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朱梅香 于 2024-6-6 01:59 编辑
药草装璜成壁画
赏析李禹平先生〔中吕•山坡羊〕参观小井红军医院
朱梅香(江西)
井冈山小井红军医院,能够修复保存到现在,是因为体现了那段艰苦岁月中央红军战士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斗争的精神。更是为了纪念一百三十八位受伤红军战士,宁死不屈壮烈牺牲。他们高喊着“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他们全部在枪林弹雨中慷慨赴难。这史诗般的话语,描绘了红军战士在生死关头仍不忘初心,高呼口号,英勇就义的壮烈场景。碧血丹心,呐喊响彻云霄,涧水呜咽,鲜血染红稻田。我们再来看看李禹平先生是怎样用生花妙笔书写参观小井红军医院的。
〔中吕•山坡羊〕参观小井红军医院
作者/李禹平(江西)
井冈竹漾,杜鹃花放,红军医院行踪访。土坯房,简单床,褴衣病体襟怀荡,平等自由神气爽。昔,奔梦想;今,续梦想。
首句:“井冈竹漾,杜鹃花放,”作者文笔凝炼重点突出,井冈山竹子曾在战火纷飞中挺身而出,面对血雨腥风,它们保持不折不挠的姿态和气节,在艰苦环境中坚韧不拔,俏而不妖艳,丽却不媚俗,品质高尚,是井冈山红军几次反围剿的重要武装。作者继之锦上添花描写富有神奇色彩的井冈山杜鹃花,杜鹃花是井冈山的一绝,花朵大而热烈,因为,它也曾被热血浸染,更加红艳,美极了。密密匝匝地指向蓝天,映红了五百里井冈,那是它们在怀念逝去的英雄。
“红军医院行踪访。”作者以景开篇,人物呼之即来形影不离,点题成金引人注目。看到医院是一幢完全由木头架起来的两层楼房,共32间房间,约900平方米,可容纳200位伤员。1928年自愿集资1000大洋,红军亲手创建的。1929年被国民党烧毁,并杀害在院伤员138人。1967年按原貌修复建筑保留至今。墙壁上挂着用中草药装饰的几块玻璃匾,那可是当年红军救命的草药。参观者目睹这一切,无不动容感慨万千。小井红军医院为中国革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土坯房,简单床,褴衣病体襟怀荡,平等自由神气爽。”作者将所见所感诉诸笔端,再现了当年峥嵘岁月的景况。生活物质是极穷的;医院条件是极差的;唯有信仰是极高的。在国民党严密封锁下,连起码的碘酒酒精都很难获得,抗生素就不用梦了,连带有消炎作用的食盐都贵如黄金视如珍宝。有的红军战士为了节约盐水,宁愿牺牲生命。世上有比信仰更神圣的东西吗?一个平凡的人在追求信仰的过程中可以升华到怎样的境界?一个具有共产主义信仰的人会有怎样的人生?到小井红军医院就一目了然铭记在心。
“昔,奔梦想;今,续梦想。”作者运笔如梯层层递进,最后升华主题画龙点睛。是的,在那半封建半殖民地黑暗吃人的旧社会,劳动人民活得不如狗,一旦心中有了盼头有了梦想,那真是夜空中的星,点亮了人们心中的灯,指引人们前行的路,越过荆棘,去寻找未来的方向,纵然失去生命也在所不辞。今天,人们来参加学习,是为了铭记纪念前辈,接过革命的火炬,照亮我们前行的路途。让前辈的精神化作现代人生命中的绿洲,滋养我们的心灵,即使我们在沙漠中也能顽强拼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一生。
小井红军医院院长是曹鑅,党代表是萧光球;曾志任书记。曾志是小井红军医院里建国后仍然健在的唯一幸存者。曾志她无时无刻不在坚守着共产党人的信仰。一生唯一看重的就是“共产党员”这四个字。对她而言,这不仅仅是个称呼、是块招牌,她也是以此四字立身、立德、立言、立行的。把毕生献给党、献给人民,不会因个人某些利益而违背党的政策,她的那份家国情怀值得千秋万代敬仰。我们通过学习李禹平先生这首〔中吕•山坡羊〕参观小井红军医院之曲,有几个小故事分享给大家。
一、小李哥的故事
有个年轻的红军战士,来自江西,名叫李华。他每次参加反围剿总是冲锋在前不怕牺牲,受重伤后被送到小井红军医院救治,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抢救,和他自己坚强的毅力,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经过几次手术,终于保住了生命,同时也鼓励和支持同院的伤病员,勇敢同病魔作斗争,最后获得健康。李华康复后,突然作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他要留在医院,协助医生救护伤员鼓舞士气,成了助理护士,伤病员都喜欢他,称他为小李哥。
二、千古罪人陈开恩
1929年1月下旬,湘赣两省敌军调集十八个团的兵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会剿”。1月29日,敌军用二百块大洋收买了一个平日靠捉鱼抓青蛙度日的陈开恩,乘黄洋界哨口上大雾弥漫,陈开恩带着敌人从黄洋界右侧的一条小山沟里,窜入小井村。130多名红军重伤病员因来不及转移,全部落入敌人手中。 因誓死不肯交待红军去向,全部壮烈牺牲。陈开恩为了200块银元,成为丧尽天良灭绝人性的千古罪人,他的名字将遗臭万年永远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
三、有个女人叫曾志
1998年6月21日,曾志同志走完了她87年的生命历程,魂归井山。当我们参观走到小井医院旁小树林的小路边,看到那一块有一米长、半米高,刻着“魂归井冈红军老战士曾志”石头墓碑时,感动得泪水止不住流下来,受过洗礼的心里发出强烈感慨:这就是他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所在,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使命和担当。陶斯亮在给妈妈的小花圈上这样写道:“您所奉献的远远超过一个女人,您所给予的远远超过一个母亲!”。曾志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深山黑屋冷森森,,昔日英雄院外寻。多少伤悲成一墓,杜鹃啼血哭哀音。我们第六届散曲论坛井冈山会议全体成员,怀着沉重的心情和无限敬仰,来参观小井红军医院,并在小井烈士墓前默哀缅怀先烈。李禹平先生用他如椽大笔写出〔中吕•山坡羊〕参观小井红军医院之曲,生动地记录了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不忘历史,重温这些感人故事,药草装璜成壁画的场景。虽然,井冈山老一辈英勇奋战的历史已成为过去,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将永远留在炎黄子孙的心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