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赏析- 153 蜀先主庙 作者/刘禹锡〔唐代〕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译文 先主刘备英雄气概顶天立地,千秋万代一直令人肃然起敬。 建国与吴魏三分天下成鼎足,恢复五铢钱币志在汉室振兴。 拜诸葛亮为丞相开创了国基,可惜生个儿子不像其父贤明。 最凄惨的是那蜀宫中的歌伎,在魏宫歌舞刘禅也毫无羞情。 注释 “势分”句:指刘备创立蜀汉,与魏、吴三分天下。五铢钱:汉武帝时的货币,此代指刘汉帝业。相:指诸葛亮。不象贤:言刘备之子刘禅不贤明、不守业。“凄凉”两句:刘禅降魏后,东迁洛阳,被命为安乐县公。魏太尉司马昭在宴会中使蜀国的女乐表演歌舞,旁人见了都为刘禅感慨,独刘禅“喜笑自若”,乐不思蜀。妓:女乐,实际也是俘虏。 赏析 此诗意在赞誉英雄,鄙薄庸碌,总结蜀汉亡国的历史教训。首联写先主庙堂威势逼人,颔联赞刘备的英雄业绩,颈联为刘备功业未成、嗣子不肖而叹息,尾联感叹后主亡国。全诗措词精警凝炼,对仗警辟工整,风格沉着超迈,前半写功德,后半写衰败,以形象垂戒当世。 首联高唱入云,突兀挺拔。“天地”两字囊括宇宙,极言“英雄气”之充塞六合,至大无垠;“千秋”两字贯串古今,极写“英雄气”之万古长存,永垂不朽。“尚凛然”三字虽然只是抒写一种感受,但诗人面对先主塑像,肃然起敬的神态隐然可见;其中“尚”字用得极妙,先主庙堂尚且威势逼人,则其生前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自不待言了。 颔联写刘备的英雄业绩。刘备起自微细,在汉末乱世之中,转战南北,几经颠扑,才形成了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之势,实在是得之不易。建立蜀国后,他又力图进取中原,统一中国,这更显示了其英雄之志。上句化用孙楚句“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与泰山共相终始”而来,下句纯用民谣中语。两句典出殊门,互不相关,可是对应自成巧思,浑然天成。 颈联指出刘备功业之不能卒成,为之叹惜。上句是说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辅佐建国;下句则说后主刘禅不能效法先人贤德,狎近小人,愚昧昏聩,致使蜀国的基业被他葬送。创业难,守成更难,刘禹锡认为这是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所以特意加以指出。 尾联感叹后主的不肖。刘禅降魏后,被迁到洛阳,封为安乐县公。一天,“司马文王(昭)与禅宴,为之作故蜀伎。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尾联化用此意。刘禅不惜先业、麻木不仁至此,足见国灭身俘的后果决非偶然。字里行间,渗透着无限嗟叹之情。 诗人咏史怀古,其着眼点当然还在于当世。作者所处的时代,已经日薄西山,国势日益衰颓。然执政者仍那样昏庸,甚至一再打击迫害像作者那样的革新者。这使人感慨万千。 创作背景 蜀先主庙在夔州白帝山上,刘曾任夔州刺史,此诗当作于此时。
备注:原稿来自于古诗文网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赏析。为了手机阅读方便,在不影响准确理解原作品和完整精要对原作进行品赏的基础上,我对原文稿做了大幅度的压缩;此外,对原作字、词、句理解上不一致时,本人在压缩、整理过程中坚持了自己的意见。个人认为,这样整理后的赏析文章重点突出、语言精炼、理解准确、赏析兼备,更主要的是能手机展开,阅读方便。可以说虽算不上精品,但网上不会搜索到第二。希望能给热爱诗词文化的初学者提供点帮助,这便是我不辞辛苦,坚持整理的初衷。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