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41|回复: 5

这个代言帖被删的深层次原因安在?

[复制链接]

54

主题

345

回帖

123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232
发表于 2016-6-19 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七仙女帖】
这个代言帖被删的深层次原因安在?

刚刚在某论坛注意到铁杆韵迷先生的一帖,显系代言。帖子发出没有几分钟就不见了,未知何故?哪位大侠能帮着分析一下?先谢了!

【附被删原帖】


师说
                             ——就悬赏启事答韵乃声韵
空负先生那段痴,此情神鬼也无知。
而今骑虎殊难下,只为当年欠慎思。
在下原作:
致千年老山参
可笑先生枉自痴,韵声何必世人知。
沽名处里多高干,哪个还尊马克思?


附千年老山参先生迂腐之见:

时人为诗到底是给谁读的?
文/千年老山参
      看到这个题目,有的诗友可能会哑然失笑。说实话,一年前提出这个问题时,连我自己都有这种感觉。但是,纵观有关诗词刊物、文学网站、诗词论坛等诗词园地,这还真是一个问题。或者更准确地说,应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吧。
      说它简单,是因为这个问题实在太过简单,简单得连幼儿园的娃娃都不难理解。试想,历朝历代的古人均已作古,而死了的人是不会说话的,可见古人是无法来诵读、欣赏时人的诗作的。我们可以学习、欣赏、借鉴古人的作品,反之则不然。三岁的娃娃都懂这个道理吧?
      那是给未来之后人读的吗?这倒完全可能。不过,有的可能是,有的则可能不是。如果你的诗作可以流传,料想一般会有后人赏读;如果你的诗作不能流传,后人又到哪儿去读呢?
      流传的最佳方式无疑是在纸质介质上留下痕迹的基础上辅之以口耳相传,比如人们耳熟能详的历代名篇。光留下纸质的东西也未必有后人来读,哪怕你贵为一国之君。挂在乾隆名下的诗作总共有四万余首,时人中有几人能背诵几首呢?在大城市的大书店连乾隆爷的御制诗集都买不到啊。当然不是因为洛阳纸贵,那为什么呢,因为没人愿读、没有市场呗。出版社才不干那种赔本儿的买卖呢。
      打个或许不恰当的比方,写诗属卖方市场,而读诗、赏诗则属买方市场。以历史的角度观之,人们发表或出版的诗作优劣不是由作者个人说了算,也不是由某板块某论坛飘红、加精说了算,还不是诗者自费出诗集说了算——乾隆爷的御制诗集也不过如彼嘛,同样不是由相对更大范围的某个小圈子说了算。稍具常识的人都知道,历史上真正优秀作品的评判与流传都不是这样的。李太白在世时便名声在外,杜子美则是去世后很久才声名鹊起的。由此看来,一般而言,此等身后之事实难说得清楚。
      时人的诗作古人无法赏读,广义之后人能否有机会和兴趣赏读又是个未知数,看来还是争取让在世的国人赏识与共鸣最切实际。我泱泱中华是个人口大国,各色人等达十数亿之众,其中绝大多数都受过或即将受到九年义务教育,如果国人对你的诗作感兴趣,必要时借助字典词典,一般还是能够读懂的吧。
      当然,真正对你的作品感兴趣的,更多时候可能只局限在广义文学爱好者的范畴,这个基数也很大呀。据悉,现在光写诗的人即达数百万人,那么广义文学爱好者当有数千万之众了吧?多么巨大的潜在市场啊!
      然而,遗憾的是,一些诗友有意无意之间,偏要以让大家读不懂甚至读不出自己的作品为能事。不仅让广大文学爱好者们读不出,还让同样是诗者的其他一些诗友读不出。比如一些诗友的近体诗,名曰五律、七律或五绝、七绝,可是,即便让一些颇有成就的其他诗者读来,事实上竟然时常是出律的。这就太过令人费解了吧。
      至此不难看出,“时人为诗到底是给谁读的”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复杂得很,显然不是这篇小文能够解说清楚的。没关系,笔者郑重提出这个问题后,若能引发列位看官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也算物有所值了。


本主题由 塞上白衣子 于 2016-1-23 14:59 下沉



附韵乃声韵重金悬赏启事:

本帖最后由 韵乃声韵 于 2015-12-15 12:54 编辑


【特别说明】绝非戏言。韵乃声韵一言九鼎,愿以人格担保兑现。

悬赏启事
愁容惨淡倩谁疼,平仄拈来咏不成。
百万资财任挥霍,但求教我宋唐声。

本主题由 万卷破 于 2015-12-16 09:10 下沉

其它相关链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悬赏启事【求贤若渴,请求置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燕赵风骨1081韵乃声韵2016-5-11 17:1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悬赏启事【求贤若渴,请求置顶】 ... 12[color=#999999 !important]已关闭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文化龙门阵44298云头雁2013-12-19 08:5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悬赏启事【求贤若渴,请求置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九州诗词》618花解语drx2015-12-15 17:09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悬赏启事【求贤若渴,请求置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中国诗词协会213韵乃声韵2015-12-15 12:44



105

主题

3399

回帖

848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484
发表于 2016-6-19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旧韵之争,毫无意义,也不会有结果。用哪种韵,是写作者自己的权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345

回帖

123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232
 楼主| 发表于 2016-6-20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6-19 08:31
这个不是已经发过了吗?删是免争论吧。
其实用什么韵,是自己的事,也没有必要非要争出个道道来的。——我 ...

径用大十三辙的确比只能看不能读的中古韵来得痛快!
无端删帖禁言八成都是无言以对、理屈词穷的表现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345

回帖

123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232
 楼主| 发表于 2016-6-21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6-20 19:19
对今韵,我唯一反感的地方是:衣韵、与韵相押,而不是延续过去的与韵、乌韵相押。十三辙就是与韵、乌韵相 ...

韵乃声韵。这才是根本。
所谓今韵或曰新韵其实是一套活跃于舌间、耳畔的活的语音系统,而不是任何韵书,现在业内推行的所谓新韵韵书充其量只是个改造的半成品,不足为凭。只要于舌间、耳畔深谙某种语音系统,只要稍具押韵常识,还用得着什么韵书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345

回帖

123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232
 楼主| 发表于 2016-6-22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6-21 18:41
或许,我是比较守古的吧。我个见以十三辙作今韵(读音还是今音,且传承了的乌韵、与韵相押的习惯,押韵也 ...

十三辙与现代读书音的确很接近,但并不能划等号,比如,京剧中唱词“我坐在城楼观山景”中的景字是读作jin而不是jing的。平水韵是有唐宋官话背景的,所谓新声韵也应以现代官宦为背景才是吧?否则又何以通行九州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345

回帖

123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232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植杖叟 发表于 2016-6-19 08:48
新旧韵之争,毫无意义,也不会有结果。用哪种韵,是写作者自己的权利。

叟兄差矣!
新声旧韵之争的实质乃是有声与无声之争,对近体诗或曰格律诗不仅有意义,而且意义重大,否则又何以体现其独特的音乐美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18 10: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