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视,是一种高度 ---品读桑恒昌先生《海平面》 桑恒昌先生的诗歌,短小精美,每出奇兵。简洁的意象,蕴含深远的意境,所谓高境界也。诗语摇曳生姿如古词曲,结处每有余韵,让人深思,有一唱三叹之妙。《海平面》这首短诗,以海来寓意人的胸怀,以海平面为基准,与海拔的土地形成落差,以仰视传递出一种人生的态度,这种博大的胸襟就是做人的高度。整首诗围绕这种精神展开,抽象的精神以海和土地为载体,便可感可触。海平面是海水的基准面,通常用她来测试高度。因为有了她的水平,才有了岸的高度,有了泰山的高度,有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当然,也有海拔低于基准水面的,像吐鲁番盆地。但诗者,不能字字比附,只可意会,她是心灵的相许,能用语言传出,就失去了她的精妙。今斗胆试析,或有曲解,皆托于诗无达诂,诗有千解,各读各意而审之,以望方家批评。 三山六水一分田/这是地球表面/天然的布局。看似平淡的交代,却为整首诗埋下伏笔。十分的地球表面,水就占去了六分,她的阔大和处于低处,已经传出。这种天然的布局,也说明了处在根基底部的是大部分,暗喻人海。 地球上再没有/比海更大的面积/也没有比海/更深的水域。接上,为海定下基调。也给人以联想,首先联想到的是雨果的名句: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这也为下面诗的主旨奠定了基础。 可是海/屈身为零/总是仰视/每一寸土地。笔势陡然一转,像古体绝句的转。可是宽阔的大海却屈身为零,“零”是指基准水面的高度为零。“屈”字透出一种博大,更是一种高度。她回归为零,总是以一种仰视的姿势来看每一寸土地。这里的海,是处于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这种仰视,是对土地深沉的爱,是对高度的一种敬仰。还有比普通的劳动人民更善良更纯朴更谦卑的群体吗。而谁在俯视,谁又在鄙视甚至蔑视。没有海平面的“零”,世界上的地势就没有高低之分。其实山顶和山脚下的树,在对方眼里同样的渺小。这其中传出的人生态度值得深思。整首诗警策,耐品。 附:海 平 面 桑恒昌 三山六水一分田 这是地球表面 天然的布局 地球上再没有 比海更大的面积 也没有比海 更深的水域 可是海 屈身为零 总是仰视 每一寸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