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6-9-6 11:17 编辑
四声用于诗,在永明体时代就是化四声为平仄使用的
以下举换头(粘对律)即唐近体诗形式的两组例诗,一组为永明体诗,一组为唐近体诗。换头者,平换仄、仄换平也,不存在四声互换也!
永明体诗
江总:春夜山庭
春夜芳时晚,幽庭野气深。山疑刻削裔,树接纵横阴。
户对忘忧草,池惊旅浴禽。樽中良得性,物外知余心。 萧悫:上之回 发轫域西畤,回舆事北游。山寒石道冻,叶下故宫秋。 朔路传清警,边风卷画旒。岁余巡省毕,拥仗返皇州。 阴铿:昭君怨 跨鞍今永诀,垂涕别亲宾。汉地行将尽,胡关逐望新。
交河拥汉雾,陇首暗沙尘。帏有孤明月,犹能送远人。 张正见:关山月 岩间度月华,流彩映山斜。晕逐连城璧,轮随出塞车。
唐蓂遥合影,秦桂远分花。欲验盈虚理,方知道路赊。 庾信:舟中望月 舟子夜离家,开舲望月华。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
天汉看珠蚌,星桥视桂花。灰飞重晕阙,蓂落独轮斜。 张谓:题故人别业 平子归田处,园林接汝濆。落花开户入,啼鸟隔窗闻。
池净流春水,山明敛霁云。昼游仍不厌,乘月夜寻君。
空海《文镜秘府论》例诗
皇甫冉:
中司龙节贵,上客虎符新。地控吴襟带,有光汉缙绅。
泛舟应度腊,入境便行春。何处歌来暮,长江建邺人。
钱起:献岁归山 欲知愚谷好,久别与春还。莺暖初归树,云晴却恋山。
石田耕种少,野客性情闲。求仲时应见,残阳且掩关。 崔曙:试得明堂火珠
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
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终期圣明代,国宝在名都。
陈闰:罢官后却归旧居
不归江畔久,旧业已凋残。露草虫丝湿,湖泥鸟迹干。
买山开客舍,选竹作鱼竿。何必劳州县,驱驰效一官。
元兢:蓬州野望
飘摇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以上诗证明,换头就是平仄换头,仄声不管用上去入任何一个声都可交替平声。除了最后元兢一首全部用去声同平声交替外,其余都任意用上去入同平声交替。
在每个句子中,一般来讲(有时首句没有平声),每个句子都必须有平声在里面。而上去入三声则是任选的,不是三声必备。这可看作是句子只讲平仄不讲四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