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44|回复: 28

唐代的调声术与清代的拗救说

[复制链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7-5 17: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论坛见到不少人不承认拗救,认为拗就不算律,金筑子与三羊把拗救比喻为左胳膊断了,再断右胳膊。这种观点是有条件的,条件是科举考试。科举考试里做试帖诗是不能破律的,但是允许小拗,不允许大拗。大拗在酬赠闲咏里是不禁忌的。在清代的《诗法易简录》里说:六韵八韵切不可讲借还补救,以应试应制贵从律也,五律用于试作只可用小借还法,如少陵“何时一樽酒”(此本句单拗法),刘睿虚“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此本联双拗法),皆无碍于应试体,唯大拗不可轻用,若用于酬赠闲咏则工于补救乃见法度之妙。

   律诗讲究的是声势稳顺,唐代元稹说道:沈宋之流,研炼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唐代文献《文镜秘府论》里记载了很多这样的实现声势稳顺的调声术。初唐元兢调声三术里有相承术这样记载:“相承者,若上句五字之内去上入字则多而平声极少者,则下句用三平承之。用三平之术,向上向下二途,其归道一也。”这些调节“声势稳顺”的相承术大概是被唐代诗人实践过,留下了很多律诗例子。但是元兢调声三术一类的调声法则随着科举格律的确立而逐渐失传,直到清代,才有诗人取唐人诗的例子来重新研究,他们把唐代诗人按相承术做出来的律诗进行总结,得出一种殊途同归的拗救术,清代李鍈的《诗法易简录》这样叙述:“大凡出句仄仄仄平仄或平仄仄平仄及仄仄平仄仄,或平仄仄仄仄并五字俱仄句,其对句第三字皆拗用平以救之,此定法也,其对句第四字则仍从正格”。

225

主题

9576

回帖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23217
发表于 2016-7-5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拗救,增加了自由度,应视为一种放宽。

点评

这话在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8 11: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发表于 2016-7-11 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唐·郑  谷(851年—910)
《试春涨曲江池》========【试帖诗】========【大拗不救】

王泽尚通津,恩波此日新。深疑一夜雨,宛似五湖春。
泛滟翘振鹭,澄清跃紫鳞。翠低孤屿柳,香失半汀苹。
凤辇寻佳境,龙舟命近臣。桂花如入手,愿作从游人。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上平仄入,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泛滟翘振鹭,澄清跃紫鳞。仄上平仄去?平平仄仄平】



徐州试反舌无声(唐·张籍)=====【试帖诗】==================【大拗不救】
夏木多好鸟,偏知反舌名。林幽仍共宿,时过即无声。
竹外天空晓,溪头雨自晴。居人宜寂寞,深院益凄清。
入雾暗相失,当风闲易惊。来年上林苑,知尔最先鸣。

仄入平仄上?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去仄平入?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夏木多好鸟,偏知反舌名。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18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发表于 2016-9-18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理是在理,声律的严肃性、严密性没有了!

点评

现在的理论是严肃的,严密的,无懈可击的,正是这种科学解释保证了律诗的自由度。不要以为“增加自由度”就是放宽标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8 12: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18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548
发表于 2016-9-18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18 12:08
现在的理论是严肃的,严密的,无懈可击的,正是这种科学解释保证了律诗的自由度。不要以为“增加自由度” ...

唐朝的声律,是宽松的!
唐律虽宽风度远!

点评

你那元兢二五法等于取消了诗律,什么宽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8 12: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18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1 21: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