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筑小屋于宝峰村 莫道年轮四十初,已将梦筑小村庐。 阳台每日浇三草,院角随时种五蔬。 无忌唱吟多杰构,有朋欢醉是真如。 归身此地尤耽爱,坐望山南云卷舒。 沈惠光:一首七律把梦景揭开,将小屋筑于名叫宝峰的村中,在自家的阳台上浇花种草,在院角边种植各种菜蔬。与朋友无拘束地唱歌吟诗,还即兴构写出优秀的诗章,然后大家一起兴高采烈地喝酒至大醉。当然,一旦归身此地,也有机会能坐在山南,看天上云卷云舒,如此,该是多么的悠闲!从写作技巧来看,韵部上,诗人采平水韵六鱼平声,吟诵上口,符合内容的需要。结构安排上,先总后分,层层推进,结句做到言尽而意不尽。在语言运用上,不用生辟字,做到词浅意深。在对仗方面,颔联工对,颈联宽对,符合律诗“规定动作”。 王惠女士邀聚兴慨 小苑秋宵喜气添,高粱酒味醉回甜。 诚邀淡淡风留步,恰遇明明月靠檐。 围坐汤锅犹滚烫,笑谈时弊可针砭。 待将生命磨成墨,不信熊鱼不得兼。 沈惠光:苏东坡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这首诗中“诚邀淡淡风留步,恰遇明明月靠檐”,通过拟人手法,亦有小奇趣:风虽淡何能留步?明月在天上,何能靠屋檐?但却合道,因为这是通过表象与意向的合理结合,即通过艺术想象而成的。而“待将生命磨成墨”生命需要磨练,但在诗人眼中却能磨成墨,岂不有趣、奇特?于是自然而然得出后面“不信熊鱼不得兼”这一成语典故。由是令一首七律生气盎然。 崔国靖诗丈来访再寄 新正喜遇艳阳天,雅客初逢更畅然。 濯濯已知春淡淡,依依可见柳绵绵。 世间随意沧桑事,胸次在乎山水缘。 试问明朝何处去,烟波待理钓鱼船。 孙先德:颔联景语,“淡淡”言春阳尚浅,而“绵绵”一词象征友人情意,春寒尚在而友人来访,更显友情弥足珍贵。颈联与友人欢聚,不从正面叙述场景,从侧面写两人共同的话题,一随意,一在乎,再次交待二人情趣,此须细品。 沈惠光:首联切题点时,以喜悦之情推出主人公。颔联“濯濯”、“淡淡”、“依依”、“绵绵”,大胆连用四个连绵词,罕见而恰当, 即看似描当时景色实是可看成谈话内容。颈联,“世间随意沧桑事,胸次在乎山水缘”,入虚抒怀。结句顺势自问自答,“问何处去”,“烟波待理钓鱼船”,将诗人间的友情引入山水中,令人遐想。全律主题集中,用词新颖,意境高远,故是文人间唱和佳构。 乙巳正月廿六游园 渐觉小园春色添,喜迎风暖换轻衫。 池铺浅绿柳为桨,天晒深蓝云作帆。 腹内情能容世界,诗中刃可劈危岩。 通幽一径闲行去,红白玉兰香解馋。 熊盛元:韵险辞清,境幽味永! 何金银:细腻笔触,由景及情,尽显春日的盎然生机与诗人的豁达心境。 李江湖:第二联以柳喻桨、云喻帆,见巧思,生动、新鲜。三联转为抒情,则与二联关联不大,读来费解。 沈惠光:凡七律,中间二联最见功力,隱云作律,深谙于此, 故其每于工整的对仗中叠出新意, 此诗亦如此。曰巧,如此诗中“池铺浅绿”以“柳为桨”,“天晒深蓝”把“云作帆”便是。曰险,如颈联将“腹内情能容世界”,更将“诗中刃可劈危岩”亦是 。此不多见,甚喜。 小园春步 渐闻春闹小园西,快步通幽路转迷。 日映深红出高岭,风推浅绿入清溪。 闲情宜作真征士,世事才知假命题。 到此吟哦应不废,林间禽在自由啼。 沈惠光:此七律用语挺拔高峻 , 诗中俯首可拾:如“渐闻”“闹”“真征士”“假命题”“自由啼”等。章法起伏有致:首句入园,颔联写景,颈联抒情,结句归纳。想象合理新奇:如“闹小园”,“快步通”,描写太阳可“映深红”,“出高岭”,说风能“推浅绿”“入清溪”。意境深远:提出“闲情宜作真征士,世事才知假命题”的观点,并发出:“到此吟哦应不废”,要象“林间禽在自由啼”的感慨。通观全律,令我耳目一新。如要提建议,则春步所赏之景如多些则更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