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50|回复: 27

《作文大体》的孤平格或许是排印错误,

[复制链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5-31 09: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律诗平仄谱在中国并不见载于清以前诗话,直到清代才由王士禛《律诗定体》首次记入书中。
        相当于中国唐末五代时期,日本《作文大体》明确记载了律诗平仄谱,《作文大体》一书似乎并不为中国研究诗律学者所知,只有王利器注解《文镜秘府论》时作了引用,我在网上披露了此书信息,孙逐明先生得知后,从网上下载了此书原件,录成文字,并作了初步研究,孙逐明先生早先致力于平仄声律的旋律美,企图把平仄与音乐等同起来,这显然是徒劳的,孙先生对四声八病比较陌生,所以对作文大体的研究还不深刻,但是显示出了学者的风范。
         《作文大体》出现了孤平格式:
五言绝句连韵略颂云:发自平声,他声可准知之。  
  平平他他平[连韵],平他他平平。[韵,以上发句]
  平他平平他,他平他他平。[韵,以上落句]

孙先生与潭州雨梦先生见了此格后,一致认为孤平句在唐代是允许出现的,只要上句用孤仄相救即可。但我怀疑这里出现了排印错误,原因是此处显然是要标示五绝正格,忽然出现他平他他平句式,既不作说明,又与前后文所标平他谱突兀不合,应是排写错误,但如雨梦先生所说,上下句皆错,如此巧合,又似乎不可能。
         关于孤平概念,首先起于清朝赵执信《声调谱》,他说仄平仄仄平是古诗句,并说人们都不知道,可见当时孤平还不为世人知,但宋末元初方回已说仄平仄仄平调节为仄平平仄平是诗家通例,可见当时已有避孤平惯例。
发表于 2016-5-31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6-5-31 10:07 编辑

从大量的唐人诗句可以这样认为:凡平平仄仄平句,若不得已第一字仄,必将以仄平平仄平代替。唐人不叫拗救,也没有其他说法,只是心知肚明,这真是一个有趣的事情。永明体也是如此。大约是唐人照搬永明体句子而已,并不去讲什么道理。

点评

格律出现之前,声律叫调声术,格律出现之后,人们又习惯称调平仄,失律叫平仄不调,拗救实质也是调平仄,可见诗律发展过程中,称谓在变,调平仄实质不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31 10: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31 10: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5-31 10:04
从大量的唐人诗句可以这样认为:凡平平仄仄平句,若不得已第一字仄,必将以仄平平仄平代替。唐人不叫拗救, ...

格律出现之前,声律叫调声术,格律出现之后,人们又习惯称调平仄,失律叫平仄不调,拗救实质也是调平仄,可见诗律发展过程中,称谓在变,调平仄实质不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31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例如,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在唐诗中都是合理的,并未讲出什么道理。要去讲明这些道理的是清人。王力更加发挥,认为下句第三字平声是万能拗救字,可救上句一切的出律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发表于 2016-5-31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又来似是而非的帖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3

回帖

20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22
发表于 2016-5-31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排错,我对过原文影印版, 是这样。

这个排列,跟我们现在所知的流行平仄格律诗式不尽相同,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点评

我是说原文影印版就是错的,不是说孙逐明先生录错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31 21: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31 21: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5-31 20:37
没有排错,我对过原文影印版, 是这样。

这个排列,跟我们现在所知的流行平仄格律诗式不尽相同,是一个很 ...

我是说原文影印版就是错的,不是说孙逐明先生录错了。

点评

不是原文影印版是错了,这个排法是有他的合理理由和经典依据。 今天没时间,改天再来说明。 金先生 说对了,此排法跟后来的 1,3,5 不论是相符合的。跟“孤平论”倒是相异,反过来说,也证明了当时是不太重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1 23: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31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文大体》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没错!

点评

《作文大体》并无: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第五 诗病   蜂腰病者,近来尤避之。五言七言共每句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平上去入是也[谓之二四不同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31 23:05
瞎掰! 《资父事君》〔真臻韵〕菅三品文时卿 怀忠偏得仁,至孝自成人。拔白何轻死,含丹在头亲。 王生犹有母,曾子岂非臣。若向宫廷论,应知两取生。 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31 21: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发表于 2016-5-31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5-31 21:15
《作文大体》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没错!

瞎掰!
《资父事君》〔真臻韵〕菅三品文时卿
怀忠偏得仁,至孝自成人。拔白何轻死,含丹在头亲。
王生犹有母,曾子岂非臣。若向宫廷论,应知两取生。

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与儿孙诗》[用歌韵。自平声起,付第二字平声定之。]纪纳言长谷雄作
六旬余日少,三途苦时多。
不义非吾富,儿孙没奈何。

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
通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赋月诗》〔用歌韵,自他声起。〕纪纳言
皎皎孤悬月,清光万里过。映轩添粉壁,临水起金波。
魏鹊飞无止,吴牛喘几多。落耀留不得,惆怅仰纤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通?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

以上三首律诗,并不符合【135不论,246分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469

回帖

38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71
发表于 2016-5-31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6-6-1 14:35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5-31 21:15
《作文大体》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没错!

《作文大体》并无: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第五 诗病
  蜂腰病者,近来尤避之。五言七言共每句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平上去入是也[谓之二四不同矣]



点评

若向宫廷论,----三羊自己解释你的举例:向、论,同去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1 18: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07: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