 - 教师招聘】
 昨天下午,温州大学与市教育局签署服务基础教育合作协议 ...

我连小学生都尊重,遑论小学教师。
不尊重当代老师和读书人的是尔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9

回帖

35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8
发表于 2016-9-12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2.划分语节,读好节奏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划分语节,总结节奏的一般规律。如教学《山行》时,可引导学生划出语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接着,归纳出七言诗一般可以划分为“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四个语节。最后告诉学生朗读时各语节之间必须有一定的停顿。
——这段挺好,别的不知道

点评

情有独钟我看是针对针不懂音节而言的。五言既是二三,那七言是在五言前面加一个双音节。说四三是区别三四句型的。说二三己属粗糙,说四三更是粗糙之极。精确分五言应为二二一和二一二两种句型。七言应是二二二一和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2 23:23
莫非先生也是教师?怎对这段情有独钟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2 20: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楼主| 发表于 2016-9-12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12 14:02
针断真的不懂吗?

针断?是在说针叶林吗?他怎那么多外号呀?
纸面上的平水韵表他或许死记硬背过,舌间耳畔活的平水韵他就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楼主| 发表于 2016-9-12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山玩水 发表于 2016-9-12 17:55
2.划分语节,读好节奏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划分语节,总结节奏的一般规律。如教学《山 ...

莫非先生也是教师?怎对这段情有独钟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19 17: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