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孝胥(1860-1938),福建省閩候人。出身於李鴻章幕府,歷任駐日使館書記官,神戶、大阪總領事,廣西邊防大臣,安徽、廣東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辛亥革命後以遺老自居,後策劃溥儀復辟,出任僞滿洲國內閣總理大臣兼陸軍大臣、文教總長。
鄭孝胥爲詩壇「同光體」領袖之一,詩風清蒼伉爽,深雋幽峭。現存《海藏樓詩》十三卷,佚詩二卷。汪辟疆《光宣詩壇點將錄》點其爲玉麒麟盧俊義,僅次於陳三立。 【春歸】
正是春歸卻送歸,斜街長日見花飛。 茶能破睡人終倦,詩與排愁事已微。
三十不官寧有道,一生負氣恐全非。 昨宵索共紅裙醉,酒淚無端欲滿衣。 【重九雨中作】 風雨重陽秋愈深,却因對雨廢登臨。 樓居每覺詩爲崇,腹疾翻愁酒見侵。 東海可堪孤士蹈,神州遂付百年沉。 等閒難遣黃昏後,起望殘陽奈暮陰。
【海藏樓試筆】
滄海橫流事可傷,陸沈何地得深藏。 廿年詩卷收江水,一角危樓待夕陽。
窗下孔賓思遁世,洛中仲道感升堂。 陳編關係知無幾,他日誰堪比辨亡。 【人日雨中】 人日梅花空滿枝,閒愁細雨總如絲。 臨江官閣晝欲暝,隔岸楚山陰更宜。 逋客偶來能自放,翔鷗已下又何之? 憑欄可奈傷春目,不似江湖獨往時。 【答陳伯嚴同登海藏樓之作】
恐是人間乾淨土,偶留二老對斜陽。 違天萇叔天將厭,棄世君平世亦忘。
自信宿心難變易,少卑高論莫張皇。 危樓輕命能同倚,北望相看便斷腸。
【吳淞望海】
郁郁樓居動累年,胸中正欠海吞天。 潮回淞市成高壘,帆落崇沙見葑田。 傷逝招魂須一放,行歌散發入無邊。 人間善敗猶難死,卻為童烏廢太玄。 【斜日】 二畝庭陰足斂魂,松寒竹瘦對閑門。 空哀臣壯今將老,未信凡亡楚獨存。 斷簡殘編銷熱血,秋風斜日付黃昏。 長歌痛哭何須比,到骨深悲在不言。 【四月二十日夜起】
坐覺樓前江水深,江風收雨動高林。 半規涼月通宵色,一枕勞生向曉心。
故里欲歸真自誷,幽憂為疾獨難禁。 好懷不惜消沈盡,那向人間罪陸沈。 【答鑒泉亂後歸鑒園】 入城南向覓龍蟠,尾脊騰空最耐看。 橋到復成波盡闊,堂窺賞寂地饒寒。 幾時少壯憑回首,一局興亡付倚闌。 苦道名園無俗味,滿墻舊句作悲酸。
【馮園看牡丹】 出郭車聲不厭遲,尋春聊赴好花期。 園林客裏重遊地,風日樽前絕艷思。 孤宦正堪棲物外,壯年轉易觸兒時。 阿翁軼事誰能說,感激初聞訪友詩。 【龍州七夕】 蟲聲如雨上高樓,雲自橫空月自流。 邊地星河還對酒,勞生情感不宜秋。 靈星所恨牽何事,塵世端憐失自由。 只有無窮兒女意,青天碧海共悠悠。 【日枝神社晚眺】
望眼能令意暫伸,門前假我小嶙峋。 入天峯影長含雪,照海波光已釀春。
屈指交親增恨別,亂思文字賴忘貧。 少年心事行看盡,憂患人間待此身。 【登攝山最高峰】 每愁飛鳥滅雲端,石磴行來倦百盤。 鐘阜雲開分晚照,吳江楓落入新寒。 名山誰信身堪隱,世事終憐劫未闌。 直恐哦詩增客感,松風還為卷波瀾。 【答乙庵短歌三章】 仰見秋日光,秋氣猛入腸。 相守蟲嘯夜,相哀葉搖黃。 枕書窗間人,二豎語膏肓。 日車何時翻?一快偕汝亡。 寂寞非寂寞,煎愁成沸腸。 同居秋氣中,一觸如金創。 人生類秋蟲,正宜以秋死。 蟲魂復為秋,豈意人有鬼。 盍作已死觀,稍憐鬼趣美。 為鬼當為雄,守雌非鬼理。 哀哉無國殤,誰可雪此恥? 紛紛厲不如,薄彼天下士。 秋氣雖宜詩,鬼語乃詩病。 君詩轉西江,駕浪極奔勁。 云何弄細碎,意屬秋墳夐。 四靈若靈鬼,底足託高詠。 人間匪佳味,弧唱淚暗迸。 故交去堂堂,關張等無命。 共君伴殘歲,後死聊自聖。 【續海藏樓雜詩-其三十五】 黨人倡仇滿,屠戮及婦孺。 享國誠有毒,無辜彼何與。 淩弱而暴寡,不義我所惡。 獨怪億萬心,亦有億兆詛。 蒸民喪懿德,孰可以理喻? 夷齊獨叩馬,忤世良弗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