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6 20:17 编辑
严沧浪云八病弊法不足据也
王利器:声病之说,为世诟病久矣。
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八病…作诗正不必拘此,弊法不足据也。”
(严羽,南宋诗论家、诗人。字丹丘,一字仪卿,自号沧浪逋客。其诗集名《沧浪先生吟卷》,2卷,共收入古、近体诗146首。有《邵武徐氏丛书•樵川二家诗》本。《沧浪诗话》则附于诗集之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沈休文(沈约)所载八病,如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以上尾、鹤膝为最忌。…后四病尤无谓,不足道也。”
关于仄声的提出时间:
文镜秘府论校注----王利器:
元氏曰:”… 此篇第一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此处王利器《文镜秘府论校注》注:“上去入三字《眼心抄》作一侧字,下并同。”《眼心抄》即日本祖风宣扬会编印《弘法大师全集》《文笔眼心抄》,简称《眼心抄》)
可见在唐代中期(空海在世时代)已经称上去入三仄声为一“侧声”概念了,标志四声二元化的已经成为常识或惯例,而且是从唐初元兢时代就已经形成了。==============================================
《诗髓脑》内容,目前可考者为“调声”、“对属”及“文病”三部分
1、“调声”部分
调声之术,其例有三:一曰换头,二曰护腰,三曰相承。
2、“对属”部分
3、“文病”部分
一、平头。
二、上尾。
三、鹤膝。
四、蜂腰。
【上去入三字《眼心抄》作一侧字,下并同】,【下并同】仅仅局限于“调声”部分的【换头】章节,并不适用于【调声部分】的【护腰】和【相承】章节,更不适用于【文病部分】的【平头】、【上尾】、【鹤膝】、【蜂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