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20-5-26 13:53 编辑
【诗故事】 镜里镜外 今晨起床,梳洗照镜,看着自己的样子,本能地觉得这是一个令人生厌的家伙。满脸褶子,皮肤暗淡,霜华斑斑,目光迟滞,一点也看不出年轻时的样子,仿佛自己从来就不认识镜中的这个人。 其实,每天都要对着镜子审视一番,数一数额上的皱纹。当梳子从头皮上滑过时,总要为掉落的白发嗟吁,对妻子说:“我好像又老了。”而妻子总是用清淡的语气说:“老就老吧,你还想再回到年轻时候吗?” 手机里的信息铃响了,打开一看,是布衫君的诗: 晨起观镜有感 近来时务有些忙,不觉青丝暗里长。 洗漱窥观墙上镜,天公又赐一层霜。 心理不觉有些宽慰了,看来同样感受的人不是只有我。修为如布衫君者也难免对白发有一些感喟,而况肤浅粗俗如我者? 镜里镜外呈现的景况是一样的吗?或许吧。但是我又偏要觉得有所不同,因为镜中的物象是虚的,而镜外的物象是真实的存在。我明明知道镜子里不会是假象,又总希望他能骗我一回——这是十足的自欺欺人。 我常思考,时间是什么?我不喜欢科学家的解释,说什么时间其实也是一种物质,说什么时间是相对的概念。在我看来,还是哲学家解释的好——时间就是一种心灵的感受。人的一生,有多长的时间就有多长的人世感受。有些是可以忘记的,而有些却永远也忘不了,直到你生命的尽头。当你走完人生之路的时候,时间对于你来说便不存在了(确切地说时间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于别人的记忆中,但那已不是你的时间了)。那么,对于当下,时间的实质是什么呢?我认为便是不断地催促你走向生命的尽头。 人存于世,总有些记忆难以忘怀,譬如情感。这无关乎道德,而是人之为人必然的心理积淀,就像永远也喝不完的老酒,酸涩中略带些甘苦。 然而,人存于世,又总得在繁杂的事务中不断地忙碌,譬如工作。有一种叫责任的东西,在不断地催促着你前行,让你尽可能地淡化挥之不去的记忆。 下午,在办公室忙于书案。手机里的信息铃响了,打开一看,是半隐君的一首词: 踏莎行-题图 虹日依山,霞波映树,春园初柳阑珊处。情深恰似水东流,年年独守黄昏暮。 望尽天涯,叹无归路,相思万古同谁诉?韶光美景又重来,夜长鸳梦休辜负。 半隐君的作品,我很喜欢,情感绵长,很能打动人。欣赏之余,不觉又想起时间和记忆的问题。半隐君说:“老来多健忘,唯有相思存于心”,说的真好! 夜里,该做的事总算有了一个暂时的结束,余一些时间干什么呢?想到下午随性写的一首诗,觉得自己似乎不自觉就写了一些模糊的感受,但是还没有命题,于是重新审视,修改了两个字,加上诗题: 对 镜 里外斑斑是老夫,情长多少问麻姑。 流年磨涅人间事,鹤发三千换有无? 麻姑是献寿的仙子,她当然不会老,但是李白却说“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不知道李太白为什么这样说?我觉得麻姑之所以献给人们寿命,恐怕是想让人的情感有更长的时间维度吧! 子夜了,该睡了,就在梦中延续曾经的故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