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721|回复: 808

袁崇冕、刘天民、刘效祖等散曲赏析

[复制链接]

425

主题

17万

回帖

51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华散曲区总版助理兼散曲知识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1560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4-22 04: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袁崇冕、刘天民、刘效祖等散曲赏析

作者:张英基

关键字:明代 散曲 袁崇冕、刘天民、刘效祖、张自慎等

    明代齐鲁的散曲作家还有章丘的袁公冕、袁崇冕、高应玘、张国筹;济南的刘天民、谷继宗;滨州的刘效祖;商河的张自慎等。

    袁崇冕(1486—1566),初名衮,号西野。明代济南章丘人。生于科第之家,父亲袁弼、兄袁公冕、弟袁轩冕均为进士。袁崇冕为人正直,富有才气,与著名戏曲家李开先志趣相投,关系极为融洽,常在一起切磋赋词曲,并组织“富文堂词会”,共同研究词曲创作。袁崇冕对词曲有很高的鉴赏力。一次,有人以己作《黄莺学画眉词》拜谒李开先,在座客人均言极佳。崇冕迟到一步,李开先要他发表论评。袁崇冕阅毕应道:“只有词首五字为词家语,馀则无足取。”与李开先所评,一字不差,众人皆叹服。

    袁崇冕的词曲在当时文坛上有一定的影响,时人评价其词曲足与杂剧名家康海、王九思的作品相并列。李开先认为:其词曲“语俊意长,雅俗兼备,声中金石,色兼玄黄”。崇冕著有《春游》《秋怀》《拾闲野意》《西野乐府》诸集。

    据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载,“袁通判公冕”:“公冕,号西溪,章丘人。举人,通判。弟崇冕,以布衣终,善金元词曲,有西野老人乐府。王渼陂、李中麓亟称之。”

    清王士祯《池北偶谈·谈艺四》载:“袁崇冕,字西野,进士弼之子。兄公冕,弟轩冕,皆用科第起家,崇冕独以布衣终。工金、元词曲,所著《春游》《秋怀》诸曲,足参康、王之座。与李中麓唱酬,王渼陂曰:‘雅俗相间,沨沨有馀音。’杨方城曰:‘神圣工巧,元人之俦。’中麓曰:‘金石之音,元黄之色。’其为名流击赏如此。尝有客以《黄莺学画眉词》谒李太常,坐客皆言佳,西野后至,太常曰:‘翁素负知音,试择佳句几何,予已有定评。’西野目毕,应声曰:‘止起五字是词家语,馀无足取。’太常展手示之,云止‘未老已投闲’一句。客皆大笑叹服。”“同时有高应玘者,中麓弟子,亦工词曲,以贡仕为元城丞,见知王元美、魏懋权。所著有《醉乡》《归田》诸稿,其《北门锁钥》杂剧,论者以为词人之雄。”

    高应玘(生卒年不详),字仲子,又字仲纯,号笔峰。明代济南章丘人。贡生出身,为著名戏曲家李开先的得意门生之一。隆庆年间曾任元城(治今河北大名)县丞,为政廉洁,有“清白”之誉。李开先辞官后,在家乡组织“词社”、“词会”,高应玘为积极参与者之一。罢会十余年后,仍笔耕不辍,日积月累,所作词曲数量大为可观。经慎选约取,结集为《醉乡小稿》,取“不酒而醉,居城而乡”之意,李开先为之作序。时名家王世贞读后,赞叹不已。还著有《笔峰诗草》《归田稿》等诗文,另有杂剧《北门锁钥》等。

    “又有张国筹者,以贡仕为行唐知县,善金、元词曲,所著有《脱颖》《茅庐》《章台柳》《韦苏州》《申包胥》等剧,在袁西野、李中麓伯仲间。皆章丘人,与太常同时”(《池北偶谈·谈艺四》)。

    “又有张自慎者,字敬叔,商河人,游中麓之门,著金、元乐府三十馀种。太原万伯修曰:‘北曲一派,海内索解人不得,眼中独见张就山耳。’就山,自慎别号也”(《池北偶谈·谈艺四》)。

    刘效祖,字仲修,别号念庵,生卒年不详。祖籍滨州(今滨州市),生于宛平。明代著名散曲家。据《列朝诗集小传》载:“刘副使效祖”,“字仲修,滨州人,寓居都门。嘉靖庚戌进士,授卫辉府推官,以户部郎擢副使备兵固原,坐内计罢官,年才四十。以赋诗自豪,篇籍流传,禁中皆知其名。穆庙遣中官出索其诗,都人传其事,以为本朝所未有也。”

    刘效祖为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历任卫辉推官、户部主事,陕西按察副使,后因负才不遇,与时龃龉,不满于严嵩父子专权,愤而辞官。

    刘效祖著作多散佚,《明史·艺文志》四,第七十五载:“《刘效祖诗稿》六卷”。《明史·志》艺文二,卷第七十三、九十七载录:“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十二卷”,此书作于万历二年(1574)至四年(1576)间。北京图书馆藏明万历本《四镇三关志》十卷。“四镇”为蓟、昌、保、辽;“三关”为居庸、紫荆、山海。该书分建置、形胜、军旅、粮饷、骑乘、经略、制疏、职官、才贤、夷部十考。其《凡例》称“所据各镇旧志入者十七,而间采迩年新增事十三。”

    他退居林泉,寄情词曲,以抒其悒郁愤懑的愁思。所作散曲,多表现退隐思想。卒年仅四十岁。郑振锋称他的散曲是“做了破天荒的一种工作”(《中国俗文学史》)。刘效祖善于用白话的俗曲叙写民间生活景象,很有特色。他描写人情世态,笔法巧俏,幽婉清晰,又很通俗。其词曲小令当时就颇为有名,曾流传于宫中。著有散曲《□中一笑》《混俗陶情》《良辰乐事》《空中语》《短柱效颦》《裁冰剪雪》《都邑繁华》《莲步新声》等八种,但多已散佚,现仅存由其子孙从诸家选本中搜集残存,编辑为《词脔》一卷,收有词曲18种,130馀首,仅存原作的极少部分。《词脔》除康熙刻本外,还有《饮虹□所刻曲》本。

  《词脔》收刘效祖小令百馀首,套数一套。他仰慕元代曲家汪元亨,和其《归田录》一百首(今仅存32首)。他善于向民歌学习,写了许多通俗小曲。其作品内容,主要为叹世乐闲与风情相思两大类。前者寓牢骚、讽刺于旷放通脱之中,诸如:【沉醉东风】“怕待看蛾眉妒宠,羞提起蚁阵争雄。瞒着心狠做作,睁着眼胡踢弄,怎脱离天地牢笼?辛苦争如食蓼虫,尚兀自心肠懵懂。”还有【黄莺儿】《堪笑世情薄》等,均为其代表作。后者对市井妇女恣肆大胆的爱情心理,揭示得淋漓尽致,而又别具一种俚质的风味。诸如:【醉罗歌】“王魁薄□也不似他,桂英薄命也不似咱,恨来提着名儿骂”,以及用【挂枝儿】、【锁南枝】等曲调写的一些作品,颇为人们喜爱。其少数写景小曲,亦写得清新自然。他又能诗文,所著诗文集《云林稿》,惜已不传。

    刘效祖撰有《重修真武庙碑记》云:“玄武(也作真武)则神威显赫、祛邪卫正、善除水火之患。”《后汉书·王梁传》曰:“玄武,水神之名。”《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帝揽嬉》曰:“北方玄武之所生,……镇北方,主风雨。”“玄武”又作水神、北方之神,自古以来被视为镇宅的神物。

   刘天民(1486—1541),字希尹,号函山。明代济南历城人。幼时随父刘绪在京城读书,正德九年(1514),中进士,授户部福建司主事,不久调任吏部文选司主事。后历任吏部员外郎、稽勋司郎中,出任寿州知府,河南、四川按察副使等职。嘉靖十四年(1535),辞官家居。刘天民为官清正。任职吏部期间,曾因谏南巡、大礼两次遭廷杖。嘉靖三年(1524),因上疏指斥某官,评议朝政,谪任寿州。旧时凡京官外谪,出都门时以眼纱遮目。刘天民过吏部时,吏部大小官吏皆在衙门外聚集,簇拥上前道别。刘天民摘下眼纱扔到地上:“吾无愧于衙门,使诸君得见吾真面目耳。”在外省为官,皆躬身尽职。

    《列朝诗集小传》载:“刘副使天民”,“字希尹,济南人。正德甲戌进士,除户部主事。谏南巡,廷笞三十,吏部稽勋。泣谏大礼,又笞三十,历文选郎中,调寿州知州,台谏论救,不报。凡京官外谪,出都门,以眼纱自蔽,希尹过部门,选人数千,拥其马不得行,掷眼纱于地,曰:‘吾无愧于衙门,使汝辈得见吾面目耳。’累迁至河南副使,改四川。乙未考察,以贪罢。王道思序其诗,称其为豪隽倜傥之士,屡摈而稍进,一进而辄斥。晚年好为词曲,杂俗兼雅,歌者便之。李中麓云:‘济南刘函山,以副使罢官,愤愤不平,作三胡十八一套仙吕,有云:“嚼口根青琐郎,绰口气黄阁老,把俺这无嫂嫂的陈平也串下一个招。”又云:“鹪鹩林多大小,葵藿肠容易饱,擎一瓯村里茶,抹一篇窗下稿。”其托寄感慨如此。’”

    刘天民善诗文,与边贡、李攀龙并称“历下三杰”。其诗多关时事,颇有杜甫之风。辞官家居后,专工词曲,“日聚宾友,啸傲山水间”。素与边贡交好,其女嫁边贡之子、诗人边习为妻。家居后又与李开先交游。李开先评价他:自少至老,有风趣,善谈吐,嘻笑怒骂皆成文章。黄卿(山东益都人,明正德进士,官至江西左布政使)称赞说:同一件事,别人言之或无意味,一旦由函山说出,没有人不愿意倾听。刘天民的诗文稿甚多,后集刊为《函山集》。晚年词曲之作,杂俗兼雅。其散曲集《酸咸构肆》今佚,但从李开先在《词谑》中著录他的〔胡十八〕、〔仙吕〕套数和〔叨叨令〕等,可体味出其滑稽而寓不平的风格。

    李开先《词谑·词套》载曰:“济南函山刘天民,以副使罢官,愤愤不平,作三《胡十八》,一套【仙吕】”,其曲曰:

    “这功名直甚的?大都是倘来的。呆脖子挣气力,几乎断送老头皮。多做上几日,少做上几日。骑虎的怎下来?屠龙的甚滋味?”

    “这功名要怎么?生被他迤逗杀。从来无有半星儿差,平白里结下个大疙疸。天和地是个傻瓜,鬼和神是个哑巴。张果老跌下驴,孙伯阳落下马。”

    “这功名有甚么罕?直不的半文钱。搓纸约透针关,古今万万又千千。三十岁的是小颜、八百岁的是老聃,猛醒了一场空,是花儿开一遍”(三《胡十八》)。

    又有【仙吕】曲曰:“月夕花朝,买欢追笑。须知道无福难消,携手向东君告。江湖、廊庙、壮气、豪气近来消。看归栖鸟雀,听问对渔樵。今日不知明日事,这山望着那山高。”

    明代齐鲁戏曲还有许多知名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当时齐鲁诸如善唱者有兖州的徐锁、王明等;擅长弦索而不以唱著名的有曹州的安廷振,擅琵琶,曹县的伍风喈弹三弦,兖府周卿则长于筝等;长于歌而劣于弹的有临清的崔默泉,济宁的周隆,谷亭的王真等。济南的胡春、张庆等,弹唱俱佳。明·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列出当时“知音善歌者,三十二人”,其中有“王子敬临清人”、“胡惟中济宁人”等。这些艺术家深受当时人们的欢迎与喜爱。

    李开先在《词谑·词乐》中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当时齐鲁著名演员的轶事,列述了当时知名的“弦索家”和歌唱家。诸如:“徐州人周全,善唱南北词,一日在酒肆唱《赏花时》,声既洪亮,节有低昂。……名闻天下。曾授二徒:一徐锁,一王明,皆兖人也,亦能传其妙。人每有从之者,先令唱一两曲,其声属宫属商,则就其近似者而教之。教必以昏夜,师徒对坐,点一炷香,师执之,高举则随之高,香住则声住,低亦如之。盖唱词惟在抑扬中节,非香,则用口说,一心听说,一心唱词,未免相夺;若以目视香,词则心口相应也。”“弦索不惟有助歌唱,正所以约之,使轻重疾徐不至差错耳。人有弦索上学来者,单唱则窒;善单唱者,以之应弦索则不协。清弹亦然。今世能兼擅者,实难其人。琵琶有……曹州安廷振”;“三弦则曹县伍凤喈”;“长于筝者,则有兖府周卿”;“济宁周隆”、“临清崔墨泉”,“皆长于歌而劣于弹”。“乐人济南张庆,在京尹明,弹唱皆妙,可与之为敌者,西宁人挥使李宁二仆:一李福,一李时春,并在京。人州守康世臣仆康溱,无论其弹,止据歌声,虽秦府周歧、李易,汤阴遏云、剪雪,皆不能及。然亦有出其上者,济南胡春,无论其弹唱,只以鹅管作笛,有穿云裂石之声,名为‘欺压乐官’,素长于竹声者,惟旁观叹羡而已。”

    谷继宗(生卒年不详),字嗣兴,号少岱。明代济南历城人。幼年家贫却勤奋好学,常去古寺庙拣取未燃尽的遗炷木条,由母亲捆扎成束,供其晚上读书照明之用。正德八年(1513),乡试中举,嘉靖五年(1526),中进士。“谷知县继宗”,“字嗣兴,历城人。嘉靖丙戌进士,官知县。富于篇什,以倚待立就为能,故可传者绝罕。”“同时历下,有刘汝松、谷继宗者,皆举进士,有诗名,谷亦能填词”(《列朝诗集小传》)。

    谷继宗才思敏捷,长于文词,乡人碑传多其所作。有《元旦登泰山南麓》诗曰:“试笔仙坛柏酒新,谁于草莽识词臣。南山庑祝千年寿,北斗长瞻万里春。雪抱翠屏鹰自化,云披丹壑鹿多驯。王乔终作吹笙侣,不敢乘鸾谒紫宸。”他一生穷困潦倒,仕途坎坷,积忧成疾,导致双目失明。为避乡人,赴章丘投奔好友李开先。章丘士人闻之,纷纷携带礼品前去慰问,与之切磋诗文。居章丘三个月就作诗数百首,赠李开先的律诗长达一百七十句。后幸遇良医,以针刺目,从而复明。卒于宜兴知县任上。卒后,乡人为之建坊曰:“海岱精华”。其诗集未及刊刻,崇祯十二年(1639),其诗稿焚于火,故传世作品较少。

    济南有“谷继宗亭”,为谷氏所建,位于老金线泉东北,即现李清照纪念堂前。谷继宗《赎后有感》诗曰:“可怜一曲吟诗墅,弃作三年卖酒家。入目只存君子竹,伤心不见美人花。池中水涌鱼争跃,树里风来鸟任○。此日野堂归旧主,青山作对兴无涯。”有琴泉,在苦洪培北,泉水滴夜,如理丝桐。此地后归宪副陈九畴,陈称其堂为“深柳读书堂”。叠兴文社,屡出科甲。尝取曾子固诗句,更之曰“冰绡堂”(《历城县志(乾隆)》卷十六)。今故址无存,而泉亦不可见矣(《风沦集》)。清光绪年间,又于此处建尚志书院和丁公祠。

    金线泉在在城西趵突泉东北,今不存,乃谷进士继宗旧亭也。元时设秀春院于其地,檀板银筝,殆金陵板桥之比。王季木有诗云:“金线泉西是乐司,务头不唱旧官词。《山坡羊》带《寄生草》,揭调琵琶日暮时。”

    任弘远撰《历下人物志》载有《修观澜亭碑记》。谷继宗撰《重修观澜亭记》曰:

  孟轲氏曰:“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此名亭之意也。东省以济南为首郡,厥城西南,当泰山盘麓之歼,其平地涌泉三孔,名曰趵突泉,为七十二泉之冠。其澜湍急上翻,宛如噀吐珠玑;错落下澴,合众流而长逝,不舍昼夜。夫子川上之叹,其在兹乎。按《禹贡》为沇,为汶,为济,史为泺,郦道元《水经注》谓其源出王屋山,伏见不常,至历山下大发,汇于湖,达于河,入于海矣。以山川为名,汉为邑、为国,唐为郡,至宋为州。曾巩以太常博士来知军事,分营二堂,舍馆使客,亦弗临趵突。延及我明天顺辛巳,抚按上公出礼,朝命中贵使臣于此,见其旌节弗庇,始于泉之南浒特构此亭,名曰观澜云。西有门,东有厨,北有石栏。记者谓见其圣道之有本源也。嗣是凡按临监察,励功告成,有不速之美焉。于时布政使孙公、□公,按察使杨公,咸文臣。杰出都指挥使李公,乃武臣。锐发京兆刘公,适以中丞左迁,今昔历任郡守藩臬稔览其胜,监、司、道诸英僚莫不相谓曰:见尧羹墙,孰无是心。况舜之躬耕之地,有不仰止耶?斯举也,非欲尧舜其君民哉?若是而雍公懋誉,不亦彰乎。夫修饰亭宇奉安敕印,以敬君命,忠也;表扬地灵,以育人才,义也;开浚水源,以兴民利,仁也。凡此三者,非人臣之大节乎?是故可以风乎百世之下矣。雍公名焯,临洮人,麓原其号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9 06: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