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7|回复: 2

[转载] 《每周好诗》转录一首12

[复制链接]

908

主题

9807

回帖

3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分区版主助理兼古韵飘香首版、现代争鸣版主、品鉴荟萃常务管理

Rank: 8Rank: 8

积分
38492
发表于 2025-3-28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乙巳惊蛰
作者:李晓晔 2025年03月28日
连年惊蛰不闻雷,节令无声寂寞回。
土里寒虫犹未醒,悠悠酣梦倩谁催?

刘能英点评:
在古代文化中,雷,特别是惊蛰的雷等自然现象常常因其能唤醒生命而被尊为祥瑞,诗中取之为象,是为乐境。我们不妨先看看宋张元干写的
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
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
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这一首借奔雷惊蛰,万物复苏,生机重启等乐境反衬自己“老去”的“何堪”;是谓以乐境衬哀境。
再看看明金宗直写的:克己应举于京。方在道。二月初三日。疾雷且电。仆以为余己卯之祥也。己卯正月。余随举子。自密阳向尚州。宿灵山一门驿。明日将惊蛰。忽大雷电。是春。余乃得第。克己亦必如之矣。书以志之
雷公电母傲春寒,却恐天机不自完。
百蛰未惊先虩虩,也应前后起泥蟠。
这一首借雷公“百蛰未惊先虩虩”的勃发之势,为自己科举及第造势,是为顺衬,是以乐境衬更乐境。
而李晓晔诗开篇即“惊蛰不闻雷”,这一反常现象本来就引人生疑,又前置一个“连年”,就更让人担忧了。无雷惊蛰,万物何苏?诗中的“寂寞”“寒虫未醒” 等意象,流露出诗人内心对时光流逝的深切无奈以及与对自然规律失常的深度忧思,从而引发读者对当下自然环境与生命状态的深深忧虑与不安。跟前两首的情感基调不同,属于以哀境衬更哀境。
敢于跳出前人窠臼并翻出新意,是这首诗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


                                                                                               每日好诗旧体诗栏目主持:邢建建


写诗要在实景上炼意.

163

主题

6647

回帖

2万

积分

分区版主

一方天地分区版主兼古韵飘香首版、现代争鸣版主、品鉴荟萃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3680
发表于 2025-4-3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赏学好诗好评,问好莫空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8

主题

9807

回帖

3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分区版主助理兼古韵飘香首版、现代争鸣版主、品鉴荟萃常务管理

Rank: 8Rank: 8

积分
38492
 楼主| 发表于 2025-4-3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意渐浓 发表于 2025-4-3 19:37
沙发,赏学好诗好评,问好莫空老师!~

谢谢区版莅临,问好。
写诗要在实景上炼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9 10: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