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堂窝人错在何处?
就寻常与七十相对是否借义问题,学堂窝人说:
杜甫的“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一词,以前的评论家包括王力教授都认为是借对,即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借长度单位指平常。本人原来也曾深信不疑,但后来细想,觉得此解不妥。最初,寻常一词是通过借义而来,但寻常作为平常的含义,已经年深日久,杜甫时代寻常即指平常,已经是人人皆知的形容词,不再视为借义了。《敦煌曲子词·十二月相思》:“无端嫁得长征婿,教妾寻常独自眠。”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陌……”莫非都要从八尺、一丈六尺借义说起?因此,“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一联,从修辞技巧来看,只有自对一格,即寻\常,七\十,扯借对,纯属画蛇添足。
--------据说这位曾经当过中学语文老师的,就这水平?王力何时认为是“借长度单位指平常”?在杜诗所有有关诗句中寻常只有一义:就是“平常”之义,还要什么借对?
所谓借对只是用于与数目的对仗时,作为一种对仗技巧来用的。因为在律诗中二联对仗中,要求工对。而寻常本意是作为形容词平常来用的,而两个数字作为中心词一般看作名词词性,与形容词相对是不工的。但古有(唐代)一种对仗技巧叫“借对”,或叫“字对”,是借某字词的另一义,则可形成工对。如“寻常”的另一义是两个量词,所以本身两个字就可以形成工对(当句对),而两个数字如(七十)自然也可形成工对(七/十:工对),如此两个工对之间形成当句对(或叫互成对,双虚实对)。详细根据可见“文镜秘府论”。
学堂窝人出于对人不对理的意识问题,为配合他人攻击王力,故意制造混乱,这种不尊重科学的态度实不可取。
=========================================================
【七十】,两个数字?岂不成了【七】和【十】的关系?
三羊不解,临屏候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