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东南韵》的一点背景资料
植杖叟先生于在下某习作下交流说:
“不知东南韵就里,这首诗,合于平水韵,也合于新韵,问好。”
说实话,本人对《东南韵》也不甚了然,只是看过有关《东南韵》的零星简介材料和一些标注为【东南韵】的习作,便试着尝试一下而已。因有关网站改版、原作者被人莫名禁言,眼下收集有关《东南韵》的资料还真不是一件易事。好在当时出于好奇而复制留存的一段背景材料还在,兹贴于此处,仅供植杖叟先生和对东南韵感兴趣的朋友们参考。
关于编撰《东南韵》的框架构想 文/剑指千秋
鉴于现实方言语音中入声读法已然大面积消失,现代读书音——普通话中更是连入声因素都不复存在了,而较系统地保留入声读法的地区基本上局限于东南一隅,但各地读法千差万别,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规范读法,为了照顾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对入声情有独钟诗者的情绪和为诗需要,建议诗界有识之士抓紧编撰一部《东南韵》。框架构想如下:
1)《东南韵》的性质为区域性用韵,仅供海内外类平水韵方言区的格律诗者使用,并可供普通话地区的爱好者参考。
2)《东南韵》应建立健全自己的规范读音。这一点至关重要。有规范音而读不准与根本没有规范读法完全是两回事。
3)《东南韵》应保留入声读法,但应厘定入声读法的规范读音。比如白这个入声字的现实读法五花八门,应予澄清。
4)《东南韵》应有现实语音依托和专属自己的基础方言。可以现今某地方言为基础,并适当吸收部分中古合理读法。
5)《东南韵》的地位应是独立的。既非平水韵的简单翻版,亦非普通话的肆意改造。此书一出,声韵之争可望休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