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干体”正名是时代的呼唤 一、引言 目前,中华格律诗坛争论最大的一个词汇就是“老干体”。“老干体”已经被多数人达成共识,是一个贬义词。如果某人的诗词被定义为“老干体”,就被划入另册,恐怕就永无翻身之日。 现在,对“老干体”非议的潮流依旧来势汹汹,定义逐渐扩大。凡是“观点陈腐”、没有“创新”、没有“个性”、没有“独立思想”的诗词都被叫做“老干体”。请看,百度百科就是这样描述“老干体”的: “老干体”的重要艺术特色在于其千篇一律的表现手法的思想内容。开会没有不成功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决策没有不英明的,政策没有不拥护的,腐败总是少数的,反腐总是有力的……总之,“老干体”里没有鲜明的个性、独立的思想。果真如此吗? 二、什么是“老干体” 那么,到底什么是“老干体”呢? 百度百科定义:老干体又名“政协体”和“人大体”,是当代诗词创作中风格独特、影响深远的一种诗词体式。“老干体”是个新词汇,顾名思义,这类诗词如同政协、人大的退休和没退休的老干部的做人和讲话风格一样,观点陈腐、套话连篇、毫无生气,但其创作队伍却不限于这些老干部,许多年轻的诗词爱好者也擅长而钟情此类。因此,不仅地方小报有,一些专业诗词刊物也有,网络诗词也不乏正宗“老干体”,俨然成为当今诗词创作的一大流派,堪称社会主流。 可见,百度百科对“老干体”是持否定态度。事实真是如此吗?显然不是。“老干体”既然“观点陈腐、套话连篇、毫无生气”,怎么还能“是当代诗词创作中风格独特、影响深远的一种诗词体式”,“成为当今诗词创作的一大流派”,并“堪称社会主流”呢?可见百度百科这段定义是自相矛盾的。不过,别急,所以如此的原因,百度百科自己就给出了答案。因为“老干体”“都是和时代潮流融为一体的杰作”。这句话是让百度百科说对啦。文合时而著。这是我们先人的观点。只要符合潮流的的东西就会形成“主流”,就会影响“深远”。不信,请看: 三、老干体的影响 “老干体”到底有什么影响,为什么人们喜欢“老干体”?我们还是来看百度百科的评价吧: 所谓老干体,就是尊奉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写出的诗词作品。因为这样写作诗词的人以老干部居多,故被称为“老干体”。其基本特点:一是在内容上多以反映当代国家大事为主,且对国家、政党和领袖毫无保留地加以推崇,歌功颂德的倾向很明显,甚至直接为国家、政党和人民代言;二是多具有浓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缺乏民主意识和对普通下层人民的深切关怀,人民往往成为被解救、被怜悯的对象,并总是想象人民得到解救。 百度百科这一段解释正好说明人们喜欢“老干体”的原因: 1.中华格律诗词创作应该用“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难道让我们都去用“朦胧法”,都去用“比兴法”去复古吗? 2.人是时代的人。对我们国家的领导人“推崇,歌功颂德”有何不对?他们做得对,方针政策符合大众心愿,为人民造福,为国家强大,就应该歌颂。那些成天“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的做法就对了吗? 3.关心国家大事是历代文人墨客的心志。“老干体”抒发对“国家大事”的情感有何不对?难道让诗人都去谈“风花雪月”,都去写“山水鸟虫”,都去“附庸风雅”,写梅兰竹菊? 4.为“人民代言”更是古今文人的一贯做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千古名言,就是因为这句话体现了关心人民大众的疾苦。诗圣杜甫所以受到千百年来人民的爱戴,也就是因为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为人民“代言”。“老干体”为“人民代言”,反映时代生活,关心民众疾苦,说出老百姓要说的话,正是继承了中华古典格律诗词的优良传统,也是深受广大人民喜欢的根本原因。 可见,“老干体”的优点多多,难怪成为“主流”。 四、“老干体”的流派 “老干体”是个新词汇,但“老干体”诗词却不是新近的产物,也可以说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例如,在唐代就有“肉麻”的颂圣“老干体”。请看,沈佺期《龙池篇》: 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 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 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 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 沈佺期(约656 — 约715),字云卿,唐代诗人。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 再看贾至《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银烛熏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贾至(718—772)唐代文学家。字幼邻(或麟、隣)。官终散骑常侍。 大唐在中华名族的历史上有过辉煌的一页。诗人不想让这辉煌的历史被后人忘记,写下来,有什么不对呢?“感恩戴德”是中华民族的人性,不可磨灭。 据说,宋朝也有“老干体”。请看宋代“老干体”的代表作:李昉的《禁林春値》: 疏帘摇曳日辉辉,直阁深严半掩扉。 一院有花春昼永,八方无事诏书稀。 树头百啭莺莺语,梁上新来燕燕飞。 岂合此身居此地,妨贤尸禄自知非。 李昉(925年-996年),字明远,汉族,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 再看邵雍的《插花吟》: 头上花枝照酒巵,酒巵中有好花枝。 身经两世太平日,眼见四朝全盛时。 况复筋骸粗康健,那堪时节正芳菲。 酒涵花影红光溜,争忍花前不醉归。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诗人。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以上两诗显然是士大夫歌颂“政通人和”的太平盛世。 有人说,老干体”不仅自古有之,而且多据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无限的生命力,如:八十五岁的陆游遗作《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再如,林则徐是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查禁鸦片时期,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幅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他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也是千古流传: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这首七律是他1842年途经陕西西安与家人告别时所作。虽然他蒙受冤屈,但报国之志并未稍减,依然表示:即使被谪贬边疆,只要对国家有利,也将不顾个人的生死祸福为之奋斗。 据有人考证,当代“老干体”的鼻祖乃是享誉全球的伟人毛泽东和大诗人郭沫若先生。请看毛主席诗词各一首: 七律 有田有地吾为主(1945) 有田有地吾为主,无法无天是为民。 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土不黄金。 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这是毛主席在战争年代留下的“拯救苍生”的名作。 再看词一首,《浣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这是伟人对自己打下的“太平盛世”的歌咏。 下面,请看,郭老词一首《满江红•庆祝九大开幕》: 雄伟庄严,像沧海波涛汹涌。太阳出,光芒四射,欢呼雷动。万寿无疆声浪滚,三年文革凯歌纵。开幕词句句如洪钟,千钧重。 大工贼,黄粱梦;帝修反,休放纵!听谆谆教导,天衣无缝。改地换天争胜利,除熊驱虎英雄颂。庆神州一片东方红,献忠勇! 再看,郭老律诗一首《春雷》: 春雷动地布昭苏,沧海群龙竞吐珠。 肯定秦皇功百代,判宣孔二有余辜。 十批大错明如火,柳论高瞻灿若朱。 愿与工农齐步伐,涤除污浊绘新图。 可以说,郭老用“曲笔”忠实地写下了那个特殊年代的历史。一首小令或一首小诗,就是一部历史!这就是伟大诗人的“笔”锋。常人未见读得出来。冷嘲热讽,皆成文章。郭老用的是“热风”。正如鲁迅先生揭露的文坛现象,“捧杀与骂杀”。郭老用的是“捧杀”体吧。 现在再让我们欣赏一下当代流行的“老干体”。据网上传,“精通老干体陈恩田先生的《大中华赋》被称为天下第一赋: 壮哉!巍巍神州,锦绣中华,天下万世永在,江山千古依旧;泱泱大国,朗朗乾坤,五千年华夏沃土,哺育龙之传人,八百代炎黄子孙,共筑盛世长城;黄河长江,巨浪滔滔,昆仑珠峰,耸入云霄。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曾记金戈铁马,烽烟四起,仁人志士云涌,英雄豪杰辈出,数不尽风流人物,演绎中华精彩,道不完朝野演义,谱写传世功勋。曾记国难当头,中华如睡狮猛醒,民众团结,同仇敌忾,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曾记马列旗帜,红遍中华,为民主,求统一,火凤涅盘,烈变新生,开天辟地,建国兴业,历经沧桑巨变,走过坎坷岁月,中华渐变富强,人民齐奔小康。 今朝中华,与日俱进,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百姓友睦,天下兴旺,文化繁荣,科学发达,有如大鹏展翅、巨龙腾飞。且看国民齐努力,坚持科学发展观,党政一条心,促进西部大开发。众志成城,携手奋进,转动历史车轮,共创大中华辉煌。 可以看出,诗人心系祖国,对党和人民一片赤诚,文题材紧扣时代脉搏,行文滔滔,语句精妙。读后,如令人豪气顿生,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而感到自豪。 五、为“老干体”正名 至此,我们可以为“老干体”正名了。为“老干体”正名是时代的呼唤。因为: 所谓老干体:从创作手法上看,尊奉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从创作内容上看,紧跟时代脉搏,歌颂时代的成就和人物,关心民众疾苦,为人民代言。从立意上看,“忠君”(忠于党),爱国,爱人民,把自身的利益紧密地与国家和人民利益联系在一起。从创作人群来看,多是国家退休公务人员、事业编制人员和其他行业的格律诗词爱好者。从流派上看,从古至今,一直都有。从影响范围来看,各朝各代,深受老百姓喜欢,很有生命力。从命名上看,古代虽然有“老干体”之实,无“老干体”之名。是现代格律诗坛少数厌恶这种创作方法、创作题材和创作立意的文人的一种具有鄙视的称谓。所以,我们必须为之正名。这是时代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上述论述中,我们发现“老干体”有如下三个优点。这三个优点也是“老干体”的特色和活的灵魂。 (一)保持关注时事传统。关注时代发展,紧扣时代脉搏是“老干体”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 (二)紧扣时代主旋律。“老干体”诗词与时俱进,能歌颂时代正能量,发挥媒体主流影响。 (三)不空谈风花雪月。纵观“老干体”诗词,古往今来,都言之有物,不空谈风花雪夜。不写“花落流泪”,“叶落悲秋”,“对月相思”,“红伞黛瓦”,“小桥佳人”等主题和题材。 因此,我们要为“老干体”大声疾呼,用“老干体”的主旋律,歌颂时代,关注社会,关心人民大众疾苦,为人民代言,为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幸福,实现“中国梦”尽一份力,为继承、创新、发展、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华格律诗词”做贡献。 六、结束语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宝玉有瑕疵。由于“老干体”创作队伍不像古人能写诗词的人都经过“科举”考试,都是古文功底深厚,熟知古诗词的“专业”队伍。我们是现代社会的劳动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特长。有些人古诗词的文化素质较低,甚至不懂得诗词的基本知识,不怎么讲究格律,写出的诗缺少诗意,物象干瘪,政治术语较多。这是不足取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古典诗词知识,努力学习古人的物象选择方法、立意造境方法、布局谋篇方法和打磨字句的方法,把我们的格律诗词创作升华,升华,再升华,真正继承、创新、发展、弘扬我们中华格律诗词这块“瑰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