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7-20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景灏 于 2024-7-20 18:51 编辑
客家山歌的形式多样,既可独自抒怀自娱自乐,又可相互斗歌斗趣,还有象刘禹锡的竹枝辞一样的组歌,譬如上面所举的送人离别水西东就应是属于独自抒怀的山歌,又如历史山歌《等郎妹》也是属于独自抒怀的山歌:十八娇娇三岁郎,夜夜要妹抱上床。睡到半夜思想起,不知是子还是郎。电影《刘三姐》中则多有斗歌斗趣,有时也叫逞歌,还有独立发展成山歌剧的,譬如旧时的《黄四珍与赵玉麟》,电影《刘三姐》也属山歌剧之一,说明一下的是, 客家山歌的形式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有机的综合,下面的两首则大抵是来自于男女互唱的从撩妹开始邀唱:
风吹荷叶一掌平,借问阿妹什么名?
再问阿妹姓什么?手扶花树问芳龄?
妹是好花满园栽,哥是蜜蜂千里来。
蜜蜂见花团团转,花见蜜蜂朵朵开。
独立成一组的山歌可以举例来自于广西的山歌来说明:
十二月花歌
正月里来桃花鲜,好比彩云满山间,
红罗包饭来等妹,桃花树下等妹连。
二月里来李花白,满树李花白绯绯,
哥娘生哥无缘分,摘花不到挨风吹。
三月桐树花正新,桐树花开春正浓,
哥等一夜不见妹,手攀桐花泪满襟。
四月金斗白西西,金斗花开我不知,
到处山头花谢了,哥骑母马来得迟。
五月南球花正绽,南球花发白银银,
哥想伸手摘几朵,满树花谢落纷纷。
六月里来六月里,六月芙蓉花正红,
口里衔来又怕烂,手里拿来又怕溶。
七月里来七月七,七月莲花开满塘,
摘朵莲花送给妹,但愿莲花千日香。
八月里来八月八,八月禾花满田香,
八月禾花爱细雨,情哥爱在妹妹旁。
九月菊花开满岭,朵朵金来朵朵银,
几时走到花岭上,拨开花瓣摘花心。
十月里来十月十,十月鸡公花正红,
摘朵给妹头上戴,但愿花儿千日红。
十一月来过了秋,梅花树上正含苞,
说知远寨姣娥妹,满树花开快来收。
十二月过又一年,山茶花开白连连,
摘朵山茶给妹戴,一心只等妹同年。
客家山歌中的虚玄歌是一种通过故意违反物理人情而达到谐情妙趣的一种表达方式,兴宁的山歌手张振坤比较有名,譬如‘今朝食块白豆腐,同吾牙齿打呀崩’便是故意违反物理人情的虚玄歌。又如:
吾个虚玄又过玄
昨日涯去梅州料
盲知遇到潘金莲
话涯请佢食肉丸----盲知即是不知,这首是否有余光中的坐上火车去会李白的穿越感?
还有虚玄又过玄
邦条鸡毛来煮饭
一烧烧欸几阿年
火屎一车拉唔完----火屎是余炭之意,是否有白发三千丈的韵味?
还有虚玄又过玄
狗虱捉来做牛使
一朝耙欸三段田
问涯耙到绵唔绵----这首是否有极尽夸饰的感觉?
值得一说的,虚玄歌是巧妙地借用了古代悖理诗的表现方式,悖理诗,比较规范的叫法叫颠倒歌,又叫反常诗,又叫撒谎歌,谎趣诗,扯白歌等,是我国诗歌园地里一种颇为有趣的诗歌,这类诗多为民谣打油诗,虽名不见经传,却广为流传。
另有一类诗是明知为假而有意说谎,“骡子下了个小马驹,野鸡变成了彩凤凰”。但其中谎言并无深意,更无恶念,只是意在以幽默口吻寻开心,所以作者与读者都明知其荒唐而不以为荒诞,反而正因为是有意说谎,才产生出无尽乐趣。因此叫谎趣诗,又叫扯谎诗、撒谎歌。扯谎歌,纯粹张冠李戴,阴差阳错,是不符合真实的大颠倒,听了令人笑破肚皮,这种歌谣在文学上创作法叫做“故错法”。在民间称为“扯谎歌”。在全国各地都有这种歌谣创作。它是一种民间口头创作的儿歌,通常都是在流传中众人不断互相修改,共同补充逐渐完善而成的,因此也免不了各地方互相抄袭的现象。
这种诗体出现得很早,约在东汉年间就出现了,如东汉初的民谣:
灶下养,中将郎;
烂羊胃,骑都尉;
烂羊头,关内侯。
颠倒歌
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这种诗的特色是故意违反物理人情而造成讽刺和趣味的效果,下面的两首则是属于驳尾山歌:
男:约涯唱歌涯就来,放开喉咙打哦呵。等涯小生先带板,阿妹旦角好登台。
女:阿妹旦角好登台,无奈妹子无口才。昨晡食哩油炒饭,声麻声失唱唔来。
这样的方式是整句头驳尾,通俗叫法是黄鳅咬尾,又叫“咬尾巴”、“尾驳尾”,属于顶针的手法,其还可以截取最后面几个字进行驳尾的,这种方式叫捡脚跟,阅读一下梁武帝的《江南弄》和李白的《忆秦娥》便能明白这种驳尾方式的来源和传承,下面是江西兴国的两首客家山歌:
梧桐树上凤凰鸣,百鸟朝凤绕树萦。好比山歌一开唱,林间树树赛歌声。
歌声一起万人和,问郎山歌有几多? 涯会撑篙会划桨,撑篙划桨下大河。
所谓半分斋山歌其实是介于正经和不正经之间的一种山歌,也叫半荤斋山歌,荤比喻低俗的、淫秽的,斋是谐音字,客家话中指素菜,比喻素雅的、清淡的,半荤斋山歌所追求的其实是灰色的幽默趣味,如:
男唱:失前两句。。。。。。。。。。。。阿哥有条拜箕甲,小心奔涯钻落窿。
女唱:小心奔仪钻落窿,死蛇阿哥想变龙。阿哥好比河虾仔,样般入得水晶宫。
男人撩妹就先半咸湿,女人回对也是半咸湿,男女之间海侃神聊斗趣斗味,其中所用的意象颇具形象思维,拜箕甲、龙、河虾仔隐喻男阳,窿、水晶宫隐喻女阴,语意含蓄婉转,趣味盎然,不失诗道。
闻声闻势日本来,搭信老妹筑炮台。
潮州汕头都失撇,厦门就爱守等来。
日本来是日。。。本来之意,炮台是男女床第之所,潮州谐音遭周,汕头谐音山头,客家话汕读平声,厦门是下门的谐音。
又如历史山歌《十八摸》虽然偏于咸湿,但总的来说也是显得既不太正经又不会太过于下流淫秽:
紧打鼓来慢打锣,停锣住鼓听唱歌
诸般闲言也唱歌,听我唱过十八摸
伸手摸姐面边丝,乌云飞了半天边
伸手摸姐脑前边,天庭饱满瘾相连
伸手摸姐眉毛尖,分散外面眉中弯
伸手摸姐小眼儿,秋水汪汪黑黑丸
伸手摸姐小鼻针,攸攸烧气往外飞
伸手摸姐小嘴儿,婴婴眼睛笑微微
伸手摸姐下各尖,下各尖匕在胸前
伸手摸姐耳仔边,凸头耳交打秋千
伸手摸姐肩膀儿,肩膀同阮一般年
伸手摸姐胁肢湾,胁肢弯弯搂着肩
伸手摸姐小毛儿,赛过羊毛笔一枝
伸手摸姐胸上旁,我身贴了你胸肌
伸手摸姐掌巴中,掌巴弯弯在两旁
伸手摸姐乳头上,出笼包子无两样
伸手摸姐大肚儿,肚像一区栽秧田
伸手摸姐小肚儿,小肚软软合眼缘
伸手摸姐肚脐儿,好象当年杨玉环
伸手摸妹屁股边,好似扬扬大白绵
伸手摸姐大腿儿,好象冬瓜白丝丝
伸手摸姐白膝湾,好象犁牛挽尘泥
伸手摸姐小腿儿,勿得拨来勿得开
伸手摸姐小足儿,小足细细上肩来
遍身上下尽摸了,丢了两面摸对中
左平摸了养儿子,右平摸了兴老公
东一着来西一着,面上高梁燕变窝
两面针针棘样样,好像机匠织布梭
左一着来右一着,对中摸着热家火
好象胡子饮烧酒,身白如玉烧了我
开掌倚在盆边上,好象胡子喝烧汤
尔的屁股大似磨,叁坦黄豆磨一场
两面又栽杨柳树,当中走马又行舟
两面拨开小路中,当中搭棚放青牛
老年听见十八摸,少年之时也经过
后生听见十八摸,日夜贪花哭老婆
寡人听了十八摸,梭了枕头哭老婆
和尚听了十八摸,揭抱徒弟呼哥哥
尼姑听见十八摸,睡到半夜无奈何
尔们后生听了去,也会贪花讨老婆
睡到半夜春心动,五指尖儿搓上搓
高拨上来打拨去,买卖兴旺闹热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