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6-19 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然而,对诗词唱和历来毁多誉少。宋人严羽说:“和韵最害人诗。”明人王世贞则说:“和韵联句,皆易为诗害而无大益。”而白居易则自称其诗中“得隽jùn之句,警策之篇,多因彼唱此和中得之,他人未尝能发也,所以辄zhé自爱重”。“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随园诗话》所论还公,就本人爱好,袁枚老夫子讲:“余作诗,雅不喜叠韵、和韵及用古人韵。以为诗写性情,惟吾所适。一韵中有千百字,凭吾所选,尚有用定后不慊qiè意而别改者:何得以一二韵约束为之?既约束,则不得不凑拍;既凑拍,安得有性情哉?”然而作为对一种文学现象的评介,又不拘门户之见,说:予在转运卢雅雨席上,见有上诗者,卢不喜,余为解曰:“此应酬诗,故不能佳。”卢曰:“君误矣!古大家韩、杜、欧、苏集中,强作应酬诗也。谁谓应酬诗不能工耶?”予深然其说。后见粤西学使许竹人先生自序其《越吟》 云:“诗家以不登应酬作为高。余曰:不然。《三百篇》,行役之外,赠答各半。建自河梁洎李、杜、王、孟,无集无之。己实不工,体于何有?万里之外,交生情,情生文;存其文,思其事,见其人,又可弃乎?今而可弃,昔可无赠,毋宁以不工规我。”故此,应以平常心对待唱和类诗作。诗词的好与否,审视的是其质量和功夫,不可视之偏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