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诗词修辞手法(概述)
文/佛子
一,比喻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二,比拟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三,借代
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②“终岁不闻丝竹声”。丝竹指乐器。
③“门前冷落鞍马稀”。鞍马代“客人”。
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杜康”代酒。
四,夸张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力拔山兮气盖世。”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五,对偶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六,隐语(谐音)、双关
《春思》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竹枝词》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七,排比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
八,设问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九,反问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十,用典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用典容量极大,不可轻视。诗经中的“兴”就是近体诗的“典”。近体诗的“典”就是诗经的“兴”。不可小觑。“兴”和“典”是古典诗歌的灵魂。
①化用前人语句。
杜甫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压缩用典写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绝唱。
②引用神话故事。
如李贺的《李凭弹箜篌引》,有: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吴质不眠倚佳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这些诗句,都是形容李凭弹的好。引用神话传说,能增强诗词的艺术表现力,构成奇特的艺术境界。
③运用历史故事。
汉文帝爱贾谊之才,将他从长沙招回,在宣室接见,请问鬼神之事。李商隐用典写《贾生》: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再如《出塞》用典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十一,互文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的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
又如“求全责备”这一成语,其中“求”与“责”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两词同义。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两词互文见义。
(1)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上句省略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略了“开我西阁门”。两句表达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表达回到家中的欢喜之情。
(3)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4)烟笼寒水月笼沙。
(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6)秦时明月汉时关。
(7)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十二,列锦
《花乡村景》: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十三,叠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叠词可以形成对仗,相当不错,好用的很。而且是最上讲究的对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