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律系列·160·九文(陆游转世的)·吟夫人唐婉·七阳
文/九文-2025-04-05-09:56-作于南京一中
梳云掠月女仙妆,婉步腰飘遣暗香。
水色春光颦凤眼,风寰雾鬓宛娇娘。
轻盈洒脱啥模样?靓丽温柔孔雀王。
籊竹清高摇曳影,波澜荡韵律流觞。
注释:
梳云掠月:
梳用梳子整理头发、云指发髻之形、掠轻轻擦过、月喻妇女容貌,该典故是指美女梳头时非常美丽如仙女的样子。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枉蠢了他梳云掠月,枉羞了他惜玉怜香。”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懒设设梳云掠月,意迟迟傅粉施朱。”
籊竹:
1. 字义与读音介绍:
籊(tì)为竹部汉字,共20画,结构为上下。其核心含义为形容竹竿细长尖细,如《诗经·卫风》中“籊籊竹竿,以钓于淇”,此处“籊籊”即描述竹竿修长挺拔的形态。
2. 文学与文化中的意象:
《诗经》经典引用:在《卫风·竹竿》中,“籊籊竹竿”被赋予象征意义,既描绘竹竿的物理特征,也隐喻人物品格的高洁与坚韧。
后世诗词延续:
如宋代林季仲《有客》中“籊籊其竹”,延续了竹的清雅意象;
白居易《洗竹》诗“青青复籊籊”进一步强调其与凡草木的不同。
3. 实际用途:
传统工具制作:细长的竹竿常用于钓鱼竿、箫笛等需柔韧且修长的器物。例如《诗经》中“以钓于淇”即指用细竹竿垂钓。
4. 字形与结构:
“籊”由竹字头与“翟”组合而成,属形声字,字形结构体现了竹的修长特性。
“籊竹”并非特定竹种的学名,而是古诗文中对细长竹竿的文学化描述,强调其形态美与象征意义,而我将该古典语词汇用在我的七律诗里是用来象征我的唐婉模样,显示夫人善良美丽的本性、品性高洁、超凡脱俗的样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