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朱梅香 于 2023-8-3 18:43 编辑
桃李铭记老师恩
赏析朱益标先生〔正宫•小梁州〕颂教师
朱梅香(江西)
奔腾的流水,怎赶得上老师真情的付出;浩瀚的大海,无法比拟老师宽广的胸怀;温暖的春光,更是不及老师炽热的爱心。老师,一个好听的名字;老师,一份崇高的职业。老师有敬业的精神,用心去教;有高尚的人格,以身作则;有丰富的知识,去开拓视野。我们再来看看朱益标老师是怎样用生花妙笔描绘老师的。
〔正宫•小梁州〕颂教师
作者/朱益标(连云港)
尊师重教古今夸,才出程家。数年苦雨数霓霞,如燃蜡,照亮万株花。 〔幺〕三更时候挑灯下,一平台授业弹琶。犁酷冬,耕炎夏,心中藏梦,苦累乐生涯。
首句:“尊师重教古今夸,”作者开门见山,用如椽大笔将中华民族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和盘托出,尊师重教在世界上是雄踞首位有目共睹的,受到各国效仿和赞扬。每年学生金榜题名谢师宴,小学启蒙老师是敬坐一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明理也;师者,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也;师者,功载千秋万众敬仰也。古人读书,要先行拜师礼。而行礼者不仅是学生,连学生的家长都要向老师行跪拜礼。父亲带领儿子,先向“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之神位”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之后老师入座于夫子牌位前,接受父子二人三跪九叩首的最敬礼。中国古代家道谨严,长幼尊卑秩序分明。试想,身为一家之尊的家长是怀着何等恭敬之心。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至诚如神,唯有至诚之心,才能感通天地之道,感通夫子之教。是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对老师的尊重即是对学问的尊重,更是继承文化传统所必需。
“才出程家,”因为程颢、程颐是宋代理学家,他们无论在诚意正心的修养上,还是在平治天下的智慧上,都堪为学人表率、足为世人效法。所以文人学者崇尚膜拜,纵然雪埋双膝仍伫立不走,坚定不移。是千百年来人们耳熟能详的求学故事。我们应有程门立雪的精神,为了学到知识,应懂得恭敬地向老师请教学习。
“数年苦雨数霓霞,”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老师历经几年粉笔磨平山,唾沫积成潭日以继夜含辛茹苦的工作,终于使懵懵懂懂的儿童变作学有所成的少年。老师以育人为本,教学为辅的教育理念,将学生培养成懂廉耻、知敬畏、崇仁善、遵法纪、守礼规、学科技、重德艺的先锋队员。
“如燃蜡,照亮万株花。”是啊,老师为人师表,处处闪耀着高风亮节的光芒,一丝不苟认真对待教育好每一个学生。自己青丝成白发,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用汗水浇灌幼苗,把他们培养成花卉、成果树、成栋梁。是学生身心发展过程的教育者、领导者、组织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三更时候挑灯下,” 作者用词清新脱俗,气韵流畅,虚实交错,多角度多层次如实描写教师的辛苦。将老师孤灯只影批改作业的光辉形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是的,老师用知识的甘露,浇开学生理想的花朵;用心灵的清泉,润育学生情操的美果。老师的恩情用加减乘除,算不尽他作出的奉献;用诗词歌赋,染不黑他头上的白发。我们除了感恩还是感恩;除了崇敬还是崇敬。
“一平台授业弹琶。”小鸟有了展翅高飞的梦想,才会以蓝天为背景,自由飞翔;鱼儿有了探索海洋的梦想,才会以大海为舞台,遨游深海;而老师有了传授知识的梦想,才会以讲台为园林,培桃育李。三尺讲台,寄托了多少教师的殷切期望,承载了多少教师的淳淳教导,培养了多少国家的栋梁之才。
“犁酷冬,耕炎夏,”作者眼里有美好,心中有亮光,对教师心怀敬仰,对教师的生活了如指掌,用词朴素自然情感饱满,形象逼真含义隽永。教师真的像老黄牛一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只知耕耘不问收获,风里来雨里去,起早贪黑不知疲倦,为了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心中藏梦,苦累乐生涯。”每个老师都有梦想,把自己未完成的理想寄托在学生身上,实现北大梦,实现清华梦。只有老师胸怀天下,希望学生超越自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没有把工作单一的当成谋生的手段。而是,在苦和累的工作中享受快乐,真正融工作与生活为一体,因此,取得异于常人的成功。
岁月在流逝,却洗刷不掉无处不在的师恩;四季在变迁,却改变不了平凡而又伟大的师恩。师恩平凡,平凡在每一位老师都用行动诠释着它的涵义;师恩伟大,伟大在师恩改变了我们的一生,化做一缕缕曙光,照亮我们人生与灵魂的深处。通过反复吟诵朱益标老师的〔正宫•小梁州〕颂教师之曲,总结以下几点写作方法。
一、一气呵成
小令结构严谨流畅自然,音韵铿锵琅琅上口。开篇宏大,涛涛如水顺势而下。嵌典无痕,言辞活泼,一片敬师爱师真意诚心,蕴藏于字里行间,感染力强使读者感同身受。
二、画面感强
用形象绘出耐人寻味的画面,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生气淋漓可见可感的生活意境,让作品中的形象活起来。曲中声、光、色、态如同电影、电视的画面一样立体化,从而达到:美人之光可以养目;智者之曲可以养心的效果。
三、真情实感
作者灵活的将真情实感升华到艺术层面,以期到民族、人民大众的感情上来,提高到高尚、高雅、健康的境界中。跳出小我融入大我,让自己的感情引起读者的共鸣。
歌颂教师是个永不褪色的课题,日久弥新。朱益标老师,是文坛一位闯将,诗词曲的中坚力量和希望之星。文化底蕴深厚,担任多个栏目编辑工作。文笔如风旧瓶装新酒,引经据典纵横捭阖,层层剥茧,步步深入。让读者赏之意畅、吟之心舒、品之味浓。从而,朱老师这道〔正宫•小梁州〕颂教师之曲,让读者对老师的亲切感、敬佩感更上一层楼,让天下的桃李象感恩春风一样,崇拜老师铭记老师感恩老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