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16|回复: 19

[诗词理论] 五言律句构成之理论根据(改写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20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20-4-23 16:43 编辑

五言律句构成之理论根据(改写版)2020.04.22
《作文大体》摘录:
第二 五言诗
凡五言诗者,上句五字,下句五字,合十字成一章之名也。天宝集曰:二四不同,二九对避之。又避下三连病云云。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不知何岁月,得与汝同归。
。 .
平头病者,近来不去之。上句第一二字与下句第一二字,同平上去入是也。但第一字同平声不为病也。
上尾病者,近来尤避之。五言诗第五字与第十字。又七言诗第七字与第十四字,同平上去入是也。随四声诗分别之,但发句连韵不为病矣。
(雨梦按:此句特别强调:上尾病不是单讲平仄,而是讲四声--“随四声诗分别之”。故仄韵诗不是非得平对仄不可,允许上去对入声韵,去入对上声韵,上入对去声韵。
今人论仄韵诗谱,皆平韵诗谱之翻版,以为不犯上尾也,殊不知又犯鹤膝病。
不过,仄韵律诗四单句脚如:韵平平平,及平平平平诗还占主流,可认为小庛非病也,正同特定拗句平平仄平仄,虽二四同,但它是由四拗三救造成,且数量几近正格句,故王力先生称此句为;拗句的特殊形式一样,等同律句。)
。。。
雨梦按:“二四不同”指五言句二和四字应不同平仄,即句内平仄相替。
“对”与“对避”是两个格律专用名词。
”对”,平仄对立也。“
“对”在本句要求平仄两两相对,现在多称相替;“对”在对句要求同位字平仄相反。
。。。
“对避”一词为日式动宾词倒装,如日式反战標语上就写作“战争反对”,汉语即“反对战争”。对避则指“平仄不同应避开”。用汉语表达即为“不允许平仄不同,或平仄应相同”。
“对避”一词,人多不解。雨梦于此特作解释。孙逐明先生对此未作解释,仅引用文中说明为鹤膝病。而据文镜秘府论二十八病文;“第四,鹤膝。
鹤膝诗者,五言诗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言两头细,中央粗,似鹤膝也”与二九或二六(七言)字均无关。
。。。
又避下三连病,指三平尾,三仄尾为病也。
。。。。。。
五言诗:
“平头论”规定一二及六七字的平仄安排,即平仄应不同;(即元競的双换头调声法)
“二四不同”又规定第四字的平仄;
“二九对避”则规定了第九字的平仄;
“上尾论”规定了五和十字的平仄应“对”(连韵除外)。
“又避下三连病”强调三和八字(为上下句第三字),其平仄以不犯三平尾和三仄尾为原则,
则全句1~10字的平仄安排都有明确规定。
。。。
律句推理;
第一步:根据二四不同,二九对避,确定一章(联)中二四九字:(二字以平代入,得第一式;以仄代入,得第二式)
第二步:根据二四不同,一章的六九字即为下句
二四字,可依九字推出六字平仄;
第三步:根据平韵诗之韵脚在第十字,又根据上尾可确定五及十字平仄。
第四步,将平和仄分别代入第三字,并下三连病可得上下句第三字,即三八字平仄
第五步:将平和仄分别代入上下句第-字(即一六字,或得一字平仄后,依平头论得第六字平仄。
。。。
依上五步,可确定一章之全部平仄,共计六章如下;
第二字设仄所得四章:
1.
一二三四五
仄仄平平仄。甲1
六七八九十
平平仄仄平。乙1
2.
一二三四五
仄仄仄平仄。甲2
六七八九十
平平平仄平。乙2
3.
一二三四五
平仄仄平仄。甲3
六七八九十
仄平平仄平。乙3
4.
一二三四五
平仄平平仄。甲4
六七八九十
仄平仄仄平。乙4 
5.
第二字设平所得二章:
一二三四五
平平平仄仄。丙1
六七八九十
仄仄仄平平。丁1
6.
一二三四五
仄平平仄仄。丙2
六七八九十
平仄仄平平。丁2
。。。
这六章(联)共得上句(仄收句),下句(平收句)各六句律句。但这六句中依当今诗论,有律句正格,和律句拗格。
。。。
根据所列例诗: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不知何岁月,得与汝同归。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221句式也,上下句第一字与二字同,
不知何岁月,得与汝同归。212句式也,第一字可取平或仄。
另:
《作文大体》在后面附有诗谱,见:
五言绝句连韵略颂云:发自平声,他声可准知之。
平平他他平[连韵],平他他平平。[韵,以上发句]
平他平平他,他平他他平。[韵,以上落句]
。。。
谱中所记相邻双声音节均为双平或双他。即要求诗句平仄应两两相替。依此我们将十二句式中不合两两相替的句式排除,仅得四式:
仄仄/平平/仄。甲1
平平/仄仄/平。乙1
平平/平/仄仄。丙1
仄仄/仄/平平。丁1
这四式正是当今诗论中的标律句。
(唐人论诗并未对任何诗句命名。而《作文大体》称联为句。)
排除出来的八种句式则为拗句
仄仄仄平仄。甲2
平平平仄平。乙2
平仄仄平仄。甲3
仄平平仄平。乙3
平仄平平仄。甲4
仄平仄仄平。乙4
仄平平仄仄。丙2
平仄仄平平。丁2
。。。
《作文大体》对五言诗论述,合十字成一章(句),则句(联)皆合律也。如:
.
仄仄仄平仄。甲2(拗句。仄收单平句)
平平平仄平。乙2(拗句。平收单仄句)
此上句为仄收单平拗句,下句必采用平收单仄拗句互救。
清王士稹《律诗定体》言:粉署依丹禁,城虚爽气多。(如单句依字拗用仄,则双句爽字必拗用平。)
王力先生诗论,认甲2句式为小拗,言可救可不救,实不合典也。
.
平仄仄平仄。甲3【等律句,单仄单平自
救句】
仄平平仄平。乙3【等律句,单平单仄自
救句】
此二句式皆自救句式,可单独使用。唐许浑特爱成章使用,世称【丁卯句法】。
.
7.平仄平平仄。甲4【单仄句】
8.仄平仄仄平。乙4【单平句】
4句式为单仄小拗,可救可不救。救法有二:
1.自救:即改用“平仄仄平仄”。【等律句,单仄单平自救句)
2.他救:即下句第一字拗仄,为“仄平仄仄平”。
此句式即王力先生诗论中的唯一孤平句式,称其为大忌。实则不然。
孤平,漁洋先生称单平,指出“平不令单”,认为必救。自救句式为:“仄平/平仄/平”,实单仄单平互救。孤平依旧存在,但因第三字拗平,则未为拗了。
论者从王力先生诗论者众,然王力先生未读【作文大体】,不知有他救亡法也。
何谓他救法?
7.平仄平平仄。甲4【单仄句】
8.仄平仄仄平。乙4【单平句】
此一章即是也。
1.从双换头之调声法,一二六七字双换最善也。
因形成互救关系,诗联不违律也。
或疑雨梦大言,云王力先生未读【作文大体】。从他诗论可知,言古无诗谱,皆口口相传而已。【作文大体】成于唐末,上世纪初由日本传回中国。书中记录的诗谱也是目前发现的最早文献。故知王力先生未读此书也。
2.【作文大体】不但提供了诗谱,而特别是下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孤平他救”的宝贵资料:
五言绝句连韵略颂云:发自平声,他(雨梦注上去入,即仄)声可准知之。
平平他他平[连韵],平他他平平。[韵,以上发句]
平他平平他,他平他他平。[韵,以上落句]
用流行诗谱表示: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3.1.上联第二句表明仄仄仄平平,句式第一字可平可仄;
3.2.尾联上下句一二字符合沈约的四声八病论中的平头论,即上句的一二字与下句的一二字不同平仄。也符合元競在调声术论中的双换头论。
3.3出句孤仄与对句孤平互救。使孤平句因此成为合格律句。唐人诗句避孤平,多采用本句自救,即将第三字由仄改平实现拗救,此法即为孤平他救法也。
3.4流传的唐人近体诗,经确定约有150句犯孤平,这其中就有49句因他救而合理存在。
3.5诸君切勿以49句太少,需知孤平大多采用本句自救,余下不多。王力先生为证孤平大忌,言唐人诗中仅两句而已。而49句几近王力先生孤平例的25倍了。
.
仄平/平/仄仄。丙2
平仄/仄/平平。丁2
此句式由第一字设仄推出。上下句第一音节犯单
平及单仄,但由于第三字均天然处于救拗位置,故此句式因救然后律,等同律句。
。。。
根据释空海【文镜秘府论·调声 】
二,护腰者,腰,谓五字之中第三字也;护者,上句之腰不宜与下句之腰同声。然同去上入则不可用,平声无妨也。
庾信诗曰:谁言气盖代,晨起帐中歌。
“气”是第三字,上句之腰也;“帐”亦第三字,是下句之腰:此为不调。宜护其腰,慎勿如此。
。。。
1.这是同意诗句可写成三仄尾,为护腰,下句应写成三平尾句式。即承认三仄尾和三平尾入律。
2.诗句仄仄平平仄句式,若三字拗成仄仄仄平仄,则下句第三字则应由仄拗平得:平平平仄平。
此句式已在上列六章之中,亦证明上句单平,下句必救。
。。。
三,相承者,若上句五字之内,去上入字则多,而平声极少者,则下句用三平承之。用三平之术,向上向下二途,其归道一也。
三平向上承者,如谢康乐诗云:溪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上句唯有“溪”一字是平,四字是去上入,故下句之上用“云霞收”三平承之,故曰上承也。
.此段文可证平仄仄仄仄可以入诗,但下句必用平平平仄平句式。
三平向下承者,如王中书诗曰:待君竟不至,秋雁双双飞。
上句唯有一字是平,四去上入,故下句末“双双飞”三平承之,故曰三平向下承也。 
解:待君竟不至,三仄尾也,三平向下承要求下三平承之。
故三仄尾及三平尾非大忌也。可以入律。
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
另古诗论称“仄平仄仄仄”,包括“仄平仄平仄”为拗极句,下句第一字必拗平相救。“待君竟不至,秋雁双双飞”联是也。
王力先生诗论称特拗句平平仄平仄,第一字不再可平可仄,止摆了现象,未论及原因,实因第一字若仄,则犯孤平,故下句必须她救。他还未论及三仄尾句第一字也不能仄。因为他认为三仄尾也为大忌,更认识不到这也是孤平。
从以上推论:下列句式也可入律
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仄
平仄平平平。
或有人疑诗例引古诗,必非指近体。殊不知古人论诗之道也。
1.古诗句中不论平仄,根本不需救‘
2.今人诗不好找,古诗多辑成集,方便找。
3.古诗不论平仄,故从后人看来,古人不以为病,今人则看为病。
4.举今人诗易生口角,举古人诗不会惹麻烦。
下列8种句式不合《作文大体》言天宝集论中二四不同,故无法由《作文大体》推论,但在唐人近体诗中常见,应定为律句拗格:
1.仄仄平仄仄(大拗句)
2.仄仄仄仄仄(大拗句)
3.平仄仄仄仄(大拗句)
4.平仄平仄仄(大拗句)
5.平平仄平仄(仄收特拗句)
6.仄仄平仄平(平收特拗句)
7.仄平仄平仄(拗极句,孤平仄收特拗句)
8.平仄平仄平(拗极句,孤仄平收特拗句)
以上8种二四相同之句唐人诗论中找不到理论支持
。。。
剩有八种句式皆非律句:
平平仄平平(单仄失替句)
平平平平平(五连平句)
仄平平平平(单平四连平句)
仄平仄平平(单平单仄失替句)
平平平平仄(下四连平句)
仄平平平仄(单平失替句)
仄仄仄仄平(单平四连仄句)
平仄仄仄平(单仄缺平失替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4-20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仄韵诗不是非得平对仄不可,允许上去对入声韵,去入对上声韵,上入对去声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4-20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特定拗句平平仄平仄,虽二四同,但它是由四拗三救造成,且数量几近正格句,故王力先生称此句为;拗句的特殊形式一样,等同律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4-20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在本句要求平仄两两相对,现在多称相替;“对”在对句要求同位字平仄相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4-20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避则指“平仄不同应避开”。用汉语表达即为“不允许平仄不同,或平仄应相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4-20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九对避”指二九应同平仄。若平仄不同则犯鹤膝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4-20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雨梦老师:无言律绝也有首句入韵的形式,若是如此,则您本文中作论述的“根据上尾病,白脚与韵脚不能同平仄”,该如何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4-20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平仄仄平仄【等律句,单仄单平自 救句】 ;仄平平仄平【等律句,单平单仄自 救句】。 此二句式皆自救句式,可单独使用。唐许浑特爱成章使用,世称【丁卯句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4-20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言诗每句句式应二四不同平仄,二六应同平仄,第五字不应犯三连平或三连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4-20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腰句失粘的方可称“折腰体”。发句,胸句及落句失粘的称“顺风调”为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4 07: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