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赏析- 159 蝶恋花·秋思 作者/周邦彦〔宋代〕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轣辘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译文 月光皎洁明亮,乌鸦噪动不安。更漏将残,摇动轳辘汲水的声音传到耳边。这声音使女子的神情更加焦烦,两只明亮的眼睛泪水涟涟。一夜来眼泪未断,湿透了枕中的红绵。 携手来到庭院中,秋风吹着美人的鬓影。双方难舍难分,告别的话语让人不忍细听。楼上星光明亮斗柄横空。清露寒冷,伊人渐远,偶尔传来晨鸡报晓声,与那远人的脚步声遥相呼应。 注释 月皎:月色洁白光明。更漏:古代记时器。轣辘:轳辘转动声。红绵:是指用棉花填充的红色枕头。执手:是紧握对方之手。徊徨:徘徊的意思。阑干:纵横的意思。 赏析 此词描述与情人辞家早行的全过程。上片写别前,下片写别时、别后。全词句句均由不同的画面组成,并配合以不同的声响。这样的组合充分表现出难舍难分的离情别绪,形象地体现出随时间的推移、场景的变换、人物表情与动作的变化。 上片写别前。开篇三句自成一段。首句写的是深夜,月光分外明亮,巢中的乌鸦误以为天明,故而飞叫不定。这是从视觉与听觉两方的感受概括出来的,暗示行者整夜不曾合眼。接两句,点明将晓。这是从听觉方面来写的。更漏中的水滴已经快要滴尽,夜色将阑。同时远处传来辘轳的转动声,吊桶撞击着井口声,已经有人起早汲水了。这三句表现出由深夜到将晓这一时间的进程。“唤起”两句转写女方的悲伤。因闻乌惊,漏残、辘轳声响而醒。“两眸清炯炯”,联系下句“泪花落枕红绵冷”,可见这双眼睛已被泪水洗过,“唤起”之后,仍带有泪花,故一望而“清”,再望而“炯炯 ”有神。同时,这一句还暗中交待出这位女子的美丽,烘托出伤别的气氛。 下片写别时、别后。前三句写别时依依难舍之状,曲折传神。首句说,分别时双方的手相互紧握,女子的鬓发在秋季晨风中微微卷动。接二句,看似写情,实则是写动作。作者几度要走,却又几度转回来,相互倾吐离别的话语。这话语满是离愁。结两句写别后景象。行者远去,但还恋恋不舍地回头遥望曾经夜宿的高楼,然这高楼已隐入地平线下去了,眼中只见斗柄横斜,天色放亮,寒露袭人,鸡声四起,更折射出旅途的寂寞。以景结情,回味无穷。 “此纪别之词。从将晓景物说起,而唤睡醒,而倚枕泣别,而临风执手,而临别依依,而行人远去,次第写出,情文相生,为自来录别者希有之作。结句七字神韵无穷,吟讽不厌,在五代词中,亦上乘也。”(近代学者俞陛云)
备注:原稿来自于古诗文网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赏析。为了手机阅读方便,在不影响准确理解原作品和完整精要对原作进行品赏的基础上,我对原文稿做了大幅度的压缩;此外,对原作字、词、句理解上不一致时,本人在压缩、整理过程中坚持了自己的意见。个人认为,这样整理后的赏析文章重点突出、语言精炼、理解准确、赏析兼备,更主要的是能手机展开,阅读方便。可以说虽算不上精品,但网上不会搜索到第二。希望能给热爱诗词文化的初学者提供点帮助,这便是我不辞辛苦,坚持整理的初衷。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