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34|回复: 18

也说诗味

[复制链接]

54

主题

345

回帖

123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232
发表于 2016-6-16 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仰望大师 于 2016-6-16 00:44 编辑

也说诗味
阅罢原上草先生的“关于诗味”一文,也想说几句,并与原上草先生商榷。
味”被引入艺术领域可谓源远流长。先秦古籍《国语·吴语》中的“故婉约其辞”,至迟成书于西汉、被誉为集我国儒家音乐思想之大成的第一部美学专著《乐记》中的“一唱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晋陆机《文赋》中的“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等,均已从不同角度涉味。
此后诗味引起广泛关注,晚唐司空图推崇“味外之旨”则更进一步,也构成其诗论的最大特点,南宋大诗人杨万里更是将诗味解说到极致,《颐庵诗稿序》有云:“夫诗,何为者也?尚其词而已矣。曰:善诗者去词。然则尚其意而已矣?曰:善诗者去意。然则去词去意,则诗安在乎?曰:去词去意,而诗有在矣。然则诗果焉在?曰:尝食夫饴与荼(通茶,转引者注)乎?人孰不饴之嗜也,初而甘,卒而酸;至于荼也,人病其苦也,然苦未既,而不胜其甘。诗亦如是而已矣。”至于其它诸如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等各种说法,其实都万变不离其宗。不赘。
由此可见,尽管诗味是一种非物质体, 但却蕴含于作品之中,是通过咀嚼品味,可以深切感知的东西。简单的意味、趣味之释并不能涵盖传统诗论中“诗味”的内涵及外延——味内味与味外味。
诗味理论上易懂,作品中难酿,出新味则难乎其难。或许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论诗,启功先生才有"唐以前诗是长出来的,唐诗是嚷出来的,宋诗是想出来的,宋以后诗是仿出来的"之慨吧。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6-16 06: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味似可意会,但谁能言传,原上草,仰望大师都作了解析,但什么样的诗才算有诗味?

点评

窃以为这样的诗便极有味: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类似的还有: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恕不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17 00: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6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6-6-16 09:58 编辑

诗味,即一首诗读起来有味道之谓也?这正如一盘菜吃起来有味道一样。一盘菜吃起来有味道,必须具备一些条件:盐、油、调料等等,加上做作技巧,火候适当之类。假如一盘菜,广告说:菜名绿色食品,人必须吃此盘菜才于身体有益。然而吃起来却味同嚼蜡,或并没有多少味道,不愿再吃。诗也一样:这味是读者心中有同感的,愿意与之发生共鸣的,乐意吸收而不是排斥,愿意牢记而不是遗亡,高兴歌颂而不是嘲笑。

点评

老金不妨举例说明一下。晚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18 01:55
空泛的说半天,似隔鞋搔痒,古人对诗味也多有论述,仍然说不清,还是就诗说诗吧。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这首小诗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作者的精神与追求,不仅是诗,而且有诗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16 10: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6-16 10: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山钓者 于 2016-6-16 10:54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6-16 09:56
诗味,即一首诗读起来有味道之谓也?这正如一盘菜吃起来有味道一样。一盘菜吃起来有味道,必须具备一些条件 ...


空泛的说半天,似隔鞋搔痒,古人对诗味也多有论述,仍然说不清,还是就诗说诗吧。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这首小诗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作者的精神与追求,不仅是诗,而且有诗味,人乐为传诵,作者换成陈公博,也不能说是坏诗,只不过言实不符,会打了折扣。

青山当代美,碧水唱新歌。
胸中百万景,时时念柏坡。
读了这首小诗,也能感受到作者的心境,但小诗没有道出什么哲理,只是说在西柏坡看到青山绿水,心念西柏坡,题目是西柏坡风景,是写景诗,但写景无特色,后两句也看不出有何关联,况且邓小平可简称小平,西柏坡怎可简写为柏坡,这是一个缺陷。这样的绝句是无法传诵的。

点评

前者有味,后者无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18 11: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345

回帖

123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232
 楼主| 发表于 2016-6-16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6-16 01:20
启功先生说的虽有偏颇,但也基本符合事实。

启功先生是高度概括,概括性越强,针对性越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345

回帖

123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232
 楼主| 发表于 2016-6-17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6-16 06:58
诗味似可意会,但谁能言传,原上草,仰望大师都作了解析,但什么样的诗才算有诗味? ...

窃以为这样的诗便极有味: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类似的还有: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恕不一一。



点评

这都是公认的千古名句,要从当代诗词里挑出有诗味的诗才是慧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17 07: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6-17 07: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仰望大师 发表于 2016-6-17 00:04
窃以为这样的诗便极有味: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 ...

这都是公认的千古名句,要从当代诗词里挑出有诗味的诗才是慧眼。

点评

张智深有一首, 望黑龙江东故国领土 关山遥望朔云中,铁马王师梦已空。 唯有西风心不死,年年吹雨过江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17 09: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7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6-17 07:26
这都是公认的千古名句,要从当代诗词里挑出有诗味的诗才是慧眼。

张智深有一首,個人覺得不錯。


望黑龙江东故国领土

关山遥望朔云中,铁马王师梦已空。
唯有西风心不死,年年吹雨过江东。

点评

这首辞藻用意都似曾相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18 22:51
覆舟水是苍生泪,不到横流君不知。这个也不错,记不得是谁的了,俺只记得这一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18 22:28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345

回帖

123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232
 楼主| 发表于 2016-6-18 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6-16 09:56
诗味,即一首诗读起来有味道之谓也?这正如一盘菜吃起来有味道一样。一盘菜吃起来有味道,必须具备一些条件 ...

老金不妨举例说明一下。晚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345

回帖

123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232
 楼主| 发表于 2016-6-18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6-16 10:51
空泛的说半天,似隔鞋搔痒,古人对诗味也多有论述,仍然说不清,还是就诗说诗吧。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 ...

前者有味,后者无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05: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