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故事】 和花儿谈一场心灵的恋爱 花儿是美的,人心是暖的。当美丽的花儿遇到带血的人心,便会在主客观之间建立起千般的情愫。这世界有了动人的情愫才有了人存在的意义。 盛开的花儿绝对是造化最杰出的作品。只要你不是拿着放大镜对着花朵观察,凭人的肉眼无论从那个角度来看,你都会觉得花朵是最匀称和谐的形态,花冠、花蕊、花瓣、花心、花形、花色、花姿都是那么养眼。 乡村路边的小花总是开得那么羞涩,毫不张扬。每当回到老家,我总爱到路边或田野闲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那些野花野草。我用手机拍下了许多图片,保存起来,不为什么,只因为她们给我带来美的感受,让我心情大好,当然也不吝啬为她们写上一两首: 小径萧疏赧赧开,扶风不语点荒台。 殷殷莫问情归处,蝶舞芳心去复来。 我始终认为,花是有情感的。她会与亲近她的人进行无声的对话,毫不吝惜把自己最美的容颜展示给你欣赏,甚至对昆虫、对蜜蜂蝴蝶也是一视同仁。 不止于野花,作为乡村景观的花卉,同样有着令人心动的风情。我原本对荷花没有太多的感受,因为在古人的心目中都把他当做“君子”的象征,我以为花就是花,就是美而已,与“君子”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何必讳莫如深地赋予他如此高尚的道德情操,说它是君子,其实是往自己脸上贴金。我更愿意把荷花看作是平凡中的美丽,能引起我的美丽心情就好。 前年夏天,我偶然抓拍到一幅画面:在乡村的荷塘边,阳光很柔和,一位美丽的女子蹲下身子,把她的粉面贴近正在盛开的荷花。那画面很唯美,于是随即赋诗一首: 听说过光泽管密梨花的美名,可我一直没有到实地看过,因而觉得有些遗憾。后来在微信群看见光泽的同学发的两张梨花图,觉得很美很美,并且是雨后的梨花,“带雨梨花分外娇”应该就是这样的。于是写了一首发在同学群中: 我上下班往返的城南大道两边种植了很多丁香和月季,每年五月初,花儿开得正盛,一红一白,一路相间,美不胜收。因此花开的那段时间,我总是早去迟归。相比来说,我更喜欢丁香,因为丁香花细碎、洁白,在绿叶当中或隐或显。坐在花树下,一缕春风吹过,丁香花便会把她的爱洒在你的身上。此刻能不为她写一首诗吗? 紫陌丁香 素净花繁碧叶丛,扬尘紫陌暗香中。 春情有恨谁为主?絮乱枝头一缕风。 每年岁元之后,大埠岗或大竹的樱花开得最盛,爱花之人不会错过欣赏的好机会。逡巡在满山漫谷的的花海之中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我想,什么样的烦心事都会抛之脑后了吧?或行或停,或坐或趟,此刻的时间可以停留,让你静静地体会什么是人间的美好。你是老是少、是男是女对她来说没有任何关系,她只想把她的爱分享给你。此时你莫要辜负了她的热情,尽可放纵自己的心情想入非非。除了相机,恐怕也只有语言是你最佳的表情方式了: 有意问东君,何处女儿情切?万户可分春色,恰岁元时节。 花心暗许醉中人,怜我曲三叠。一洒满身红锦,笑白头风月。 谁说人老不言爱来着,年龄大就更应该爱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譬如花卉。你不必刻意从精神层面赋予这些可爱的事物以哲理上的思索,只须把她当做生活中的美丽来欣赏即可,即便你的行为方式有些不合世俗(世俗心态有些是不对的)。任性就任性吧,别人要笑你就让他笑吧。 木槿花下 一树丛开满院香,晴柔木槿羽飞忙。 扶风掠影瑶台色,吐蕾含苞玉殿妆。 盛夏枝头花髻子,薄秋篱下老卢郎。 无情缘自多情恼,白首空心问夕阳。 我老家有一户邻居似乎也爱花,男主人在他家门前路边种了好几种花树,桃花、梨花、木槿、菊花、桂花、玫瑰还有山茶花。我最爱的是木槿、桃花和菊花。花儿宜时而开,我回到乡下便会忘情,因此惹得邻家妇姑常常哂笑。 唐代的皮日休有一首《牡丹》诗写得很好,诗云“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我不是很喜欢牡丹,因为她太雍容富贵了,在我的审美观之中,过于浓艳的色彩对我来说是一种刺激,因此我会用讥讽的语气来写她们,譬如凤凰花和月季花: 我一生的青春年华都寄托在校园之中,对于这块地方,我更愿意用美好的名称来称呼它,比如杏园、杏苑、南园、杏楼等。人事可以变化,校园的花草依旧,她们见证了我此生时间的悄然离去,从学生时代到现在在工作中逐渐步入的晚年,所有希望与失望、所有心酸与甘甜、所有辛劳与惬意都可以向她们倾诉。于是校园的花儿便成了我的知音。我爱护她们,她们似乎也愿意听我诉说: 当然,我也会偶尔用诗句赋予花儿别样的精神意蕴,用来鼓励我的学生们: 玉蕊向来标格,寒枝分外精神。一年芳迹了无痕,独笑风刀雪刃。 三弄笛箫吹破,半窗心事听闻。且从笔下赋花魂,欲与冰姿共论。 柔和雅慧,占得春光花蕊蕊。摇曳随风,欲掩些颦碧叶丛。 垂怜有我,特特于心开一朵。往后相安,笔下丁香两处看。 我有一个小学同学,与我同村,小时候她特别喜欢和我在一起玩耍。那时天真而又顽皮的我总是惹得她哭泣,事后她又会找我玩,就这样我们一起长大。后来我到外地求学,之后又回到家乡当了教师。而她后来辍学,再后来她嫁到了更偏远的乡下,像大部分传统中国女性一样为家庭、为丈夫、为子女默默付出,辛劳不计。她的女儿要读初中了,她把女儿带到我的面前,说以后不是在校园,让女儿叫我舅舅。那时我有些惶惑。出于小时候的情分,我对他女儿很是关照。 唉!人世间总有些事情会让人难以承受。她的丈夫脾气暴戾且好吃懒做,又爱赌博,給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是非烦恼。后来她患上了重病,我去看望了她。我看到她憔悴的样子,心里很不是滋味。她什么也没有对我说,只是不停地抚摸女儿的头。我自然明白她的意思。后来我用铃兰花作为意象,写了一首诗: 她走的那年暮春,雨水似乎特别多。我回到乡下,在路边看见一丛鸢尾花在雨中败落的样子,心中特别感触,美丽的花儿不应该凋落在雨中,于是不自觉用伞为花儿遮挡了一会儿,顺便吟诵成一首心中的诗: 清宵苦雨晓风寒,柳下荒台独自看。 点点何堪花落泪,斑斑徒奈水流冠。 恐怕我也只能如此寄与一番无奈的关怀了! 别人的故事似乎也是自己的故事,结局可能不同,但是生活过程的性质是一样的。在纷纷扰扰的人世间存在,所有悲欢离合、所有恩怨情仇、所有希冀与失望最终都将沉淀在心灵的怅惘之中。个中滋味杂糅在时间的流逝里。于是花儿的凋谢自然会成为你触发感慨的最好的象征体。对于凋谢的梨花,我如是寄怀: 失意频仍,怡情寡绝,杏园磨涅。每到春深,殷殷杜鹃噎。泥融小径,嗟者处、纷纷梨雪。关切,憔悴冷侵,劝斯人休折。 浮生恍惚,弹指枝头,凝成两眉结。吟哦纸上一阙,细思捋。万事尽归心底,惯了雀儿饶舌。有个中滋味,留待后来评说。 生活带给你的不只是欢愉,还有辛酸,就像花儿带给你的不只是盛开时的美丽,还有凋零时的伤感。伤感之中含有希望,希望之中也含有失望,如此循环。 和花儿谈一场心灵的恋爱吧,因为读懂了花儿存在的意义,也就读懂了人生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