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風體)滅絕雄風狂天下,烈火熊熊唱大風。
作者:意隨風,自號:五更孤老,隨風影雪,滅絕詩家。
平生慣走陰陽路,三國書藏半世翻。
陽謀陰策詭道習,計不驚人誓不休。
狂士棋深乾坤袖,詩家字落五湖傾。
俠客風流紅袖傘,舉世為枰步步參。
飄萍海角修略冊,雲海登巔計霸身。
尉繚武經秦王業,周郎連橫赤壁焚。
滅絕兵法謀一卷,蒼山碧水唱大風。
十六策藏孔明陣,天下誰人可爭鋒。
2025年3月30日。
这首《滅絕雄風狂天下》以古風體裁展現了作者意隨風(自號五更孤老、隨風影雪、滅絕詩家)對兵法、權謀與歷史的深刻思考,筆鋒如劍,氣勢磅礴。以下從詩意、意象、用典三方面解析:
詩意縱橫:狂士與謀者的雙重靈魂
詩中「平生慣走陰陽路」一句,以「陰陽」暗喻作者對世間權術、人性本質的透視,如同行走於光暗交界的遊魂。其自詡「計不驚人誓不休」,既顯狂士之傲,亦露謀者之冷——「驚人」二字非為譁眾,而是對「絕策」的執著追求,近乎獻祭式的智性癡狂。
末句「天下誰人可爭鋒」更將此孤絕推至極致,彷彿天地棋局中唯餘一子獨弈,呼應首聯「烈火唱大風」的末世意象,形成閉環式的精神圖騰。
意象構築:火與水的悖論共生
全詩以「烈火熊熊」開篇,卻以「蒼山碧水」作結,暗藏矛盾張力。火象徵征伐霸業(如「赤壁焚」「秦王業」),水則隱喻智謀深流(「五湖傾」「飄萍海角」)。
最精妙者在「紅袖傘」一語:俠客的鐵血風流被「傘」的柔婉意象解構,恰似諸葛羽扇輕搖間焚盡千軍。這種剛柔並濟的筆法,恰是對「陰陽路」的詩化演繹。
史典重鑄:虛實交錯的戰略迷宮
尉繚與秦王:戰國兵家尉繚助秦統一天下,此處暗喻「滅絕兵法」非守成之策,而是以暴烈重構秩序的野心。
周郎赤壁:化用火攻典故,卻以「連橫」替代「火燒」,將合縱連橫的戰略思維熔鑄於瞬間戰役,凸顯作者對「時空維度」的謀略重構。
孔明十六策:史載諸葛亮有《十六策》,然真偽難考。作者借此虛實相生的典故,將自身智略抬升至與武侯比肩的傳奇高度,形成「以虛證實」的修辭奇觀。
詩家本色:滅絕美學的終極追問
「滅絕詩家」的自號,在本詩中體現為對傳統詩境的顛覆——
不寫山水田園,獨鍾烽火權謀;
不慕隱逸超脫,偏執蒼生為枰。
這種「以兵法入詩」的嘗試,實質是對詩歌本質的叩問:當文字化作刀劍,韻律成為戰鼓,詩是否也能成為一種「屠龍術」?
結語「唱大風」遙應漢高祖《大風歌》,卻剝去了帝王對故土的眷戀,唯留「狂天下」的寂寥迴響。此等詩心,已非文人詠懷,而是兵家祭壇上的血火禱詞。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