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31|回复: 52

再次欣赏杜甫《曲江二首其二》兼谈借对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8-18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6-8-18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原上草 于 2016-8-18 22:22 编辑

“王力的论述寻常能与七十相对是通过寻常借义而成的是正确的。”   点赞。

点评

真的借了吗?那么,请问酒债八尺一丈六是啥意思? 其实,不仅是寻常对七十有问题,就是行处对古来也是说不过去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21 16: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8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藏海诗话》:

世传"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以为"寻常"是数,所以对"七十"。老杜诗亦不拘此说,如"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乃是以连绵字对连绵数目也。以此可见工部立意对偶处。

点评

草兄博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乃是以连绵字对连绵数目也。----吴可所论为连绵字连绵数目可对,与唐时理论有所不同。据文镜秘府论说法,有“联绵对”,是指重字对,如朝朝,夜夜,没有连绵对,可见这是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9 02: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8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杜位宅守岁】杜甫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6-8-19 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9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寻常,以前的评论家包括王力教授都认为是借对,即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借长度单位指平常。本人原来也曾深信不疑,但后来细想,觉得此解不妥。最初,寻常一词是通过借义而来,但寻常作为平常的含义,已经年深日久,杜甫时代寻常即指平常,已经是人人皆知的形容词,不再视为借义了。《敦煌曲子词·十二月相思》:“无端嫁得长征婿,教妾寻常独自眠。”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辛弃疾:“斜阳草树,寻常巷陌……”莫非都要从八尺、一丈六尺借义说起?因此,“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一联,从修辞技巧来看,只有自对一格,即寻\常,七\十,扯借对,纯属画蛇添足。

点评

寻常,以前的评论家包括王力教授都认为是借对,即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借长度单位指平常。本人原来也曾深信不疑,但后来细想,觉得此解不妥。最初,寻常一词是通过借义而来,但寻常作为平常的含义,已经年深日久,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9 10: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85

回帖

15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38
发表于 2016-8-19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19 10:26 编辑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8-19 10:15
寻常,以前的评论家包括王力教授都认为是借对,即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借长度单位指平常。本人原来也曾深信不疑,但后来细想,觉得此解不妥。最初,寻常一词是通过借义而来,但寻常作为平常的含义,已经年深日久,杜甫时代寻常即指平常,已经是人人皆知的形容词,不再视为借义了。《敦煌曲子词·十二月相思》:“无端嫁得长征婿,教妾寻常独自眠。”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辛弃疾:“斜阳草树,寻常巷陌……”莫非都要从八尺、一丈六尺借义说起?因此,“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一联,从修辞技巧来看,只有自对一格,即寻\常,七\十,扯借对,纯属画蛇添足。

学堂窝人,言之有理。寻常/七十,是形容词对形容词。
我们曾经有机会说过,对仗的范畴越小,就越工整,现在我们将讨论对仗的范畴。诗人们对于动词副词代名词等,都没有详细的分类:形容词中,只有颜色和数目(如果把数目认为形容词的话)是自成种类的,其余也没有细分。因此,所谓对仗的范畴,差不多也就是名词的范畴。诗人们对于名词,却分得颇为详细。——王力语录

点评

不懂装懂。词性由句中功能确定。“人生七十”主语古来稀(稀少,谓语),这里七十是形容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9 18: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9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明对景(光亮),朝对暮。搓对。针叶林怀疑搓对,此处作如何解释?

点评

本主题没讨论“搓对”。明朝/暮景----也不是搓对(错综对)。因为明/暮(时间定语)朝/景(中心名词)本就是工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9 10:37
搓对,也是无事生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9 10: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85

回帖

15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38
发表于 2016-8-19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19 10:25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明对景(光亮),朝对暮。搓对。针叶林怀疑搓对,此处作如何解释?
...

搓对,也是无事生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9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敦煌曲子词·十二月相思》:“无端嫁得长征婿,教妾寻常独自眠。”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辛弃疾:“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
这些不是必须对句,不应以此怀疑杜甫的借对。

点评

所以所举例子均是按律要求对仗的颔联或颈联,举散行联是没有意义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9 12:06
我的意思是,众所周知的形容词,没有必要追根索源了。“这个人很寻常”,如果还从八尺还是一丈六尺说事,岂不是吃饱了撑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9 11: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05: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