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50|回复: 7

文坛的堕落令人震惊!

[复制链接]

129

主题

1087

回帖

749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497
发表于 2016-6-14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坛的堕落令人震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6-05-02 08:39:56)转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转载

分类: 史实

   1、“权威”腐败     包括在京的某些总编、主编、教授、博导、评论家、各种名人,以及国内常“飞来飞去”的名家,常年去参加各种“某某作品研讨会”,其中绝大多数是作者搞钱举办的,这些作者不是一般的文人,而是有钱当权的,有些别看官不大,就是个小科处级,或不大不小的企业负责人,开一次会能不眨眼花数万至十几万或更多,到场的权威们一次收获“红包”3000、5000、甚至1万,数万,还有的有用的“评委”更多,几个小时就散会,研讨的作品有时前一天临时发给权威们,而有时甚至现场分发,临时翻看一下就即兴发言,会后,由作者根据现场“发言”的录音,整理成一篇篇文字,就成了报纸、网络、刊物刊登的“评论”,书的“序言”,各处发表,甚至登上网站、广播、电视来报道,作者再负责“买版面”,形同“软”广告费,报刊们更乐得如此创收。
   2、“诗歌活动家”腐败
    整年奔跑于国内、沿海、发达地区,内地各个大小城市,以开笔会、全国诗会、搞各种诗歌活动等名义,名目繁多,搞策划,拉赞助.....,有的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一次,多数暗饱私囊,并完全逃税,和与地方文化人士、小官员、经办人勾结私分,只有少数落入单位账目,遮人眼目。同时不光捞利,还要名利双收,每次大型全国活动,排列名字时,自己与他请来的“全国著名诗人、学者、评论家”并列,报道在电视、报纸、刊物、网络上,几年、十几年,久而久之,本人也成了读者、观众“耳熟能详”的“名人”了。这些人包括主编、总编、编辑部主任、各个学会负责人、什么莫名诗歌机构的秘书长等等,有的已经捞成大富,满世界旅游,子女送出欧美澳洲留学,大多领着国家高薪工资、特殊津贴,有的暗地经商,还往脸上贴金。
    现在有的民间诗人也学会了,开始时候为诗歌做点贡献,以后变了质,脚踩几只船,主流、民间、网上处处都要有名、有利,搞“活动”搞“出版”等,处处捞,已经不认真搞诗歌,而成了以民间诗歌活动家掩护的挖“财”巨匠。
   3、诗歌刊物总编、主编腐败
    关系网上的企业家、富商、地方官人的稿件重点发,大组发,连续发,他们一般不直接“收钱”,而是隐蔽性被邀请出国旅游、前往考察等名义,或安插子女亲属关系等的工作、就学、提升等,或者为其国外子女亲属提供资金、为亲属经营的国内外公司提供资金、投资合作、购买产品等支持,当然日常也收取认为“安全的”贵重礼品、外界看起来合法的某某“大奖”奖金,(每年多地、多次,都要上万以上一次的,少的不收,比如,全国性的奖项、重点行业投资举办的奖项、各个报纸副刊举办的年度奖项,地方省市县每年举办的“某某杯文学大奖赛奖金”,基本落入这些权威关系户手里),以及高额的“讲课费”,各地为了套取关系,常请他们以讲课为名给以报酬,一逃税,二安全,三名声好听。另外请他们列席各种地方大小型会议,作为县市”“重要嘉宾”,由公家出钱,打入“会费预算”报销,给他们一笔,每次少则万八,多则数万,以及参加各个地方文联、各个行业文联学会、地方省市县诗词学会的活动等,都有“出场费”,这是必须的潜规则,年收入很高,又隐蔽。
    还有:提名、题词、写序费,等等,都有不菲的收入,每次低于几千是不行的。这些主编有的以前不是很出名的诗人,多年下来,经过如此这般“宣传”、“广告”,几乎全部“活动”成为国内“著名诗人”,名利双收,他们是一些隐蔽的富人,一辈子就成了吃“著名”“权威”饭的人物了。有的地方掌权人物为了回报“奖励”他们的“支持”,还以给予当地“经济、文化贡献人物”政策,奖励其住房、别墅、车子等,许多沿海小地方就这么拉人下水,黑得很。
   4、办刊腐败
    几乎第一、第二、第三栏目,以及所有栏目的头题、二、三题,都是刊物里“说了算”的主编、总编、主任的“关系稿”,钱权交易,编辑部分为三等人,一等是主编和主任,二等是正式编辑,三等是打工编辑,打工者的工资待遇很差,却干着最重的活,比如打工编辑白连春得了重病治不起,呼吁社会捐助。一层压迫一层,编制里养着一群不干活光捞好处的人,他们整年忙着出国,开会,各地飞,拿奖,评奖,热衷于举办和参加有好处费的各种“活动“,住高级酒店,吃宴会,拿礼品,各地“出场亮相”然后“发稿”,成了一群躺着吃“国家刊物”这一无形资产的“编辑大爷”。
   5、“编辑部主任”腐败
    某著名主流诗刊编辑部主任,竟然伪造现役军官简历,在社会混够了混进大学念两天,从腐败“博导”手里买的文凭,靠行贿调入,一不会写诗也从来没有写过,二不会写评论,出一本评论的书一大半从网上东抄西抄,只会拉关系,仅仅是一个从前在部队混迹的“兵油子”,现在,摇身一变,竟然成了名刊“诗歌权威”,经常下到底下国内各地伸手,找在基层当小官员、公务员、经商、或有点权的作者招待,要钱、报销票据、要礼品,要洗浴按摩甚至要嫖娼,公开卖版面,暗地卖“评选”参加某权威性全国著名诗会名额,影响极坏。这是一个典型,不典型的“各有其类”。
   6、“节假”腐败
    首都各个全国文学刊物某些主编、总编、编辑部主任、“名牌编辑”,或被邀请出国旅游,或被专车接走,或自行联系叫底下搞接待,负责他们全家的差旅费、飞机、火车票、住宿费等跑到各地,下了车有专车接,很奢华,能请起他们的都不是一般的平民诗歌作者,有的是县市局长,有的是地方公务员里的小领导,企业领导,再起码也是个体工商业主,或文联主席、秘书长,这些人会被他们“重点培养“,久而久之也成为渐渐有所名气的新秀、或“优秀诗人”,他们也会经常获奖,评为年度诗人,被认为优秀好作品等,以回报他们的“盛情款待”。
   7、“风格”腐败
    刊物的“主编制”,容易把一本刊的艺术风格办成单调的“清一色”,全是他一个人的喜好,所有的编辑看他一个人的脸色,所有编辑的能力水准不过成了“传声筒”,工具,恰恰许多主编们不学无术,业务不通,水平平庸,或仅精通权术,擅长跑官买官,钻营拍马,讨好上级,于是官运亨通,成了国刊、省刊、市刊的领导,这种情况有越来越严重的倾向。
   8、“产权”腐败
    刊物是“公有制”,但领导却不是群众民主选举的,而是上级“委派的”,于是监督机制失衡,下边职工管不了他,上面领导包庇他,碰上贪官会将国有刊物资源,实际上据为己有,以“市场化”等繁多名目,内外勾结。几任领导下来,原来盈利的,会变为亏损,甚至面临倒闭,但悄悄肥了个人。结果,一个人、或几个人富了,大家穷了。刊物办不下去了。只好“改制”。
   9、编制腐败
    诗歌报刊的质量下降的原因是用人,如果“用人编制”能卖,调入的人才可想而知。卖主编、社长、主任、甚至编辑,卖调动,或明或暗,明的是钱权交易,暗的是“权权交易”,而暗地的更难防,更严重,更腐败,更黑。
   10、“获奖专业户”腐败
    这些年有的地方文化部门,如文联、作协、文化馆,或大学中专教师,单位规定以创作能够各级奖(国家、省、市),出 “专著”,作为长级、升迁、奖励的标准,得奖与否更是一个人成功的公认性标志,所以重要。于是有的所谓学者教授作家诗人名心太重,发现“获奖”最容易出名,得利,引起诗坛文坛的注意,埋头写多少本书不如得一个奖,于是不去认真写作,不去出真正的创作研究成果,而是“跑奖”,跑省里、市里、北京,成为“跑奖”专业户。
    于是大、中、小奖一个不拉!他们有的是小官员、有钱人,小商人,企业家,也有的是文联主席副主席、秘书长、校长,讲师、教授、名心无度的“专业作家”、文化馆长、文化部门负责人等等,他们有的扮演省内外“活动家”,有的扮演假作家诗人真社会“活动家”,有的扮演专职“文化皮条客”。
    有的已经获了几十个奖还在年年厚颜“申报”。有的把评奖当成“办事能力”,不光为了自己获奖,还经常为别人操办获奖。那些有权利经常参与评奖当评委的,或自己单位能设奖的还可以“以奖换奖”,或者干脆颁发给自己。他们有的手段特低劣,有的手段超高明,有的明目张胆,有的暗箱操作,有的攀上国内最高权威,有的拉上低劣评委。一个共同潜规则是:奖金的一半或全部要用作回报,再不然就得有能力“交换”,不然下次免谈。有的人专有活动天才,“操作”能力:送钱、送卡、送土特产、送好处、送交换。层次高雅体面的送“权威评论”文章、送下次“权威提名”、以及回送其他“奖项提名”。手段高超的送“邀请来本地参观”“出国考察”、办理进修代培生以及入学等等。有的有能力操纵北京在本地举办各类会议。
    总之,除了写出好作品以外,其余他们都是“专家”。当然钱是文联出、企业出、地方政府出、文化部门出、院校出、基金会出、名目繁多的课题组出等等。几乎所有的评委都是他们的“导师、哥们、加朋友”,所以各种“大奖”落到他们手里确实是——宾至如归。
   11、写作“入会”腐败
    作家、诗人参加行业协会,学会,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现在却变成一种很大的“人情”,一般没有“关系”只有作品写得再优秀也没有用。于是,从国家的学会、协会,到省、市的协会,各个“设卡”,拿出“买路钱”才能通过。某省一企业家为了入会,竟包了一家专机,前来接“入会大员”去游玩,其腐化可见一斑。
    这个不用多说,看看:那些主管者“入会大员’的名车、别墅、多套房产、存款、出国记录、隐蔽资金,隐蔽产权,就清楚了。所以,今天的作家协会,诗人协会,人数越来越多,多的离谱。于是,名演员成了作家,爱写几笔的企业家成了作家,银行家、金融家成了作家,附庸风雅的小官员、捞公款的公务员成了作家,体育明星成了作家.....就是中国能称上的“世界名著”的书却越来越少。穷作家入会也很难,慢慢一年年排队吧,有希望没前景。
    如今的“入会大员”肥了,可以说多数都是一个个小“企业家”级别的,若没混上是他脑子灌水,“太笨”死。
   12、讲座腐败
    讲座,顾名思义,交流学问,学术,本是一件严肃的事。可是如今近年来变成一件“权权交易”,因为设置了“丰厚讲课费”,一次少则数千,多则数万。今天甲处请乙教授,明天乙教授请甲处回讲,如此这般。还有的“成功人士”特精明,在好几个著名大学弄了个“客座教授”头衔,借此做一些杂七杂八的事,你看,又有钱,又有企业,又成功,又有“学问”,天下有这样美的事情吗?!于是,大学里有的“学术蛀虫”发现这个空子,卖“客座教授”头衔,或常年办企业家精英培训班,获益不浅。甚至一直卖到北京的名牌大学。还有的人更黑更厚,花钱运作某大学请他讲了一二次课,就一辈子在名片印上“客座教授”,管你大学乐意不乐意。
    有的大学某些人乐得收钱,给几万就可以来讲一堂课,给10多万更欢迎,你要给1个亿就在大楼刻写你的名字,仿佛国家多年掏钱培植的大学竟是些院校“要饭花子”。名为“助学”,不问来历。有的连中学中专也没念过,甚至靠坑蒙拐骗、违法犯罪起家的所谓“民营”企业家,就随便就来当“临时教授”,讲的牛头不对马嘴,事实更未经核实,错字连篇,文理不通,误导学子,败坏学风。学问呢?真知灼见呢?杏坛尊严呢?
   13、“笔会”腐败
    笔会一般分为高、中、低3个档次,按照级别人物来排。
    高的:人数很少,对外很低调,很隐蔽,几个,10来个,都是“铁关系”,海滨别墅、或旅游度假休闲胜地,高级消费,“不差钱”:大红包“出场费”、高级纪念品、甚至温泉异性按摩,外加偷偷的色情服务,范围当然要很小,很保密,举办人的“层次”也不会太高,但当然请的都是头面人物啦。
    中档的:范围也不大,不能超过10个、20个,也是应酬回报型的,如可以带带情人啦,请请所谓“女作者”啦,有女性陪酒啦,跳跳舞啦,听听歌啦,外加游山玩水等等,再发发礼品、土产名产、不菲的“车马费”红包。
    低级档次的:就是可以请一般作者参加的,人数几十到上百,要收费,“创收”,讲的课草草收场,粗制滥造,有的谁缴费谁参加,吃住行当然你自己掏腰包。
    缺乏真实、交流、学术内容,参会者不过借机拉拉关系,送送礼,为以后发稿、评奖,办事等铺铺路。也有个别有意义的笔会,但很少很少。
    这种“关系网”式的笔会近年也不断向“民间”蔓延,形式各异。
   14、稿件腐败
    由于有了总编、主编、编辑主任这层大鱼、中鱼,就有“责任编辑”这层小虾米,他们也照此办理,一点不逾规。于是副刊、刊物的稿件,经常是百分之80、90的“关系稿”。很多的普通作者的稿子无人看,看了也没用。期期如此,报刊的文学艺术成啥样可想而知。
   15、培养“新人”腐败
    先锋诗人、现代诗人、70后、80后、“驻校诗人”出来了,就用这些名目与有权、有钱、有用的做个人“交换”,不管质量往上推——从纸的媒体——再与网络宣传结合,反正当代文坛混乱,谁也分辨不出来优劣,分辨出也不在乎,久而久之,人们就记住他了,这些“新秀”,“新星”“诗星”,如此办理,一批一批。所以“新人”虽多,真正有价值的好作品却廖若晨星。
   16、写作与诗歌学会机构腐败
    动辄上百万、上千万的挖赞助,一个几个人的机构要这么多钱干什么?出国、环游世界、国内游玩、评评奖、给自己做些“国际交流”,比如,让自己到欧美讲学啦,把自己的书翻译成多国文字啦,包装成国家级、国际性的作家诗人啦,或做些与文学、诗歌无关痛痒的事,比如,搞一个少数人玩的写作中心啦,挂挂牌,过几天就忘了,或给自己的几个好朋友颁发“大奖”,给赞助商看。再不干脆变成一个“经营机构”,搞成文化企业,搞国内作者自费集资出书、搞发行、搞各项“创利”、收费、再不办成一个“名人和大亨玩的诗歌俱乐部”。就是不怎么搞实际的底层的诗歌服务,因为那太吃苦伤力费时间,诗歌只是他手里一个“旗号”而已。
    办各类协会在西方先进国家是纯民间机构,是服务的,在我们是必须有背景有挂靠单位的才能批准,所以目前在中国还应该是一种社会“公共资源”,把宝贵有限的“公共资源”转化为“个人资源“,甚至“个人财源”,是目前相当多学会的一条歪歪路。
   17、名人、权威“写序”腐败
    一翻开诗集,满天下都是名家、权威、著名评论家等写的序,有那么多值得写的人吗?而且其中有很多不实溢美之词,轻易乱评乱点,既不对作者负责,也不对社会负责。原来,写一篇序,要3000、5000,现在到8000、10000,1万以上,要是企业家、大款拿的更多。名家们很多人已经早就写不过来,根本不写,也根本没法了解那么多作者、作品,叫学生、研究生写,或某小作者代笔,写个一两千字。甚至有的就是本书作者本人预先写好,名家签字挂名,真乃“欺世盗名”。
    还有的,竟至根本不认识任何名家,干脆,自造一个名家写序,冒牌的《序》,反正“天下之大”找不到!
    有的作者的脸皮比墙还厚,就拿着这样的“名家的序言”,各处发表,吹嘘自己,真的假的,只有鬼知。
    还有能糊涂乱写几笔的女人,被贱者嘘为或自嘘为所谓“女作家,“女诗人”,拿“女”字磨人,诱惑那些老头子,真真假假,骗来写序,不知耻辱。还有的作者趁机不注意硬与名人合影,或礼貌性跟“名家”“权威”合个影后,就不经允许、不打招呼,随便印在书上,其实名家连他姓什么都不知道。他的书上照片说明赫然写着:“著名某书作者跟中国著名某名人在一起”,并满世界乱发表,配发其他不相关文章,还在报刊、网络、博客发,抬高身份,误导不知情者,弄得名家看到后“哭笑不得”,直摇头。
   18、评论家腐败
    (存目,看了以上的厚黑,大家能知道)
   19、新书发行仪式腐败、作者作品研讨会腐败
    (存目,看了以上的厚黑,大家能知道)
   20、稿件交换腐败
    1)与“名”有关的腐败
    有不少的总编、主编、副刊主任、编辑等,管版面的权威,以前都是不甚知名、或名声不大之辈,当了几年、十几年、20年的头,岸然一介国内“名家”,原因就在“互换稿件”,互相“隆重推出”,互相推举为著名作家、诗人,互相评奖、评选,颁“星”,久而久之,“假作真时真亦假”假的成真。现在,省市地级的报刊都学会了,如法炮制。这种情形民间也在推广,可醒可戒。
    2)出书腐败
    今天已经不是谁“出书多”,谁就是好作家的时代了!!出书多,说明他权利大、活动能量大、钱多,能乱写,瞎写,胡编,或有“写作狂”欲、永无止境的“出名”欲。
    你在报刊经常发表我的残次作品,我就在出版社里通过你的粗劣、胡诌的“出书选题”,给你免费外加发高额稿酬出书,免费帮你发行,再给你“市场化运作”,在国内某大城市搞个隆重发行仪式,签名售书,叫你大大的名利双收。其运作形式可猜想。如果你是钱爷、官爷那更好办。
    所以,今天出版社出的文学作品、诗集,除了历史经典外,当下的任意化认定的作家诗人,不是不合格品就是次品。所以今天出版社很随便,高兴明天就推出一个叫整个社会读者都莫名其妙的“名家“,因为实行的基本是“市场规律“法则:“等价”交换。令出版社的人越来越腰包鼓鼓的。好的书却越来越凤毛麟角,避而远去,并不足奇。没有“关系“的书稿对不起无人理睬,等不了请你自费出书嘛,很自由的。——悲哀吗?!
   21、翻译腐败、颁奖腐败
    比如,有的人吹嘘说:我的作品“已经翻译成10多个国家文字”啦,其实,是花钱、运作,找人翻译的,再在国外华人里找个人帮忙,在外国的某小杂牌报、刊上发一下,或把一笔钱打到国外哪个小出版社,人家都是私人办的谁拿钱就印,管他有没有读者买一本,赚钱就行,于是反过来糊弄中国人。再如,为“嘉奖”自己的哥们、姐妹,导师、学生......建立个什么“诗人档案”,推介他们参加什么“华人某诗歌大奖颁奖”或者某某奖项“入围”,引人瞩目,或去邀请参与什么委员会评审,不过是一、二个人说了算,再找一小帮领评审费的名人,陪陪绑,巧立一个自取名目的全国性“大奖赛”,左边拉住赞助商,有利;右边拉住“关系网”,卖名,满足市场供求关系。这实际是一场场“小团体狂欢”,但却打着“中国”招牌,颁奖、出选集、集体亮相曝光、网络宣传、普及天下,以报刊的名义——“诗人就是这样炼成的”!!一点也不严肃,形同于闹剧。



54

主题

345

回帖

123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232
发表于 2016-6-14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楼主所言非虚,当今之文坛岂不是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烂透了?

点评

发表作品越来越利益化:《诗刊》不可推卸责任 发表作品越来越利益化:《诗刊》不可推卸责任 撰稿:郑正西 本文就可以在网上公开的材料分列为九个问题,不宜在网上公开的材料不在此列。 我们网络诗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14 20: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主题

3399

回帖

848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484
发表于 2016-6-14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都是实情。见过一些名家写的评介,根本就是闭着眼睛讲话。见过好些大赛,获奖者每每被人讥笑,名实不副故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4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仰望大师 发表于 2016-6-14 16:01
若楼主所言非虚,当今之文坛岂不是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烂透了?

发表作品越来越利益化:《诗刊》不可推卸责任

撰稿:郑正西

       本文就可以在网上公开的材料分列为九个问题,不宜在网上公开的材料不在此列。
        我们网络诗选平台创办于2010年2月,以下所写情况当然是近三五年的事;具体而言,是《诗刊》社的李小雨退位,商震上台掌管《诗刊》的事。
        正文之前,还是引用商震的“手足兄弟”朱零写的送商震去《诗刊》的那篇《驼铃》中对商震的介绍文字,对了解商震是一目了然。朱零写道:“大家都知道,商震一旦调走,《人民文学》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不但同事不愿意他走,领导更不愿意他走,商震不仅是家里的顶梁柱,也是单位的顶梁柱,他一走,《人民文学》下半年的工资奖金可就不敢保证了。当然,《诗刊》的人高兴了,他们的工资奖金不愁了”。我知道商震是干什么的,就是从朱零这篇文章得到的信息。
        一个跑广告出身的商震,进了《人民文学》捞钱有功,成了《人民文学》顶梁柱,当上了副主编。朱零在《驼铃》中还写道:“我见证了他在牛逼的路上一路飞奔,眼看着他当官和入党,眼看着别人求着他当官和入党。”朱零说商震家中存放的好酒数不清,也有存了50年的茅台。朱零还写道:“近两年商震写了不少随笔。是不是文人一当官就开始写随笔?我见过的好多人都这样的。他还煞有介事地给自己的书房起了个名字,叫“三余堂”,一付很有文化的样子,他很为这个名字得意”。
  再看2015年12月7日一位博名“轻舞为君”者在网络诗选的一篇博文留言写道:“前两年,我还给我们公司诗歌爱好者征订某国刊,现在取消订阅了,很意外啊,是我们公司诗歌爱好者拒绝要该刊物的。”其实,类似留言又何止这一位诗友!
        了解了商震的来历和擅长,对他掌管《诗刊》之后的戏,也就容易解读了。三五年来,《诗刊》已是明目张胆地为钱而战,以下只是有目共睹的几件事:
        一,清除异己,重建江湖。
        商震从李小雨手中接手《诗刊》,其方向有明显的不同。李小雨致力于推动诗歌,尽己之力,为中国诗歌留下一点贡献;商震则是借诗歌高地千方百计捞钱。唱的是两出戏。因此,商震必须逐步清除李小雨的影响,重建与他味口一致的圈子。后来的《诗刊》编辑,为什么有的无缘无故被踢走,有的(比如刘年)突击调进《诗刊》社,答案并不复杂。你看,朱零在某地公开破口大骂:“李小雨是什么东西”。便可以想见其中的圏子斗争。
        二,《诗刊》头条公开发表抄袭诗歌。
       2012年10月下半月的《诗刊》,破例把头条给了重庆9岁的儿童徐毅,这是《诗刊》创刊55年来从没有的历史。在孩子的头条刊出之前,商震高调会见了徐毅父亲(某作协副主席,某报副主编),这不得不让人产生联想。《诗刊》头条刊出两个月以后,媒体报道铺天盖地,9岁的徐毅因此加入了重庆市作家协会。商震也被邀请去重庆“讲课”。问题是,发表的头条作品中竟然有两首是抄袭作品。更露骨的是,发表前,孩子家长公开说了有两首是“仿写”。但商震却说“有超越名家的妙笔之处”。请看9岁的孩子超越了叶圣陶吗?
  《风长什么样子》
   徐毅
  风长什么样子
  谁看见过它?
  花儿微笑的时候
  我知道风正在说笑话
  
  原作:《风》
   叶圣陶
  谁也没有看见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河水起波纹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三,发表作品越来越利益化。
        《诗刊》作为中国唯一的一家诗歌国刊,有着光荣的传统和很高的声誉。在社会进入市场化之后,纯文学刊物严重受挫,当然不是商震的责任,但当你受命《诗刊》掌门,你无力挽回10万份发行量,可以理解,但你至少不该往伤口上撒盐。表现之一就是发表作品存在与钱的交易,与色的交易。尽管这些交易是私下进行,很保密,但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群众都在说这已是公开的秘密。连商震本人也不得不承认,他在他的文章《诗外功夫》中这样说:“我肯定承认有些女诗人,利用一些手段刊发一些作品”。请注意,是“有些”,不是个别。是哪个女人不停顿地在《诗刊》发作品还用点名吗?她的诗有那么好吗?全国有多少人在写诗,为什么把国家的《诗刊》办成圈子利益诗刊?这种现象历史上也有过,但当今越来越严重,越来越放肆。我以个人名义早就提出过,《诗刊》应当实行发稿署名选稿人制度,这是杜绝发关系稿的监督方法之一。
        四,炒作余秀华的彻底失败。
        先要弄清一些基本概念,比如,农民必须在田间操作,战士必须在靶场习武,而诗人,一定是安静才能写出好诗歌。写诗不是搞爱国卫生运动,不需要闹闹嚷嚷,不需要树立“诗歌劳模”。从古代李白杜甫,到现代北岛,都是因为他们的诗歌文本得到认可,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代名人。为什么诗歌到了商震手上便需要炒作来树名人呢?这完全不符合诗歌行道的规律。再看我们的邻居,小说界,散文界,有“小说余秀华”,有“散文余秀华”吗?那么,商震为何这么特别?只能说明两点,一是他不懂诗歌的特点和规律,二是想树立“政绩”,表示他是“接地气”的诗官,他是同情“草根”的诗官。什么是诗界的“草根”?我认为是所有身处底层,老老实实写诗者,都是“草根”;而商震们可笑,按诗人从事的职业去划分“草根”。
        退一万步讲,即使诗歌真的要树立一个榜样,也不应该树一个“不关心人类,不关心国家”,一个在北大学子讲台上喊叫“励志个屁”,一个写诗说“雅安地震和我有什么关系”,一个骂人如麻,阴毛满天飞的余秀华。德艺双馨不仅是习主席讲的,而是古今中外对一切从艺人员的要求。
        炒作余秀华是《诗刊》一次有策划,有预谋的活动,炒作启动之前,刘年便告诉余秀华“你等着红吧”,便是证明。从事实看,炒作余秀华至今一年多了,从何证明这场炒作“提升”了诗歌?余秀华除了“睡你”一诗走进千家万户,还有诗流传了吗?余秀华的诗写方法有谁学习了呢?诗歌走出了边缘了吗?盘点一下,这场炒作谁肥了?大众受益在何处?相反,因为炒作余秀华,带来了诗歌审美的混乱,造成了许多诗人之间的争吵和不和。当然,树立任何一个诗人为榜样,都会有人不认可,但不认可余秀华的太多太多。连不参与诗歌派别的黄灿然老师也没看好余秀华那些小我诗歌。《星星》原主编梁平说得好:诗歌的发展应该是安静的,不该有高潮。一旦出现了非正常的状况,一方面是社会生了病,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诗歌本身生了病。”
       五,近年《诗刊》还树立一些什么人为优秀?
       商震掌门《诗刊》乐于树立沈浩波为旗帜,在网上发沈浩波的超大相片胜过领袖像。对沈浩波,诗民的多数反感,因为他的诗歌文本劣迹很难从这代人记忆中抹掉。写下半身的不只沈一人,但是写到了“极至”的只有沈一人。那些流氓地痞也说搞女人屁眼,但流氓还不至于写成诗。沈浩波就写了一首《搞她屁眼》,你叫联合国评评,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哪个诗人写这种恶心下流诗歌?沈浩波近年还把站岗的武警军人写成“性用品店里的假阳具”。就是这首诗,被《诗刊》修改后也获了《诗刊》大奖。
        中央有关评奖意见中指出,有劣迹的艺人不能评奖。要知道,在诗歌界,“劣迹”多指文本。
        被《诗刊》捧上了蓝天还有雷平阳。雷平阳,朱零,商震,刘年,酒肉铁杆江湖圈。圈不圈暂且不说,可是,雷平阳是公开宣布用小说分行写诗歌,他公开振振有词说,谁也没有规定新诗应该怎样写。把新诗说成与古诗无关的无父无母的“新文体”是无知的。用小说分行写诗歌,充其量可以作为个人探索,作为主流《诗刊》能推举吗?这样一位无知的大名人就被《诗刊》高高竖起,给了多少奖金给他,《诗刊》知道。天天为民喊苦的雷平阳一毛不拔,从未见他从大笔的奖金中拿出一块钱去救济他笔下那些受苦民众。重庆诗人唐刚把他多少年积蓄下来的稿费全部捐出,献给诗歌。《诗刊》呀,你应该树正能量诗人才对!
        大家都很纳闷,这些年,《诗刊》的审美观,价值观,怎么让多数诗人难以理解和接受呢?这中间,到底有什么原因或利益关系呢?
        六,拿国家诗刊耍流氓
        大家知道,余秀华的《狗日的王法》不是诗,是她作品未评上流派网的“中国好诗歌”之后,她恨王法不帮忙,不给王法生儿子了,还写诗臭骂他。王法是一位诗歌前辈,是一位受人尊重的长者,却被余秀华的“诗”骂了15种日法----狗日,驴日,鸡日,鸭日。。。。余秀华无教养,《诗刊》也无教养吗?不可想象的是,《诗刊》在微信平台2015年1月17日发的帖子《余秀华:谁的阳光力量?谁的苦难鸡汤?》,说什么“在写作中,余秀华自由不羁,并不限于农村风景”。这是《诗刊》平台发出的荒唐点赞,令人震惊!截图如下:

         网上诗人对此表示极大愤慨,不能为了炒作余秀华什么都不顾。《诗刊》却不予理睬,似乎在说:“我是官刊,能把我怎么样?”是的,我不能把你怎样,会有人把你怎样。等着瞧!这又让人联想起〈诗刊〉装模作样,开设什么“纳言”专栏,召开“纳言”座谈会,表示倾听大家对《诗》提意见,全是作秀而已。
        七,四处布道,不务正业
  这些年,只要你搜索一下百度,便可以知道〈诗刊〉马不停蹄,忙得不可开交。一位诗友和我聊天说,商震来参加他们一个会,想和他说说话,他没空,他急着赶往机场飞去参加另外一个会。看去,商震一脸疲倦苍白。你看,多可怜。他们忙,不是看全国各地来稿忙,不是回复来稿,提出指导性意见忙。他们在忙于四处挂名搞诗赛,他们在忙去各地当评委,他们在忙四处建“诗歌基地”,他们在忙于奔赴茅台酒厂的路上,商震还要忙于走穴,去各地讲“冬天是冷的,夏天是热的”诗歌“讲座”。表面上在为中国诗歌“奔波”,实际上,是“洪湖水浪打浪”中所唱的:“早上船儿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个人利益大大的有。
 〈诗刊〉热衷于搞这些东东,请问评出了好作品吗?结果是,诗官口袋装满了钱,裤裆里装满了色,才是真。
        什么才是他们的正业呢?我认为,把时间用来读各地来稿,用来在网上走街串巷发现一线好诗歌,选出真正的好作品,办好〈诗刊〉,才是正业。你的刊物作品质量提高了,发稿渠道公正了,即使没发作品的也会尊重你,也会订你刊物。一天到晚飞来飞去,去评奖,去坐主席台,风光得很,但是有啥用啊?
        我觉得,作为国刊的〈诗刊〉还有一个重要的正业是,引导全国诗人往正能量的方向走。〈诗刊〉与全国诗人之间当然不存在行政上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但在业务上,学术上,行使引导作用是可能的,也是应该的。利用〈诗刊〉博客和微信,不断展示好诗歌,对比和分析一些负能量的诗歌,让中国诗歌朝健康方向发展,让错误的诗歌没有市场,这才是不愧为国刊的称号。
        当今,由于少数人错误理解诗歌什么都可以写,错误理解新诗无标准,网上的负能量诗歌仍然可见。比如这样的所谓诗就应该得到制止:

  《一位父亲和女儿的伦乱情》
  
  作者:蓝煤
  
  我今年60岁
  中年得女
  很不幸
  在女儿3岁那年
  她妈妈撒下我们父女俩走了
  从此女儿由我一手带大
  即使洗澡也都是我给她洗
  我对女儿的爱抚
  随着女儿年纪和身体的增长
  开始有一种说不清的爱昧和欲望
  也许是太过于积压的结果
  女儿13岁那年
  在我的主导下我和女儿发生了性关系
  女儿没有拒绝
  
(很恶心,以下省略)
  
  《的士司机和老婆的对话》
   
  作者:丁小琪
  
  车被交警罚款了
  还扣了驾照
  老婆宽慰说:
  亲爱的
  别生气
  等咱有了儿子
  取名就叫“交警”
  白天他叫你爹
  晚上你日他妈
  
        〈诗刊〉拥有体制给予的权威优势,如果利用这个优势,少去跑评奖,少去搞基地,把时间用于诗歌领航,用于诗歌写作难度和写作方法的探索,个人少捞点钱,为诗歌积了德,后人会铭记你。如果这样作,个人名利会被砍掉,需要勇气,需要献身精神。谁叫你当编辑呢,自古以来,编辑就是为他人做嫁衣;谁叫你当诗官呢,当官就别想发财,想发财就别当官。
        八,谁造就了“诗歌女皇”---荣荣
        我的文章对宁波女诗人荣荣产生浓厚兴趣是源于周啸天打油诗获鲁奖。周啸天比余秀华有自知之明,他得了不该得的鲁奖后,很快走人,不再在网上和别人吵。周啸天回家守着奖杯不吵了,荣荣出来吵了。因为荣荣是鲁奖评委,是投票给周啸天的评委。所以她跳出来痛斥“网络环境恶劣”,坚决捍卫中国作协权威性。从那时起,我深入了解荣荣是何方神圣。她真的来头不小:宁波市人大代表,浙江省作协副主席,宁波市作协主席,〈文学港〉主编,宁波知名记者老婆,鲁奖获得者(而且是带着记者去领奖的国內唯一女人),鲁奖评委和终评委,〈诗刊〉重大活动的不能缺席者,〈诗刊〉茅台杯奖评委。要问她得过什么大奖,回答太费劲;如果问人民文学和诗刊的诗歌奖她有哪些没有得过,回答就很简单----基本没有。你说这样一位红得发紫又紫里透红的女诗人怎么不叫“诗歌女皇”?诗界被捧成“丰胸肥臀”的女诗人也有,但与荣荣比,是小巫见大巫了。就是说,从诗歌获得名利的最大女户,非荣荣莫属;还有,能常与“诗歌领袖”商震推杯换盏,还能得到“诗歌领袖”细心观颜,从她脸上看出忧伤的,也是非荣荣莫属。荣荣的诗歌真有那么好吗?是的,她的诗有些句子不错,可惜她的好句子多是用来写无病呻吟的“更年期”,用来写男女做爱,男人“火箭”熄火,用来写劝“远山远水”的男人忍一忍,天亮就好了。她的诗像注射了荷尔蒙才出厂。
       说到荣荣,不得不说说袁敏。都是女人,都是浙江省作协副主席,都是浙江文学刊物主编。袁敏是浙江省级知名刊物《江南》的主编,荣荣只不过是省下面一个宁波市的《文学港》主编而已。袁敏远远没有荣荣幸运,为什么?是才华不如荣荣?是对文学的贡献不如荣荣?都不是。原因只有一个,因为钱。荣荣为《诗刊》社办了十多年的所谓“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你可以想象每年要花多少钱,能吸引《诗刊》一群官员不停往宁波飞,你袁敏有这能力吗?我说过,如其说毎年“春天送你一首诗”,不如说每年“春天送你一个大红包”。这笔大账,相信总有一天是要查一查的。
        九,撕下遮羞布,赤膊上阵拿钱过年
        去年底,诗坛曝出一大评奖新闻,由《诗刊》社和苏州科技城联手搞的一个“诗歌奖”揭晓,获一等奖的公然是商震和荣荣,获二等奖的名单里竟然有刘立云(《诗刊》主编助理)和低调名家娜夜。这么一个让人笑喷的获奖名单,成了2015年中国诗坛最后收场的一道“风景线”。
这里,人们有理由发问:
       1、《诗刊》社参与举办的诗赛把奖评给《诗刊》社的头们,荒唐不荒唐?
       2、凡诗赛都有评奖机构,该诗赛始终不写谁评的奖。
       3、所谓诗赛必须自愿投稿,再由评委评出获奖作品。这个“科技城”诗赛真是“高科技“,请问商震、荣荣、刘立云投稿了吗?娜夜会为这种奖去投《起风了》吗?杀了我也不相信。
        既然没有投稿就能获奖,这是什么行为?真正投稿的各地诗人,被选出55名列为无奖的“优秀奖”作为“陪葬”。你说他们是怎样在玩弄诗歌,你说他们是在怎样愚弄诗人,你说这些中共党员的诗官是怎样要钱不要命了!也好,这次赤膊上阵的以诗歌之名进行“文明腐败”,为我们解答了诗坛之黑,诗坛之脏。也为我这篇文章找到了最好的结尾。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主题

1087

回帖

749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497
 楼主| 发表于 2016-6-15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6-15 06:58
我写诗很少(不到30首)。但也有人想让我宣传下。我说:要我花钱给自己做广告,才不呢。人生一辈子,能写出 ...

不到30首太少了,许多人一天就可写30首。陆游一生写了一万首,七步成诗的人当今有几十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0-18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意象生动,切题入味;蕴藉含蓄,余韵耐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0-18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情逸思飘、音韵自成、气畅志远,学习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05: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