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枚《随园诗话》云:改诗难于作诗,何也?作诗,兴会所至,容易成篇;改诗,则兴会已过,大局已定,有一二字于心不安,千力万气,求易不得,竟有隔一两月,于无意中得之者。刘彦和所谓“富于万篇,窘于一字”,真甘苦之言。荀子曰:“人有失针者,寻之不得,忽而得之;非目加明也,眸而得之也。”所谓“眸”者,偶睨及之也。唐人句云:“尽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即“眸而得之”之谓也。
昨天在诗无敌读了陈毅忠先生的‘见环卫工扫落叶’一诗后也随手涂鸦了一首折腰体,并题上环卫工,诗曰:
早随晓色暮披月,夹背常流身覆尘。
西风有意怜人苦,秋叶焉何抖落频。
随后便也随手发在了微信群,当然,也许是顾及情面之故吧,还是得到了一些鼓励的,因今天事多而无暇它顾所以也就未看微信群,但现在终于是得了些空闲,越看就越觉不对劲了,所以也就在微信群上先是表示了感谢,而后就把修改稿也发上了微信群并写了几点分析意见,修改后就成了:
看环卫工扫落叶有寄
早随晓色暮披月,执帚长街身覆尘。
秋风有意怜人苦,秋叶焉何抖落频。
试比较一下:
起码在我个人看来这样的改动不论从诗题到内容都明显要好,1,执帚长街更吻合环卫工的身份也更切题。2,浃背常流身覆尘且早随晓色暮披月的人并不见得是环卫工,其它早起的工作的人也符合,如杀猪佬或搬运工、快递员等。这就叫未抓住环卫工的特点。3,错别字一个。4,西风改秋风明显是有意重字,但重得更好,秋风代表送爽,而西风则是代表肃杀。秋风的有意和秋叶的无情在转结上就形成了反差和类矛盾,语意上也明显更为通顺。5,诗题上只有环卫工三字明显显得宽泛,而改后的诗题却有具体的所指。
通过比较,是不是能悟到点什么了呢?个感一个:魏庆之《诗人玉屑》云:诗之不精,思之不精也。谢榛《四溟诗话》云:诗不厌改,贵乎精也。
古之人诚不余欺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