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夏爱菊 于 2016-1-31 14:02 编辑
彩笔浓情画故乡 化谷金青 打开新到的《中华诗词》(2011年12期)我惊喜地看到了黄冈诗友夏爱菊的名字,这期刊有她的律诗三首,其一《故乡》: 翠柏青松处,鲜花绕屋妍。清泉飞曲涧,薄雾漫重峦。 蝶戏花间舞,鱼游水底欢。何来仙境地?那是故家山。 这是她2008年在“红袖添香”发表的一首五律,当时我曾为之动情点评:“一幅美图。色彩鲜明,景物丰陈,情溢其中,‘漫’、‘飞’传神,‘戏’佳。第七句设问引出诗题。故乡题大,写‘大’必出于‘小’,‘小’尽显其特色,扬其情彩。这是此诗成功之处。”后来我把它编入了我执教的老年大学诗词班讲义,引入课堂,介绍给了我的诗词学员。自此,我地的诗词界朋友才知道了这位年过半百、倾情于诗词且时有佳作的黄冈一菊。据她说北方论坛、天津广播、天津生活广播论坛、温馨家园联合转载了《故乡》,并逐句配图。在转载前写道:“偶读夏爱菊《故乡》,感觉就像为新建成的南翠屏公园而作一样。现配几张近照,望与大家共赏。”这首诗的确值得我们赏读,它能唤起人们对自然、对乡邦的由衷爱恋。 第二首是《五律·罗田八景之横堤烟雨》诗曰: 春光拂柳堤,烟雨罩前溪。有寺闻香火,无钟听晓鸡。 临河凭钓下,盟鹭任飞齐。花不分南北,何须界竹篱。 这又是一幅山乡美画。诗的前三联用了对仗,分层细描了横堤美景:春光友善细拂柔柳,烟雨多情笼罩前溪;寺院里香烟袅袅,远近传来喔喔鸡啼;临河矶石,有闲叟垂钓,鸥鹭无虑,自由飞来飞去。 一切都是这样平和宁静,写的是自然风景,而潜含的可谓是国泰民安之象,因此尾联点破:“花不分南北,何须界竹篱”。杜鹃花尽情开放,不分南北,民俗淳朴,家家户户也就不必“界竹篱”了。读到此,真使人联想起陶渊明描画的那个古朴清淳的世外桃源。面对此诗,进入此境,人们的心怎能不随之摇动呢! 第三首是《七律·登麻城龟山见红杜鹃开》,展开在我们面前的更是一副鲜丽的春景:“春风领我步峰巅,数度迷踪误作仙。”“春风领我”,物我同一,景象鲜美,令我生“误”。开头即事,似明似朦,妙。颔联“叠绿云霞迎面笑,怜红蛱蝶绕衣翩”。移情于物,不写“我”而写“霞”“蝶”迎我亲我,心情之愉流于笔端。颈联“高株十万情何壮,日客三千花未闲”,极夸张之笔,状游观之盛。尾联“且待来年重与约,吟诗把酒再相看”。其境胜仙台,其物似友朋,一游之不足,约之以来年,其处之美,其心之爱,于此尽出也,是谓好咏。 再读以上三诗,我分明感悟到诗人爱菊其人其诗之特点,也似乎找到了她写诗特多且佳作不断的“秘笈”。 其一、她是用爱汁浸泡诗篇的。正如老诗人丁芒先生所说“她有‘爱’的本性,有浓烈的为爱而献身的精神,她的诗才有很高的意境”。(《秋菊春华》序)她家乡是湖北老山区罗田县,正如她说“我的故乡当然没有那样美……把追求美好自然的理想寄情于生养自己的家乡”,那儿是她生长的摇篮,她曾用她的少女年华为之战天斗地,献才献力也流汗流血。她对家乡的爱是出于赤诚之爱,是原生态之爱。这三首诗只是她若干乡诗中的代表。 其二、她善于学习,不断求索,三首诗内容相同而写法各异。第一首偏于“实写”似在作“报导”,比较客观,自己的情融在所述之中,只是在结尾故作设问以出答案,答得好,扬出了自豪感。第二首用了分层描写,如一个个镜头展示,最后出一略带玄哲的结句“何须界竹篱”,即何须用竹篱界,此为赞语也可视为箴言。第三首写艺更娴熟,运用了移情于景、物我同一之法,将修辞之拟人、夸张、错觉等熔铸一体。其间“我”或侧身于“外”,或置身其中,前者物为主,“我”为宾;后者“我”为主,物为宾。三首诗皆承转清晰,对仗工稳。 其三、用语朴素,自然清新,诚如天籁。这三首诗用语都朴素通俗、清新自然。与当今红袖玩诗诸家相比,爱菊诗词的语言本色是“俗”的。她不是学院科班出身,中华博大精深的古文化修养先天不足,这于视古色古香为诗词正宗的诗词观来说是一缺憾。然而时至今日,我们也不能沉弱在古旧之中,而且即便唐朝诗人也说过“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张藉《酬朱庆余》)丁芒先生曾盛赞她的语言“含有极大感情容量”、“对读者感情的冲击力量千百倍于那些雅言套语”。是否千百倍我们无法检验,但她的语言清新自然却应该肯定。我也曾撰文赞她的语言“通俗、健美、生动有趣”,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她不该再用心于语言。相反,还要更刻苦琢磨,即如这三诗之中也不是没有应当再琢之处,望爱菊留心焉。爱菊女士学诗几年,终于跻身《中华诗词》,其诗与刊中众诗相比绝不逊色,诚可贺可佩可赞,诗曰: 彩笔浓情画故乡,青松翠柏杜鹃芳。 罗田山水滋才隽,漫剪云霞织锦章。 注:此作在红袖添香文学网杂文版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