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逸事轶闻点滴(散文连载) 七 一次,佛印同大、小苏即苏轼、苏辙一起游乐。边走边聊,虽未与民众同乐,但三人同乐,自然也是一种雅兴。走着走着,佛印灵机一动,即兴赋了一句,作为上联:无山得似巫山好,要二苏对一下。这一出句的特点或关键在于“无”和“巫”,乃谐音。沉思片刻,苏辙便对出下联:何叶能如荷叶圆?小苏才思敏捷,由此也可以管窥一斑,怪道说是天下才气都生在眉山苏家了,此言不虚也。 苏轼略作犹疑,便说,此对固然不错,因为“何荷”与“无巫”同样巧妙的谐音。但是,若改一下:何水能如河水清?这样岂不是更好吗?苏辙与佛印听了,连连点头,一致赞同,的确,“山”对“河”(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历来被称为规范、工整,因此大苏所对比较起来更胜一筹。当然,读者朋友也不妨琢磨一番,看能不能还有其他工对? 一次,苏东坡与佛印一起去游览西湖。先由小河叉乘船,小河弯弯,微波粼粼,别是一番风味,不禁沉醉其间。突然,佛印从怀中掏出一把扇子扔进河中。那扇子上面题有苏东坡的诗句,随后便高声吟哦:“水流东坡尸”,(尸者,诗也,谐音。) 苏东坡一惊,但随后便也释然,微微一笑。也是天缘凑巧,岸上正有一条小狗在啃骨头,便指着那小狗,以牙还牙,随口吟道:“狗啃河上骨”。(河上者,和尚也,谐音。)然后二人相视大笑,一报还一报,针尖对麦芒,旗鼓相当。 (也另有说法,苏轼先赋“狗啃河上骨”,佛印随手把苏轼的扇子夺过来扔进河中,以“水流东坡诗”来做巧对。不知孰是孰非了,姑且存之,聊备一格。) 一次,苏东坡到金山寺去找佛印。不巧得很,佛印出门了,一个小沙弥看门。因为苏东坡是常客,与佛印的来往大家都习以为常,不再见外,也都知二人常以诗酒消遣取乐,相互谐谑嬉戏,已是司空见惯浑闲事了,无形中起到潜移默化的濡染。这次苏东坡听说佛印出去了,便毫不客气地对小和尚问道:“秃驴何在?”小和尚不假思索,用手指着远处,随口答曰:“东坡吃草。”答对堪称巧妙,让苏大学士不禁吃了一惊,连小沙弥都如此对答如流,而且巧妙得天衣无缝,更何况大禅师了! 附几则谜语:31、四海无闲田(打一成语)。32、娄阿鼠占卦(打一成语)。33、快刀斩乱麻(打一成语)。34、丢下西瓜捡芝麻(打一成语)。35、陈涉等鱼上钩(打一成语)。 提示:会意。 2024.02.18.初九。祝各位龙年吉祥,春节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