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17|回复: 34

驳金筑子在永明体押韵问题上的谬论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5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6-9-5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颠三倒四的一大堆,不想看。只是标题为“驳金筑子”,回上几句。
1、没有任何证明沈约的八病除了八个名称外,其内容是什么!针叶林毫无根据地把后人的八病妄说弄去校对永明体,这是无知。
2、永明时代为483-493,永明体即产生于这个时间。没有任何证明沈约的四声与八病产生于同一时间。应该是在产生了永明体之后才研究出八种弊病。沈约441-513;谢朓464-499,较沈年轻23多岁,早死14年。没有任何考证谢脁自己参与或知道沈约的八病他了解而不忌。更何况这八病解释还是后人的!那么,针叶林的《由谢朓的诗证明永明体诗不忌鹤膝》不是可笑再加可笑,荒唐更加荒唐么?

点评

颠三倒四的一大堆,不想看。只是标题为“驳金筑子”,回上几句。 1、没有任何证明沈约的八病除了八个名称外,其内容是什么!针叶林毫无根据地把后人的八病妄说弄去校对永明体,这是无知。 2、永明时代为483-493,永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7 07: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6-9-5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5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5 19:22
没有任何证明沈约的四声与八病产生于同一时间。应该是在产生了永明体之后才研究出八种弊病。沈约441-513; ...

你从哪里读出谢朓的八病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5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在颠三倒四中像绿头苍蝇一样乱撞!近日来,他用沈约的八病说去揭露沈约的永明诗自打嘴巴!
他又用启功的孤平说去打王力的嘴巴!
此人倒底要说什么理论,只有天才知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发表于 2016-9-6 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是说的平仄的作用,是对立统一体。这在《文镜秘府论》记述的元兢的调声术中已经表达:
“上去入声一声,上句平声,下句上去入;上句上去入,下句平声。以次平声,以次又上去入;以次上去入,以次又平声。如此轮回用之,直至于尾。两头管上去入相近,是诗律也。”(《文镜秘府论》天卷·调声)
================================
这是【元兢的调声术】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6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3,启功是著名的古典文学教授,曾在辅仁大学和北师大任中文系教授。启功对于永明体时期沈约的四声说是这样说的:
沈约虽倡四声之说,而在所提的具体办法中,却只说了宫与羽(李延寿说宫与商、角与徵),低与昂,浮声与切响,轻与重,都是相对的两个方面,简单说即是扬与抑,事实上也就是平与仄。
  从他们实际注意声调抑扬这现象上看,可知沈约等人在音理上虽然发现了四声,但在写作运用上却只是要高低相间和抑扬相对。从下边所列沈约自己举出的各例句中,可以看出扬处用的是平,抑处用的是上去入。在这里上去入之间并看不出选用的理由和区别,可见上去入在当时实是作一个抑调用的,归结起来,仍是平仄而已。况且辨别四声和运用平仄并不矛盾,能辨别复杂的,未必不使用简单的。后世的种种误解,大约都由于把辨四声认作用四声了。
-----------
启功的这段论述是错误的。汉语四声的使用,并非上去入合用,平作为对立面独用,以形成平仄抑扬。只有当押平韵诗时,上去入才合用为对立面,产生出抑扬效果。但这只是到了唐近体诗时代,唐人只选择了押平韵这一种作近体诗,这种抑扬效果才显出来。而在永明体,则押上声,押去声、押入声的诗仍很多。此时,平只是与上去入为一方混合用的,平与上去入产生的抑扬就只产生在句中了,而不是押韵的平仄关系了。也就是说,产生押韵的抑扬认识在唐人的沈、宋,而不是上溯到南北朝的沈约。

点评

启功论述的是句中声调的调节,即相和,你说的是押韵,不是一回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6 09: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6 09: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9-6 08:45
3,启功是著名的古典文学教授,曾在辅仁大学和北师大任中文系教授。启功对于永明体时期沈约的四声说是这样 ...

启功论述的是句中声调的调节,即相和,你说的是押韵,不是一回事。

点评

如果只论永明体的句子,那当然是只论平仄的,这我早说过。一般来讲(有时首句没有平声),每个句子都必须有平声在里面。而上去入三声则是任选的,不是三声必备。这可看作是句子只讲平仄不讲四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6 09: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6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9-6 09:17
启功论述的是句中声调的调节,即相和,你说的是押韵,不是一回事。

如果只论永明体的句子,那当然是只论平仄的,这我早说过。一般来讲(有时首句没有平声),每个句子都必须有平声在里面。而上去入三声则是任选的,不是三声必备。这可看作是句子只讲平仄不讲四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6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押韵只有两种:押平声,押仄声。”
-----------
针叶林大白天造谣!原话是:诗按押韵分只有平韵诗仄韵诗两种,词的押韵才分押平声、押上去、押入声三种!

点评

看看谁在造谣!请看截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6 19: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16: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