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 本帖最后由 一介无名 于 2015-5-13 23:40 编辑 [/i]
[size=4]我是论坛的老会员,几乎是论坛刚建立就进来了。由于身体及时间关系我拒绝了一些版块的邀请,始终是散兵游勇一个。交流去得稍多的是中华古韵。可以说,我见证了论坛的兴起与发展,到繁荣:由原来的近十多个版块,发展到现在版块如云,据说前些日子统计已突破80万帖,真是叫人欣喜。但同时我看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可能主观愿望是为了把论坛做强做大,当然是好的。但实际效果如何呢?我们可以随意统计一下现在某一天发帖量,再看看帖子的质量和评贴的质量,和论坛半年前比较。就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虚肿。原来最红火的版块现在也是“门前冷落车马稀”。有的版块几十帖乃至十几帖。有的版块就是笼子的耳朵——摆设,整天没有一帖。也许有人会找出一千个理由,说如何如何原因,或者说是暂时的。但愿如此。但我仍要说,这种情形的造成,主要是论坛管理班子急于求成形成的。我的一些朋友从这里回去说,到香港论坛当首版容易,其他就更容易,只要你愿意。我的一位朋友在这里当首版,她说有一个多月没来。试想,这个版块怎么能行。近期来一看的确如此。一是申请的版块多于“雨后春笋”,有的就两三个人一个版,有的甚至光杆司令一个,版块变换名目的重复建设,结果是一个军团的人员,变成了十几个乃至几十个军团的番号,这一种无限制重复建设,使得构架臃肿,力量分散,战斗力实际减弱,管理松散。二是版主的任职过于宽松,没有一个衡量的基本标准,致使版主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降低,因此对于板块的管理也就可想而知。三是版块管理团队纪律性差,论坛在这上面几乎少有很好的管理措施。中华诗词可网络诗词论坛中的老大吧,除了一些其他原因外,盲目扩展也是其一度式微的原因之一,所以管理者现在猛醒但还是略迟,不过总算醒了。记得《红楼梦》里有人说荣宁二府表面是风光无比,实际上“内浪”尽上来了。这实在有些危险。我的话或许不好听,但却是真话。我之所以要说这些,是因为这个论坛气氛还算和谐,谈诗论道的风气也还行。比如诗词交流版、古韵版、诗渡版、老词曲版、律绝版等(现在似乎也差了许多),来走走交流一二很不错。一个好论坛当觉得它有偏差时则需要说说。实际上明白的人不少,但愿意说的不多。这也是先贤所谓“谨言慎行”的缘由之一吧。但我还是想说出来。这实际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论坛管理团队未必高兴,一些诗友乃至我的朋友未必高兴。真是有点不合时宜。但既然说了就说了,也许我是对的,也许我真的错了。但我是有心的,也是无心的。[/size]
[size=4] 一介无名 2015、5、13[/siz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