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与袁简斋 (二)
袁简斋在《随园诗话》有对郑板桥的记述,《随园诗话》卷五:“扬州为盐贾所居,风尚侈靡。崔尚书应阶诗云:‘青山也厌扬州俗,多少峰峦不过江。’郑板桥诗云:‘千家生女先教曲,十里栽花当种田。’” 崔应阶,曾任刑部尚书,官职要高于郑板桥和袁简斋。袁简斋把崔尚书的诗句郑板桥的诗句一并收入书中,意欲何为?这三位人士尽管自己也曾灯红酒绿过,红巾翠袖绕身过,可是他们对扬州的风俗竟然也感到腻烦了! 崔诗一个“厌”字直抒好恶。郑诗看似婉讽,然力度不减。郑板桥与崔尚书一并反对侈靡成风的世俗乱象! 《郑板桥全集》有《扬州》五首,其一曰: 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 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 雨过隋堤原不湿,风吹红袖欲登仙。 词人久已伤头白,酒暖香温倍悄然。 袁简斋在《随园诗话》中的摘句出于此诗。 扬州自古繁华,隋唐以来更是商贾云集富贵栖居之地。万千姝丽,香风腻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一个自古繁华的扬州,此际在郑板桥那里用两个细节来揭示民风民俗:“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如此这般世俗民情,如此这般舍本求末,郑板桥为之忧思悄然,其高洁性情毕现矣。 袁简斋认为郑板桥的诗不入流,在这里看来,他是欣赏这首七律的,所以摘句识之——或许实则相反,他是在反讽和揶揄郑板桥? 袁简斋的生活是否为世俗所动而侈靡?他的《随园诗话》已透露一些信息,他曾有红巾翠袖簇拥着,他老来犹如此,他在姝妍美色面前从未觉老,他应属侈靡一类。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郑板桥把乌纱帽掷去不要,回归靠着卖画卖字生活,袁简斋先生呢?袁简斋先生此时早已归隐,不再作官,他也有痛瘝在抱之作,我们来读一读,感受一下他的内心世界:“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