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 希 诗 话 前言 我住在大巴山区万源市后河边一个叫渔渚坝的村庄,这是我1969年插队落户的地方。渔渚坝依山傍水,柳风晓月,竹影暮星,山岚鹤翅,烟雨鸡声;时与人垂钓,时与人对奕,时辗转低吟,时伏案写作。其乐融融,岂不美哉! 《子希诗话》是一部诗词理论和诗词评论著作。集子内容由传统诗词理论,传统诗词评析,楹联的评析,新诗评析四部分组成。 传统诗词评析包括诗集的序言以及单首或多首诗词的评析。集子评析的诗词作者,百分之九十以上是达州籍或在达州曾经工作过的古今诗人。本集子是评述理论和作品的文章,不针对个人。我是在学习传统诗词中学习理论的,对诗词的评析只代表我一家之言,有不当之处请谅解。 传统诗词理论有《渔渚随笔》《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景、细节》《宋词的辉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有关旧体诗词写作实践中的感想》《新乐府和新国风之比较》五篇。 传统诗词的理论,从形成到成熟,经过了近两千年不断的总结与完善,才成为诗词创作的理论依据,才成为诗词欣赏的理论依据,才奠定了传统诗词颠破不灭的在诗歌中的位置。时至今天对旧体诗词的品评,依然是用这些理论作为评论优劣的依据。这是我写作《子希诗话》的出发点,在《渔渚随笔》中,因为我独情衷严沧浪与王国维的诗论。严沧浪的妙悟说,王国维的境界说独有见解。必须细心琢磨,方知其作诗填词之奥妙。所以我用白话文阐释了宋 .严羽的《沧浪诗话》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的精髓章节。 《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景、细节》是我在戛云亭诗社的两次诗歌讲座内容,内容基本定在两个方面讲,一,什么是诗;二,什么样的诗是好诗。如果细化后来讲就是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景、细节。当时很多诗友把我写在黑板上的题目一看,认为我要讲新诗。其实,新诗和古体诗审美和创作的基调是一致的。都离不开这样的创作和批评的,如果避开这几个要求去谈诗歌创作就等于是门外汉了。我是既写新诗又写旧体诗词的,对此是深有体会的。 《宋词的辉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诗歌发展到了唐代,有人说已是最高峰而不可超越了,所以宋人只好转而填词,我个人认为这一命题是不够准确的。一种文化现象的出现,必然有其自身出现或者说发展的必然原因,必然和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相联系的,唐、宋两朝,都是当时世界中的强大国家,他们的文化特别是诗歌的发展,都可以说是世界最发达的,最好的,就其特点各有不同,唐重在诗歌的发展,初唐,盛唐,中唐,晚唐都有代表性的诗人和代表性的作品。唐代诗人在无拘无束地环境下直抒胸怀,意象空灵,就是在安史之乱中,诗人都可表达自己的观点,用诗的形式抒发感叹。宋人却与唐人不同,表现显得含蓄,从字词中阐述深层的情感。并且在经济空前发展的基础上尽情的享受生活,市井中茶楼酒榭遍布,舞女歌妓盛广,达官贵族和富贾享乐之风盛行,北宋文学与音乐配套就不需要轰轰烈烈而造就了婉约之风。 宋词在晚唐、五代,文人在民间曲子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宋朝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导致了宋词的空前繁荣、发展和提高。不难想象,唐诗发展到宋必然要有新的突破,婉约词风的含蓄内敛,和宋诗的理趣同样是受到陈朱理学思想影响,诗人们本身就具备了哲学家的气质,所以文人们自觉与不自觉的创作风格便形成了与唐诗的不同表达方法,婉约、含蓄是宋诗词的主流。虽然,到了苏东坡开创新的词风豪放,那也是因他在政治上几次受到严重的打击而为了把内心的情绪发泄,又不敢直露,只好把对人生的认识隐匿词中而借物抒怀而已。东坡词同样是婉约词更多于豪放词的,他的豪放,也与屈原,李太白那样直抒胸怀不同的。宋词婉约和豪放不同的两派词风的辉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不是唐诗不可超越,是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生。任何时代都有着与其发展需求的事物产生,并没有终止和不可超越的现象存在。 《新乐府和新国风之比较》,现实主义诗歌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派别与风格,自乐府、新乐府再到今天网络时代中提倡的新国风,正是诗人利用现实主义诗歌面对社会,面对时代,面对人生来表达真实情感。虽然说都是现实主义诗风,但都有其不同的一面来描述时代。新乐府运动是中唐时期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是新乐府运动的出发点,实现诗歌的平民化写作是这场运动的实质性目的。新国风在现在也可以说是在继承新乐府的基础上的一次更接近老百姓的一次推进。“它秉承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传统精神,站在民众的立场,用凝练的语言、流转的韵律、表达抒发自己对于当代生活的切实感悟,并力求达到晓畅明白却又内蕴深厚的艺术效果。新国风与以往“新乐府”等 现实主义流派的分水岭在于作者的平民身份与立场。新国风是老百姓写老百姓,眼光是平视的,作品的本质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传统诗词评析包括诗集的序言以及单首或多首诗词的评析。其中有多个诗人的作品值得去细心去读,如《读古人咏观音峡律诗》《万源石冠寺几首律诗赏析》《试析李荣聪先生七绝》《浅析安全东先生一组五律》《清 露 一 枝 新》《读曾宪翥先生的几首散曲小令所感》《两种处境,两中情怀》《赋得泉细寒声生夜壑》《百岁诗翁》等,我都作了评析。或许,由于评析者的评赏角度不同,难免会与作者创作的本意存在一定的差距,其诗词的意境评析得不够也是存在的。 用传统诗词理论,加上评析者用个人的审美角度评析现代人创作的诗词,把发现的好作品推荐给广大读者,并用最易懂的语言阐释,便是《子希诗话》的最大特点。 时至今日,旧体诗发展状况不是很理想的,要么是钻到古人堆里不能自拔,要么“老干体”,真正能让读者一唱三叹的,能流传下来的好作品太少。《子希诗话》中的传统诗词理论文章,在借鉴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把妙悟、境界、神韵、更具体到创作诗词中的空灵上,使诗词欣赏到味与意境来。使诗词的艺术价值得到升华。《子希诗话》中评析的传统诗词如再读李清照的《声声慢》,读杜甫《秋兴八首》最后一首等都有着不同以往评论家的观点,是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宋词的辉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与以往的认识有所不同。《子希诗话》其价值在于是一部具指导传统诗词创作,新时代少有成编的理论和具体评析的诗话作品集。 2016年7月于渔渚山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