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三余草堂 于 2025-2-7 19:14 编辑
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期的青铜器,其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何尊铭文"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出土最早的见证。
宅兹中国赋 (以大京宏兴 龙阙尊国为韵)
三余草堂
夫宅兹中国兮,鼎立华夏。盘古开天兮,伏羲画卦。女娲造人兮,生灵其家;精卫衔芦兮,江海鸿跨。唐尧禅让世承,虞瞬拱揖惠化。陶唐泰和,炎黄尊大。而乃鲧禹治水,成汤精诚。确有河图神瑞,晓宇宙以辨星文;故能洛书玄微,知地輿而辨清明。重礼守法,上天受命权舆;天人合一,大地通感禀灵。以善为德,方知大道休明孔长。以孝为敬,可信高真渊源悦通。德业进取,传统继承。诸侯以屏四方,知帝王之运兮天定;天下之中地,定周邑之城于洛京。 于是炎华灵晔电跃,羲阳趣驾驰骋。煌煌灵鹊,赫赫恃凭。惟馨明德,祥和奋兴。而其昔我先公,惟德惟仁是从。累构重规,细数生生不息;幅员辽阔,遥瞻巍巍史乘。中原为家,山川江河垂度;海内立国,河洛泰华腾龙。爰造斯猷,惟情逸越。鸿驾龙腾于斟鄩,丹穴凤窥于云壑。伦理制度规范,血缘关系浓烈。广大廓彼洪懿,恢宏布其广漠。王既克大商邑,宅兹中国;帝宜天邑何尊,都畿伊阙。乃最早出现中国之铭文,是周室安邦治国之宏略。表现周人一统意志,增强礼乐文化践诺。中国者,贤圣之所出,聪明之所从。財物之所聚,田园之所营。仁德之所施,诗礼之所钟。远方之观赴,孝友之贞信,蛮夷之义行也()。乃有家国同构,团结精诚。瞻其先基,中原盛鼎;仰其洪范,世代绰宏。 通观历史鸿业,鸿迹雪痕。鼎彝铸其功德,其颂示后昆以徽烈;山川济乎远志,其铭述前代之古文。谋划钟祥,彝勋灿乎星阙;高瞻天祐,文字垂乎瑶琨。祭祀铭记家族之恩惠,献飨德全祖先之孝心。黄河之脉蔓连,嵩岳其峻殊尊。爱民于心,开一代文化盛世,敬德于国,树千秋雄图枢钧。是有契证诠释疑惑,典谟觅踪;遗鼎契勘简编,勋猷镌刻。瞻彼遐区,统和众邦,入驻中原,徽烈广被。天命诞膺之际,以德配天,圣王授符之时,惟贤是举。家国同构精神,今古堂基伦理。何尊恭德通天,青铜世间所贵。齐家治国之责任来源,团结统一之施为纲纪。天顾蒸氓生圣哲,绥靖四方以策勋;岂知禹贡定九州,乃有家国之贞惠。2022-8-30 13。十次修改
《战国策·赵策》中记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有一段对中国的论点:“臣闻之:中国者,聪明知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艺之所试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畔学者,离中国,臣愿大王图。”
何尊文物铭文 :唯王初堙(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逑(仇)文王,肆文王受兹大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或(国),自之乂民。'呜呼,尔有唯小子亡识,视于公氏,有庸于天,彻命敬享哉!助王恭德欲天,临我不敏。"王咸诰何,赐贝卅朋,用作□公宝尊彝。唯王五祀。" 铭文大意:周成王五年四月,适逢对武王进行丰福之祭,周王于丙戌日在京宫大室中对宗族小子何进行训诰,内容讲到何的先父公氏追随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统治天下。武王灭商后则告祭于天说,余入住到天下的中心,由此统治民众。周王赏赐何贝三十朋,何因此作尊,以作纪念。 何尊 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东北郊的贾村,为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现藏于:陕西省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 。
高39厘米、口径28.6厘米、重14.6公斤。口圆体方,通体有四道镂空的大扉棱装饰,颈部饰有蚕纹图案,口沿下饰有蕉叶纹。整个尊体以雷纹为底,高浮雕处则为卷角饕餮纹,圈足处也饰有饕餮纹,工艺精美、造型雄奇。何尊铭文与《逸周书·度邑解》中的一段记载十分吻合。武王克商以后,仍存焦虑,通宵不眠,周公旦得到通报后赶过去问其故,武王说:我承天命灭商,却还没有定下都邑,那就意味着我还不能确定承受天命,怎么能安睡呢? 周武王对旦又说:如果要确定承受天命,平灭殷商,就必须依傍天室(上天的都邑),那里有上天的法令;依傍天室的地方在哪儿呢?不需要到远处去寻找,就是洛地;上天已经经过反复探求,一定会祐助我们,洛地距离上天的都邑不远,以后定都于兹,就把这里叫做度邑吧(参黄怀信《逸周书汇校集注》)。武王病逝后,“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史记·周本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