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78|回复: 23

谈谈诗词创作中形象思维的重要性(上)

[复制链接]

775

主题

1万

回帖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4714
发表于 2016-6-5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谈谈诗词创作中形象思维的重要性(上)
风霜雪雨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中华诗词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更是一颗璀璨明珠。唐诗宋词在诗词创作领域其繁荣和成就达到文学顶峰。华夏文明,炎黄子孙,一路走来,与时俱进。学古抚今,继承发展,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诗词的学习与创作也步入了千载难逢的复兴时期。领导重视,城乡并进,诗词进校园,诗词进厂矿,诗词进农社,诗词进机关,各地中华诗词之乡的创建如雨后春笋,恩泽大江南北。一支热爱并学习创作诗词的主力军正蓬勃发展,生机盎然。
但是,好的主流中也存在不利现象,反映在一部分诗友的作品中,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诸如政治概念化、标语口号化、缺乏具象、议论过多、贴标签、顺口溜、大白话等等非诗化现象。这类作品自然缺乏优美的意境,高雅的情趣,清新的语言。这种现象,也是当前传统诗词写作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现象,也是我们进一步弘扬传统诗词文化、普及繁荣新时期诗词创作所必须要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所以借今天诗词研讨大会之机,谈谈诗词创作中形象思维的重要性。
首先要明白何为形象思维。
形象这一概念,总是和感受、体验关联在一起,也就是哲学中所说的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
其特点是具有形象性、非逻辑性、粗略性、想象性。按发展水平分三种形态:
(1)学龄前儿童(三至六七岁)的思维,只反映同类事物中一般的东西,不是事物所有的本质特点。
(2)成人在接触大量事物的基础上,对表象进行加工的思维。
(3)作家、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大量表象进行高度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典型性形象的过程。
形象思维,也叫艺术思维,是文学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主要思维方式。
形象思维始终不脱离活生生的感性材料,它总是与事物的感性形象同起伏、共始终,常以形象、典型和意境来显示事物的本质;在形象思维过程中,想像、联想和幻想具有突出的意义;形象思维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
诗词创作是通过语言这个载体来表现作者意象及情感的思维过程。也就是说,没有形象思维,就没有文学艺术的创作;有文学艺术的创作,就必有形象思维的存在。
第二,通过阅读和鉴赏,理解诗词创作中形象思维的重要性。
阅读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和经验,鉴赏能提高学习者的审美能力;阅读诗词和阅读诗词赏析当然也能达到同样目的。所以爱好诗词创作的诗友们,一定要抽时间加强学习,尽量多读几本古人的诗词作品,读几本诗词鉴赏类的书,不断提高诗词文学修养,为诗词创作打下良好基础。下面以古诗词为例来阐述诗词创作中形象思维的重要性。
《相思》[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红豆,又名相思子,人们都将它当做爱情的象征。诗人以红豆寄托相思,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其境界更高了。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眠夜短,气候各暖,如果不是因为鸟声的吵闹,还不知道醒来。联想到草木更加生机蓬勃,因而又感慨昨夜的风雨声,被打下的落花不知多少。意境深远,语言浅近,联想丰富,情感真挚。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短短二十个字,创造了一种何等优美迷人、令人产生无限遐思的意境!作者曾有句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他的许多小诗,的确达到了这样清新自然的艺术境界。
《八阵图》[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首句赞美诸葛亮的丰功伟绩,次句评论诸葛亮的军事才干。三、四句对刘备颇有微词,因为刘备当年不同意联吴抗魏,反而想要吞吴,以致蜀亡,这就不是诸葛亮的过错了。作者的目的是赞诸葛亮,写刘备不过是反衬。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本诗妙在自然,创造出一种不寻常的艺术境界,突现了诗人的抑郁心情和傲睨一切的性格。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人以眼前之景预期将来,写得朴实平易,令人一唱三叹!“巴山夜雨”、“剪烛西窗”两幅画面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是一幅非常朴实的田园风景画。诚挚亲切的友情,典型农家生活场景,熔自然美、生活美、友情美于一炉,可以看出诗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引入远古,又回到现实种种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谁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苍凉。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着力用反衬法。上片渲染元宵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热闹景象;下片开头,又描绘观灯女子的盛装艳服,笑语欢快的情景。这一切都不是本篇要写的主要对象,而只是陪衬。最后点出“ 灯火阑珊处”的“那人”,一位忧愁、孤独、自甘寂寞者,才是作品的主角。前面热闹非凡的场景,是衬托灯火阑珊处的冷落;那笑语欢快的一群观灯者,是衬托“那人”的寂寞孤独。但是,作者描写这样一位 孤独者,用意何在?梁启超在《艺蘅馆词选》中评论说:“自怜幽独,伤心人自有怀抱。”联系作者身世 看这首词大约作于被罢职闲居期间,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实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简直 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这一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形象性是形象思维最基本的特点。诗词创作是通过语言符号让人感受到诗情画意般的图景。想象性是形象思维的又一个特点。诗词创作离不开想象,作者经常运用已有的形象创造出新的形象,所以富有创造力的人通常都具有极强的想象力。
看古人诗词创作范例,无论绝句、律诗,还是短、中、长调的词,都体现了诗词创作中形象思维的重要性。创作过程一般立意在先,取材次之,同时考虑布局谋篇,尔后行笔完成。立意的高下,取材的优劣,语言的精粗亮暗等等都会影响到作品的美丑。无论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物诗,还是不同内容风格的词,都注重诗词的意象创造。
自然变化,气象万千;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物是人非,替代无穷。或诗中有画,或画中有诗;或实写,或虚写;或源于生活,或高于生活。创作者的形象思维能力直接影响作品的艺术魅力。这就需要诗友们学会观察、认识、提炼事物的本质性的东西,用最具代表性的物象做素材,形象生动地描景状物,借景抒情,以力透纸墨的感染力,画龙点睛,用委婉含蓄的语言,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在这方面,前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诗友们要主动的学习继承,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创新,这样大家才能走出一条有利于中华诗词传承发展繁荣的康庄大道。

笔绘山河秀,德传百步香。诗书交友乐,万里共骄阳。 ...
发表于 2016-6-5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来学习,“形象思维始终不脱离活生生的感性材料,它总是与事物的感性形象同起伏、共始终,常以形象、典型和意境来显示事物的本质;在形象思维过程中,想像、联想和幻想具有突出的意义;形象思维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

点评

谢谢雅赏!问好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5 19: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5

主题

1万

回帖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4714
 楼主| 发表于 2016-6-5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上草 发表于 2016-6-5 19:39
先来学习,“形象思维始终不脱离活生生的感性材料,它总是与事物的感性形象同起伏、共始终,常以形象、典型 ...

谢谢雅赏!问好您!
笔绘山河秀,德传百步香。诗书交友乐,万里共骄阳。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发表于 2016-6-5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阵图》[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首句赞美诸葛亮的丰功伟绩,次句评论诸葛亮的军事才干。三、四句对刘备颇有微词,因为刘备当年不同意联吴抗魏,反而想要吞吴,以致蜀亡,这就不是诸葛亮的过错了。作者的目的是赞诸葛亮,写刘备不过是反衬。
====================
三羊理解:这是诗,歌颂的是【八阵图】,而不是【诸葛亮】。

点评

谢谢雅赏评点!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6 08: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6-6 07: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无形象语言,读来味同嚼蜡。

点评

谢谢雅赏评点!遥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6 08: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5

主题

1万

回帖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4714
 楼主| 发表于 2016-6-6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6-5 21:00
《八阵图》[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谢谢雅赏评点!问好!

点评

语法结构相同的句子(即同句型的句子)相为对仗,这是正格。 但是我们同时应该注意到:诗词的对仗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只要求 字面相对,而不要求句型相同。例如: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6 08:54
笔绘山河秀,德传百步香。诗书交友乐,万里共骄阳。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5

主题

1万

回帖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4714
 楼主| 发表于 2016-6-6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6-6 07:03
诗无形象语言,读来味同嚼蜡。

谢谢雅赏评点!遥握!
笔绘山河秀,德传百步香。诗书交友乐,万里共骄阳。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发表于 2016-6-6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霜雪雨 发表于 2016-6-6 08:24
谢谢雅赏评点!问好!

语法结构相同的句子(即同句型的句子)相为对仗,这是正格。 但是我们同时应该注意到:诗词的对仗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只要求 字面相对,而不要求句型相同。例如: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三分国”是“盖”的直接宾语,“八阵图”却不是“成”的直接宾语。——————————王力《诗词格律》
==================================

杜甫《八阵图》,歌咏的是“八阵图”,不是“诸葛亮”。假如说是歌颂诸葛亮的话,也是间接关系,而不是直接关系。《八阵图》所指的是八卦纵横的六十四堆石头。在“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中:【功】,是六十四堆石头的【功】;【名】,是六十四堆石头的【名】。王力的分析,显然是将【功、名】,看做成了“诸葛亮”的【功、名】,没有看做是“八阵图”的【功、名】。

点评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描写的是后汉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时就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构想主张,并协助刘备建立了蜀国,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八阵图》传说是诸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6 09: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5

主题

1万

回帖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4714
 楼主| 发表于 2016-6-6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6-6 08:54
语法结构相同的句子(即同句型的句子)相为对仗,这是正格。 但是我们同时应该注意到:诗词的对仗还有另 ...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描写的是后汉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时就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构想主张,并协助刘备建立了蜀国,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八阵图》传说是诸葛亮根据五行八卦所著的一套阵法,

点评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描写的是后汉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时就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构想主张,并协助刘备建立了蜀国,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八阵图》传说是诸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6 09:12
笔绘山河秀,德传百步香。诗书交友乐,万里共骄阳。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发表于 2016-6-6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6-6-6 09:13 编辑
风霜雪雨 发表于 2016-6-6 09:05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描写的是后汉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 ...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描写的是后汉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时就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构想主张,并协助刘备建立了蜀国,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八阵图》传说是诸葛亮根据五行八卦所著的一套阵法,
-------------------------
歌咏诸葛亮,凭借的是六十四个石头堆。所以歌咏诸葛亮,是间接关系,不是直接关系。其道理如同【踏花归来马蹄香】,明说【马蹄香】,暗道【鲜花香】。杜甫的诗篇,明咏【石头堆】,暗赞【诸葛亮】。

点评

谢谢交流!明言八阵图,暗赞诸葛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6 09: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2 05: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