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子诗话
‘炼’字‘炼’句究竟怎样‘炼’?
炼字炼句究竟怎样炼?在哪里炼?炼什么?这是写诗的根本问题。
炼字在哪里炼?
炼字需要在诗人的心灵世界的心灵感应状态中进行。根据塑造立意,意象,意境,境界的需要攫取字词,推敲字词。
怎样炼字?
根据灵感的一闪之念,根据立意的需要,根据塑造意象,构成意境,境界的需要锤炼字,炼词,炼诗句。始终围绕炼立意,炼意象,炼意境,炼境界,炼字,词,句。一边写,一边吟诵,吟咏,在吟咏中不断地推敲字,词,句。直到满意,然后放置,冷却之后再次吟咏推敲。还可以请朋友帮忙提出修改意见。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字之师,恍然大悟就是需要朋友的点拨。
炼什么?
炼立意,炼意象,炼意境,炼境界的时候,锤炼字,词,诗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把时间用在佳句的创造上是诗人创作过程的主要工作。“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字,词,句
要吟咏!吟咏!!吟咏!!!再吟咏!!! 推敲!推敲!!推敲!!!再推敲!!!
举例说明:
唐朝任蕃夜宿台州巾子峰禅寺,在寺墙上题诗:
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
前峰月映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
他走出几十里路,不断吟咏推敲,觉得“半江水”要比“一江水”,更贴切,更符合现实,忙返回寺院修改。谁知到了寺院,他发现早有人把“一”字改为“半”字了。
王安石在写“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诗时,在原稿上曾经换过许多字,先用“到”,又改作“过”,后改作“入”,再改作“满”,都不合意,修改了好多次,最后才选定了这个“绿”字。这个“绿”字用得很好,一个“绿”字把春风给江南披上了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地写出来了,给人以动态感。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棒!着一‘闹’字,境界全出。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 。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闹字,本来是人和动物用的字,用在这里形成了拟人化的写法。
所谓炼字,就是根据立意,意象和意境,境界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塑造意象,意境,境界,用来表情达意。炼字的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的意象意境境界。炼字能使诗句生辉。
淬炼字,词,句。但是,除了着眼于立意,意象,意境,境界之外,还应包括诗词的平仄、声律,音韵,语意,对仗,等等方面。
炼语意
单个的字词句语意要明晰,易于读者理解。任何一个字出了问题,有了毛病,都会让人无法理解,成了诗的硬伤。单个字,词,句的语意表达的要求是:
1、不能有错别字。这是写作诗词最起码的要求,必须认真对待。否则,或者出现笑话,或者晦涩。让读者觉得大煞风景。
2、文字不要有歧义,让诗句的意义不明确,有两种或多种可能的解释。歧义不是语意丰富,而是一种表达错误,属于病句。(具体的可以多种解释的诗句除外,这样的诗句可以丰富诗意。)如果故弄玄虚,胡编乱造,就是属于纯粹无知。
3、不要生造词句。词语是约定俗成的,某个词语读音和意义的存在是得到人们普遍认可了的。生盘硬语,可以,但是要让大众能理解。
无论是古汉语,还是现代汉语,有些连绵词,诸如“仿佛”“缱倦”“朦胧”“玲珑”“芬芳”“纷纷”等,这些词是不能掰开单独使用的。
错字,别字、生造词语、出现歧义都会造成语意不明晰,锤炼字词的时候就要仔细考虑。
炼平仄
写作格律诗的时候,首先就要按格律进行,处理好诗句中的“替” “对” “粘”,不能出现“失律”的情形。在炼字环节,要反复检查、审视每一句诗的声律合不合乎要求。平仄不合的字词要及时调换。使诗句声律和谐,音韵铿锵,为诗增色。
炼对仗
对仗能为诗增大含量,增光添彩。句是由字词构成的,所以炼字过程中要察看字词的对仗。
炼韵脚
诗歌具有音乐性,诗歌的音乐性是靠节奏,声律,音韵来体现的。韵的存在,一是便于诗歌朗读和记忆,二是增强诗歌内容表达的感染力。无韵诗歌可以不考虑韵的问题,但是有韵诗歌在创作实践中,是作者不得不考虑韵的问题。较之于其他诗歌体裁,格律诗对韵的要求更加严格。不讲平仄就不叫格律诗。没有韵同样不叫格律诗。所以,炼字的内容中还应包括炼韵。一首格律诗写好以后,就要反复淬炼韵脚字。
总之,炼字,炼词,炼句是诗歌写作过程的主要工作。诗的字词句的锤炼十分重要。锤炼字,词,句才能写出佳作名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