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菩萨蛮·赏牡丹》是我于2024.4.16日创作的一首词,全文如下:
牡丹曾见琼林苑。千娇百媚花枝满。
燕舞艳阳天。丛间蝶翅翻。
绣衫青色碧。人语沸腾溢。
芳气自相宜。心高世运齐。
首先,我在上海的植物园中看到了形色各异的牡丹,就想到了武则天曾经把冬天不开花的牡丹贬到了洛阳。而骄傲不屈的牡丹仙子就在洛阳安家落户,成就了“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壮举。那么牡丹就是来自于皇家园林,于是我写了“牡丹曾见上林苑”。但是因为平仄的要求,就改为了“琼林苑”。《女驸马》里面女扮男装的冯素珍考上状元后曾经唱到“我也曾去过琼林宴,我也曾打马御街前”,所以改“上林苑”为“琼林苑”,也算贴切。
“千娇百媚花枝满”,就算是白描写实了。牡丹花盛开时有碗口大小,花色丰富,引来蜂蝶飞舞,而她的花瓣又薄如蝉翼,仿佛吹弹可破,所以有了“千娇百媚”一词。而枝头朵朵花好,也是“花枝满”的由来。
接下来要写蜂蝶来衬托牡丹花,好像有对比,才更有诗意。可是如果只写蜂蝶,又似乎面太狭窄,就想到了“紫燕双飞”,而当时正是艳阳高照,就成就了这两句“燕舞艳阳天。丛间蝶翅翻”。
接下来想到了“人面桃花相映红”之句,心想,古人都把名花比美人,牡丹自古被称为“花王”,自然更是花中极品,若不写人,怎显得花娇人媚?但是总不能直接写人美吧?想到了《甄嬛传》中,夏天时,甄嬛以碧色衣衫装扮安陵容,使安陵容清丽淡雅,受到了皇上的宠幸。那自然是着碧色衣衫的看花人,更有颜值与牡丹一比了。人语喧腾,热闹非凡,“一阵伤春绪。归不去。”
有人说:牡丹是国色天香,但是也有人说:牡丹无香。我径自上前,捧起来一朵绿牡丹,闻了闻,似乎一股幽香沁入心脾。我自认为自己得了真理,牡丹自然是有香气四溢的。于是“芳气自相宜”。
想想牡丹花因为被贬而成就美名,自然觉得牡丹得了时运的济,如果一帆风顺,也许没有那么多的赞誉伴随。时也,命也,“心高世运齐”。
创作诗词有时候会有许多斟词酌句的选择和犹疑,这个时候的想法和以往的经历都会影响成品的质量。也许换一个时间和境遇,就又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