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说为诗之道 昨日看到署名为越狱者的一首“为诗之道”,因帖主已被禁止访问,原帖也被屏蔽,只记得大意如下: 为诗之道 风花雪月随君侃,皇帝新衣不可言。 若想免遭文字狱,笑称臭脚赛金莲。 就用韵而言,因言、莲二字分属平水韵上平十三元和下平一先,这里显然用的所谓新声韵。若就诗论诗,起承转合还算中规中矩,前两句简单铺陈之后,顺势一转,结句还是能够立得起来的,惜乎总体未能脱离简单说事论理的窠臼。换而言之,这首其实只是具备了诗之外壳——形式,而诗之内核——情味则明显不足。尽管如此,对这首为诗之道似乎仍然不宜全盘否定。 或曰,知人论世乃评诗第一准则。因无法对作者知人论世,不知这首为诗之道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隐情或苦衷,故此不便妄加揣度。众所周知,皇帝新衣本是安徒生的一篇童话,作者用在这里显然有所指,只是不知究竟指的什么;晚唐曾经大兴文字狱,连李义山那样的大诗人都曾被迫运用曲笔,作者笔下的文字狱究竟是怎样一种情形也为可知;臭脚显然从裹脚而来,可如今裹脚习俗已然绝迹,作者还这样用,显然另有所指,但究竟指的什么,同样无法确知;至于金莲,就更不必说了,若追根溯源,那本是在封建酸臭文人畸形审美观下的一种溢美之词,苏东坡的一阕咏足《菩萨蛮》便是明证: 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 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窃以为,在某种特定环境下——比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革背景,若想免遭文字狱,尽量顺情说好话其实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至于在当今诗词环境下,蛮横限制学术论题,人为设置吟咏禁区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对此,就普通诗者而言,若非亲身经历,恐怕是难于深切体会的。 纵观通篇四句,推测作者十有八九应属文字狱的受害者。诚如是,则其敢咏真性情的精神还是值得称赞的。诗乃心声,当咏真性情。若不咏真性情,又何必拼凑那些或工稳或欠工的平仄句呢?空喊几句口号,无病呻吟一番,大造而特造文字游戏,然后在廉价的相互推赏中麻木地快乐着,在自造自设的瓮中沽几两名钓几钱誉,难道是合格诗者所当为吗?又有什么意思呢? 耐人寻味的是,越狱者刚发一帖就被禁止访问了。不知因为什么,更不知越狱者究竟被谁挡于这个国字号论坛门外的。越狱者值得反思——为什么只发一帖便被封口,论坛高层同样值得反思——为什么不能实行透明化管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本该是一方净土的国字号诗词园地,发生此等匪夷所思之事本身,恐怕比这首为诗之道更加耐人玩味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