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帮梅,湖北潜江人,现居贵州黔西。中华诗词学会、贵州、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香港诗词学会常务理事,香港诗词学会论坛副站长。诗词作品散发于国内几十家诗词刊物,有作品收录于《虞山诗咏》、《第二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作品集》、《中国女子诗词》、《中华诗人》等。
浪淘沙·太湖 作者:蔡其华 岁月历千秋。史事风流。扁舟一叶带施游。身退功成踪影渺,范蠡高谋。 七十二峰幽。雄跨三州。闻名世界产珍馐。王母玉盆无价宝,盛赞金猴。 【评】上片议入,有时间空间的交汇的苍凉。扁舟句用西施范蠡传说切入,增加了厚重感。过片写景,极言其宏大壮阔,下片盛赞太湖丰富的水产资源。全篇章法井然,叙事全面,对太湖风物如数家珍。两片起处开阔大气,惜情语稍欠,个别地方生造。
太湖 作者:南北风 何由太古汇成湖,众说纷纭非一途。 亚热风光多水润,东夷俗礼少山呼。 范公经略传天下,西子情缘绝此涂。 今日欲知来日事,留将大爱护明珠。 【评】首联一问一答,答而未答,为下文留下了空间。颔联从所处地理环境和人文两方面对比,留下深刻印象。颈联用典,结联尤其见胸怀。颈联乏工,韵字隔。
水调歌头·鄱阳湖 作者:杜昌海 朱陈古战地,秀水翠山冈。千年湖水,系海宽广直连江。这里楚荆风俗,那样和谐相处,百姓乐安康。一水湖中岛,举世话无双。 野鸭起,鱼鸥秀,雁鹄藏。蟹肥湖汊,草上云雾正茫茫。偶遇凉亭伫立,岸处名山起舞,相映画中央。春夏观潮涌,秋意赞鱼乡。 【评】上片用了古和广两个字,从时间和空间两面入手,对鄱阳湖进行了全面的概括,片尾发表议论。过片处三字扇面对,动感十足。整个下片点出鄱阳湖特有的景象,丰富的物产融于秀丽的湖光山色中,让人闻之顿生向往。语言表达较为随意,少了一些味道。
洞庭波 作者:克和 烟波缭绕岳阳楼。一带湖山眼底收。 浩渺扁舟随碧浪,延绵旧忆上心头。 丹青史册渔光曲,云梦流连旅伴游。 八百水乡迎盛世,千年祥瑞满春秋。 【评】首联象一个慢慢拉长的特写镜头,从岳阳楼到湖山烟波无一不美。颔联对仗灵活,是景语,也是情语,以时空转换相对,雄宏厚重。颈联出句有点费解,对句不简练。尾联过于空洞,与前半部分关联性不强。
太湖 作者:徐德长 世间美景太湖腾,无限烟岚映岭葱。 帆影飘飘天际远,渔歌阵阵唱和中。 桥迎雪浪浮荷叶,霞染丹云醉老翁。 水碧飞青山秀色,骚人画境笑声融。 【评】写出了典型的湖景,语言流畅,节奏轻快,状景细腻,画面感超强。但缺乏特色,此诗可咏天下之湖。起句过于空洞,颈联对仗乏工,取景缺少层次。
太湖凤光 作者:孙昌功 太湖美,美在日初生。瑞气蒸腾霞灿灿,波光潋滟水澄澄,湖水映天青。远眺白帆点点,碧浪层层,辽阔江天多壮丽; 景色幽,幽于天傍晚。红云烂漫日融融,桃李芬芳香郁郁,岸边垂柳绿。偶逢薄雾蒙蒙,青山隐隐,迷离仙境特绝佳。 【评】长联不易,上联写晨,紧扣日出之景,写出了水天霞的波澜壮阔。下联转向太湖傍晚,融融、濛濛、隐隐,点出了暮色下的太湖景像。描写细腻入微,景物特点把握准确,联中运用了大量的自对手法,值得效仿。但上下联重字较多,上联好景写尽,下联有添足之感。
洞庭湖 作者:卞大琳 众说洞庭美,身临我亦痴。 蜂喧花吐蕊,鸟语柳飞丝。 水国千帆竞,湖天一色迟。 暖风亲两岸,几忘覆舟危。 【评】首联直入主题,颔联写了湖边景色,颈联转到湖景,宏阔大气,结联抒情,干脆利落。颔联取景不典型,“两岸”用的不准确。
千年调·洞庭湖 作者:杨长华 登临岳阳楼,极目洞庭水。浩渺烟波万顷,气吞天际。湖风习习,远岫笼青翠。帆影远,雁影斜,云影丽。 重湖万载,文蕴冠青史。更有潇湘八景,李杜诗美。范公忧乐,报国情怀遗。沐金风,听渔歌,心已醉。 【评】典型的上景下情,起处干净清爽,直入主题。接着写景,一幅画卷展现出来。上片结束处用三字扇面对,流丽清迈,虚实相间,动静相宜。下片抒情,历数人文,借《岳阳楼记》的典,暗抒胸怀。全词结构紧凑,立意高远,笔锋老辣,颇见功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