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洪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人,新闻出版编审。曾任中共黄冈地委党史办副主任、武汉大学出版社丛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兼主编、《东坡赤壁诗词》杂志社常务副社长兼主编、黄冈市东坡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东坡文化研究》杂志主编。其学术专著《精妙说话技巧》(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被台湾 国立台南大学收作大学教材。香港诗词学会论坛【四海论诗】区总顾问、《香江诗潮》《香江诗评》《中华古韵》顾问。
西瓜 作者:游国鸿 摘瓜邻县怎嫌远,冰镇一番消夏珍。 蒲扇轻摇榕树底,尝鲜还与玉蝉邻。
【评】此作题的是西瓜,写的却是消夏。从摘瓜到冰镇到尝鲜,剥丝抽茧,层层递进。尤其是尾句“蒲扇轻摇榕树底,尝鲜还与玉蝉邻。”坐在榕树底下,轻摇蒲扇,一边品尝冰镇的西瓜,一边听树上的蝉鸣。好一幅夏日消暑图。诗作充满了乡味,也充满了情趣。但到邻县摘瓜,似不必实写。
双头莲令·荷池 作者:朱银根 风拂池水展田田。蛱蝶舞翩跹。丝绦万缕响玄蝉。一朵两头莲。 晚霞复照染红烟。处处可听蟾。应留美景寄边关。同赏此嘉渊。
【评】双头莲令,出自南宋赵师侠《坦庵词》。令,乃唐宋杂曲的一种体制,源于“酒令”,多以小曲充之。此调原意,乃以令的形式,吟咏双头的莲花。作者选用此词牌,吟咏荷池甚为贴切。词作全篇描写了荷池的美丽景色:风拂池水,蛱蝶翩跹,丝绦蝉唱,一蒂二莲;晚霞烟染,静听蝉鸣。词作尾句“应留美景寄边关。同赏此嘉渊。”提示了此词主旨:把家乡荷池如此美景,寄给边关亲人,以消不解之乡愁。
咏蝉 作者:曾俊铭 蛰居瘠土饱寒辛,羁待天机引朽身。 三载卧薪扬道晚,一朝破釜闹枝晨。 春花秋月无缘赏,夏暑冬霜有份亲。 浪迹红尘时苦短,且留曲韵赋清贫。
【评】蝉,别名知了。这首咏蝉诗,从蝉的秉性“蛰居瘠土饱寒辛”起兴,集中笔墨抒写蝉的“一朝破釜闹枝晨”和“夏暑冬霜有份亲”的奉献品质。尾句“浪迹红尘时苦短,且留曲韵赋清贫。”突出了蝉的不计时日,安于清贫的主旨。构思精密,娓娓道来。对仗工整,甚有咏味。
鹅 作者:迷花醉梦 天赐一身白羽,几声宛转歌喉。 腾空振翅飞去,随我九霄遨游。
【评】这是一首六言古体诗。六言古体最早见于《诗经》。这首题为《鹅》的六言诗,采取移步换景的方式,通过“一身白羽”“宛转歌喉”“腾空振翅”三处实景描写,随之运用夸张的手法,自然达到“随我九霄遨游”的高妙境界。全诗俱用“二二二”的句式,对仗亦较工整。
鹧鸪天·水 作者:陈云兰 身在江湖志在瀛,澄空一镜楚天生。裁绸瀑布千山秀,造福灵魂万户明。 浇绿树,护新城,迎来三九展冰清。春姑示爱偷偷抱,终日开怀弄玉琤。
【评】词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上片写水的秉性和妆点山川、造福万户的贡献;下片写三九挂冰、春姑化雨,终日如弹奏玉筝一样开怀畅流。词作语言清新,修辞形象,有一定特色。
宿陈家老屋 作者:张光忠 万丈岩间藏小洲,经风老屋立高头。 厅中壁记沧桑事,门外池凝岁月愁。 史转千年漳纸续,春喧五岭草花幽。 恰逢吟会听溪夜,歌满心台客满楼。
【评】诗题《宿陈家老屋》,实际是写老屋的一次吟友集会。诗的首句交待老屋所处的特殊位置:“万丈岩间”。颔联和颈联记载了老屋的世事沦桑:“厅中壁记”“池凝岁月”“史转千年”“春喧五岭”。尾句则点出这次吟会“歌满心台客满楼”。诗作构思独持,如果去掉中间的两联,改为绝句,诗作的主旨也一目了然。
杏花 作者:卞大琳 一夜春风满树芳,娇娆灿烂靓红妆。 梢头珠挂苞含蕊,蔓上花开露带香。 燕语莺啼催枕梦,枝摇叶动惹诗肠。 出墙可是情难掩,留与骚人谱月章。
【评】历史上咏杏花的经典句子不少。如“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祈);“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此诗首句“一夜春风满树芳,娇娆灿烂靓红妆。”描写了一幅红杏满枝的早春图画。颔联和颈联用“苞含蕊”“露带香”“催枕梦”“惹诗肠”十二个字,突出杏花的明艳色彩的动人形象。尾联“出墙可是情难掩,留与骚人谱月章。”更把杏花惜时自贵,令人醉倒,跃然纸上。
无花果 作者:郭根山 叶茂枝繁寄韵长,甘生瘠土绿山阳。 不凭娇蕊赢人笑,愿捧丹心送果香。
【评】无花果,其实有花,也是一种开花植物,绝大部分是带绿品种。这首咏无花果的七绝,写得甚有特色。诗作从无花果形状下笔,描述无花果“甘生瘠土绿山阳”的习性。尾句“不凭娇蕊赢人笑,愿捧丹心送果香。”则抒写无花果的品质。诗虽短短四句,包含的意义却十分深刻。令人回味,令人遐思。
菏泽黑牡丹 作者:岩石劲松 本欲花开一片丹,乌龙卧墨耐春寒。 天香不逊洛阳好,任趁东风刮目看。
【评】黑牡丹,指近于黑色的牡丹,其最著名的乌龙卧墨,亦非色彩完全如墨。这首咏黑牡丹的诗,一是咏它“耐春寒”的习性;二是咏它给人间带来“天香”的奉献。它的脉动,体现了雍容华贵的不朽精神。洛阳,素称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作者说,菏泽不逊洛阳,那就真要刮目相看了。
卜算子·四味汤 作者:陈可伦 白术对川芎,微火清汤煮。香味奇珍入口时,可把人身补。 若有野山楂,便可通肝腑。各地传承各不同,确认非甘苦
【评】四味汤,是中药里补血、养血的经典方剂。这首吟咏中药四味汤的卜算子词,描述了它的泡制过程和药用价值。语言清顺,朗朗上口。但正如作者所言,“各地传承各不同”,施用须多加斟酌,不可盲从。词作颇有辩证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