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柳妩媚应如是 文/李晓东
今日冬至。
冬至如是至。
莫非,柳如是的出现,必须伴着寒冷的节气,不然,为何我五月着笔,几番踌躇,终是了了?以为如是如我,如我一般不够服帖,如我一般无法顺从。暖春她不屑,盛夏她无视,深秋她向隅,终是不肯于我有一丝一毫的眷顾,终致我封笔停墨,罢了想头。却不料,在冬至的这个清晨,如是翩然,含笑唤我,于惊喜中低头,她正在那砚边独立。
大降温刚刚过去,这个冬天的极寒刚刚开始,我与如是不期而遇。
“中原鼎沸,正需大英雄出而戡乱御侮,应如谢东山运筹却敌,不可如陶靖节亮节高风。如我身为男子,必当救亡图存,以身报国!”稼轩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固然有些豪气,但唤作名号,与柳相谐,如柳如是者,似乎更见阴柔。不料,就是这个自号如是的柳姓女子,能于明清易代的大动乱中掷地有声,发此宏论。纵然是南明复社首脑级人物张溥,在听到眼前这个弱女子说出这番话时,他也会肃然起敬吧。
柳如是的政治抱负,落于笔端,似乎体现不多,诚如清代女作家林雪在《柳如是尺牍小引》中所言:“琅琅数千言,艳过六朝,情追班、蔡,人多奇之。”
观如是诗词,还是和历代很多女诗人一样,题材多见于山川、虫鱼、草木,咏寒柳,忆旧梦,惜落花,思远人等等。
梦江南·怀人
其一
人去也,人去凤城西。细雨湿将红袖意,新芜深与翠眉低,蝴蝶最迷离。
其二
人去也,人去鹭鹚洲。菡萏结为翡翠恨,柳丝飞上钿筝愁。罗幕早惊秋。
其三
人去也,人去画楼中。不是尾涎人散漫,何须红粉玉玲珑。端有夜来风。
其四
人去也,人去小池台。道是情多还不是,若为恨少却教情。一望损莓苔。
其五
人去也,人去绿窗纱。赢得病愁输燕子,禁怜模样隔天涯。好处暗相遮。
其六
人去也,人去玉笙寒。凤子啄残红豆小,雉媒骄拥亵香看。杏子是春衫。
其七
人去也,人去碧梧阴。未信赚人肠断曲,却疑误我字同心。幽怨不须寻。
其八
人去也,人去小棠梨。强起落花还瑟瑟,别时红泪有些些。门外柳相依。
其九
人去也,人去梦偏多。忆昔见时多不语,而今偷悔更生疏。梦里自欢娱。
其十
人去也,人去夜偏长。宝带乍温青骢意,罗衣轻试玉光凉。薇帐一条香。
好一番“人去也”,重重叠叠,一咏三叹,极尽缠绵相思之意。
窃以为,如果柳如是仅仅只是一个能书善画,多才多艺的歌女,历史绝不会如此慷慨地给予她一席之地,即使她的文学艺术才华高居“秦淮八艳”之首。
刘梦溪以“洞识大体”评柳如是:“河东君能够在才人荟萃的江南佳丽之地得以立足,并为当时的胜流所赏识、尊崇和引为知己,自然不只是因为其聪灵貌美,慧心多艺,以及诗学造诣的深浅,同时还由于她果敢有为、洞识大体、具有政治抱负……明了这一层,河东君当明南都倾覆之后三年不言不笑,与牧斋一起在暗中从事复明活动,表现出悲壮的沈湘复楚之志,就不会感到突然了。”
如是之多的高评,自然是在评论者多方考证引经据典的前提下进行的,其权威性已为历史公认,我亦不敢妄议。但是,同为女人,同为“婉娈倚门之少女,绸缪鼓瑟之小妇”,在某些情感如丝划过的纹路里,我依稀看见,循着时光的足音,如是翩然而来……
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沈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子”字的最后一笔,柳如是写得极慢极慢,仿佛四十六年的尘缘全部落在了这一笔。提笔悬腕,她凝视着案上的这方小笺,赭石色的笺纸,在烛光的闪烁中忽明忽暗,柳如是放下羊毫,步出小楼。
公元1664年秋夜的一弯冷月,默默地看着荷花池边的如是,如同看着当年。如是蹲下身子,以手试水,池水冰凉。“水太冷,不能下。”钱谦益嗫嚅着的样子又清清楚楚浮现在眼前。不过十几年的时间,当时兵临城下的八旗子弟,已然入主中原,那个不堪寒凉的丈夫,还是长眠在冰冷的地下了。如是叹了一口气,复又起身,沿着缦迴曲廊缓缓而去。
安卧在红豆山庄的“我闻室”,大概算得上如是此刻唯一清净的去处了。这座见证了谦益深情的小楼,历二十余载而不老,依然精美典雅,玲珑别致。环楼静流的湖面,依稀传来丝竹之声,想是当年那芙蓉舫上的一对新人,一个高冠博带,一个凤冠霞帔,正和着箫鼓,拜天地,交杯酒。
焚香,研墨,铺纸,如是复回室内,这是她红尘之上的最后一个月夜,她的绝笔,要留给女儿。
小照吾女:
今夜月色甚清,与十七年前那个秋夜相仿。那夜的月色拂映着你襁褓中的小脸,为娘喜极而泣。是年,你的老爹爹年已六十有六,为娘亦已而立。你彻夜啼哭,你爹爹彻夜抱着你。你身娇体弱,你爹爹遍寻良医,亲自煎药喂你。你破涕为笑,你爹爹喜不自禁。你蹒跚学步,你爹爹亦碎步相随……往事如昨,令人哽咽不能语。
女儿,你年方十七,正是女人一生中最美的年华。为娘欣慰的是,你的十七岁温暖平静,你所享有的父母之爱,夫妻之情正是当年为娘屡求而不得的。为娘幼即不幸,身世不清。上不知父母大人尊讳,下不知兄弟姐妹几人,掠卖吴江为婢。如你这般年纪时,沦落章台,于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虽辗转飘零,幸得遇你的爹爹。那时候,你的爹爹,才名卓著,身居高位,岁年近花甲,却怀赤子之心。后来,我们又有了你,隐居西湖,纵情山水,夫复何求。
为娘此去,了无遗憾,唯望吾女平顺安康。只是,以你爹爹的声名,身后必然也要为其所累。若有后人论及你爹爹剃发事清之事,吾女尽可泰然。鱼翔浅底,冷暖自知,你的爹爹既为旧朝遗臣,又是一方名士,隐居世外,不事清廷,自以为也算对得起故朝了,怎奈,树欲静风不止,世事变迁,人若浮萍,有很多事,选择是错,不选择也是错,是非恩怨,一概任意吧。
至今夜,你爹爹故去不过数月,聊为家产,族人相争,纠缠逼索。所幸吾女有嫁,衣食无忧,为娘亦可安心随你爹爹而去了……
凝眸处,我看见,三尺白绫之间,如是决绝的神情。搁了笔,我看见,窗外飘来大朵大朵的白。这是今冬第一场雪,第一场盛大的花事,我突然明了,为什么,古来很多美丽的女子都会选择三尺白绫终了自己。当冰清玉洁的白缠绕于她们冰清玉洁的颈上时,我唯愿她们安详如是,美丽如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