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3|回复: 23

[佳作转载] 试论《瓯北诗话》中对高启的评论

[复制链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2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2-29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试论《瓯北诗话》中对高启的评论
   【摘要赵翼晚年著作《瓯北诗话》,评论唐宋以来诸位诗学名家,探讨各家独到特色。其中卷八点评明代词宗高启,分析明初诗学风气,通过高启的诗作剖析其诗歌理论及其对扭转诗风、诗歌创新所作的贡献,并赞之为明开国第一诗人。赵翼对高启的推崇体现了他本人对诗歌的期待视野,具体内容体现在以下几点:高启诗“宗派唐人而自出新意”;形神俱似李青莲诗,却又并非专学青莲,而是“兼师众长。
【关键词】 《 瓯北诗话》; 高启诗歌; 宗派唐人; 赵翼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就诗歌创作领域而言,在领略了唐诗的恢弘大气,宋词的婉约灵动之后,似乎难以超越前人。与此同时,大批学者将焦点聚集到学术史及诗论的研究之上,因此,涌现出大量的诗话,其中赵翼所著的《瓯北诗话》更是清乾嘉时期论诗的集大成者。
    赵翼,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阳湖人。因兼具诗人、史家双重身份,使得赵翼能从人才辈出与诗风随世运而变的角度整体观照诗歌的创作与发展史。正如他在《小引》中所云:“少日阅唐、宋以来诸家诗,不终卷,而已之才思涌出,遂不能息心凝虑,究极本领,不过如世之选家,略得大概而已。晚年无事,取诸家全集,再三展玩,始知其真才分、真境地,觉向之所见,仅十之二三也。”《瓯北诗话》共十二卷,前十卷分别选取李白、杜甫、韩愈、自居易、苏轼、陆游、元好问、高启、吴伟业、查慎行十位大家部分诗文进行论述,后两卷探讨韦应物、杜牧等人及诗格、诗体、诗病等问题。充分体现了赵翼“不薄今人爱古人”的诗史观,以及重“性灵”,提倡诗人创作应博取百家所长,再吸纳创新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诗歌理论。《瓯北诗话》卷八点评高青丘诗,称其“迈往高逸之致,自见于楮墨之外”,又“神韵高朗,洗炼功深”,更力推其为“明开国诗人第一”,亦有关一代文运。本文试图从诗人论、创作论及比较论三方面对赵翼关于高启的评论作梳理。
   一、 诗人论
     1.考订高启诗作收录。高启,元末明初吴郡长洲著名诗人,号槎轩,又号青丘子,家北郭,与王友等十人,号“北郭十才子”。据《瓯北诗话》中介绍:“青丘诗有《吹台集》、《缶呜集》、《江馆集》、《风台集》、《娄江吟稿》、《姑苏杂咏》等编,洪武中未敢梓行。景泰时有徐庸字用理者,汇而刻之,共一千七百余首,名之日《大全集》”  。赵翼认为《大全集》对高启诗作保存得最为完整,但是其中编订、年份、次序上不乏错处。例如《送张进士会试》明明是元季诗,却编在高启擢户部侍郎辞归所作的《始归江上夜闻吴生歌》之后,而紧接着又是几首元季诗。不仅如此,五七古、五七律与七绝的排列前后颠倒,编写格式上也大不相同。因此,赵翼认为《大全集》虽然对高启诗作的收录较为完备,但是刻书不加考订,编年、分体不清,使得阅者思路混乱,不能日了然。
     2.探求高启惨死之因。据《明史》记载,高启出身富家,幼时父母双亡,生性警敏,读书过目忘,尤精历史,嗜好诗歌。元末天下大乱,张士诚据吴称王,礼邀青丘出仕,青丘借故归隐。至洪武元年,受明太祖赏识,应召入朝任翰林院编修,纂修《元史》。后苏州知府魏观修复府衙治所,高启为此撰写了《上梁文》,因府衙旧基原为张士诚宫殿遗址,遭小人诬告,受到株连,被处以腰斩之刑,时年三十九岁。
    关于高启的死因,赵翼通过《尧山堂外纪》与《明史》进行了考证。盖因其诗《题宫女图》中“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以及《题画犬》中“莫向瑶阶吠人影,羊车半夜出深宫”两句有讽刺宫闱秘事违悖礼教之嫌,明太祖已然甚为不满。洪武五年,又为苏州知府魏观府治著作《上梁文》,有“龙盘虎踞”句,触犯帝怒,遂被腰斩于市。
    对于高启的英年早逝,《瓯北诗话》有云:“独是张士诚有浙右时,群彦多受其官,青丘独居吴淞江上,其不仕于僭伪,已有卓识。及洪武初召修《元史》,史成,令授诸王经,旋擢户部侍郎,青丘畏祸,力辞而归,可谓明哲保身矣。乃又以诗文召祸,何其不自检耶!”赵翼认为,高启厌倦朝政,不慕功名利禄,畏惧突如其来的杀身之祸,是以久居乡野。但又不甘心一生苦吟碌碌无为,因而也有出仕之意,但抱负还未来得及施展便死在了封建皇权之下。此番论断,可谓知人论事之语。
    赵翼经对高启诗作的考订、生平的探究,对于他虽学富五车、天才卓绝却未能纵横变化、自成大家,深表痛惜之情。尽管如此,赵翼仍下断语“然有明一代诗人,终莫有能及之者”,由此,更能看出
赵翼对高启诗作的高度评价。
   二、创作论
     1.“宗派唐人而自出新意”。诗歌发展到了南宋末年,越来越显得纤巧浮薄,元、明两代涌现了一批诗人争先效仿唐人,然而有些学唐者盲目附庸复古潮流,仅靠玩弄险韵,仿照声调,追求生僻,字形字音穿凿附会,而立意粗浅,神韵全无,白以为深谙其道实则徘徊门外。对此,赵翼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评。尤其是李梦阳、何景明之辈,在他看来不过是“优孟衣冠”罢了。在这样的文坛情势之下,高启
的出现无疑如“半天朱霞,映照下界”。
    赵翼在《瓯北诗话》中写道:“惟高青丘才气超迈,音节响亮,宗派唐人,而自出新意,一涉笔即有博大昌明气象,亦关有明一代文运。论者推为开国诗人第一,信不虚也。”由此不难看出赵翼的一个重要的诗学思想——创新。他在《瓯北诗话》中一度将“创新”作为评价诗人成就的重要准绳。例如卷一评李白:
    其神采必有迥异乎常人者。诗之不可及处,在乎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由天
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
    又如卷二评杜甫:
    此等气魄从前未有,独创自少陵,故群相尊奉为劈山开道之始祖,而无异词耳。自后亦竞莫有能嗣响者。
    再看创作丰硕的高启,其五古、五律诗承汉、魏、六朝及初、盛唐;七古、七律则参照中唐;七绝更是有着晚唐之风。高启的诗歌具有高古、雅致的诗情,极少偎红倚翠之作。创作皆有感有物,自出新意。例如《清明日呈馆中诸公》:远客帆樯秋水外,残兵鼓角夕阳中。《寄题安庆城楼》:赐履已分无棣远,舞戈还见有苗来。《送殷孝章赴咸阳教谕》:春回废苑还芳草,人渡空江正落潮。
    皆是写实,描写景物细致入微,视角远近自由切换又尽力融入自我感情,以宽阔的视野俯瞰天地山水形胜。语调大气磅礴而无剑拔弩张之意,辞句典雅细腻而无刻意雕琢之痕,此等才力,学唐而不减于唐,典丽细切甚更过之。再如《登西城门》:并吞何时休,白骨易寸土。《太湖》:声吹地将浮,势击山欲坏。
    总体观来,描述气势如虹,句与句的衔接仿若浑然天成,而神韵又极其高格清朗。既有视觉上的冲击,又有对声响的描绘;既有动态的宽广,又有静微的感触。用字凝练,简约如一气贯注,丝毫没有滞重黏腻之感。看似平常随意而吟,实则洗炼功深,体现了高启诗歌的雄浑刚健,天马行空,正如《瓯北诗话》中所言:“唐以来诗家,有力厚而太过者,有气弱而不及者,惟青丘得诗境中恰好地步,固不必石破天惊,以奇杰取胜也。”无怪乎赵翼赞之日:“要其英爽绝人,故学唐而不为唐所囿。”
     2.诗作间有复句之弊。赵翼在《瓯北诗话》中对高启诗文格调韵味反复推崇的同时也指出其诗作之间亦有复句。例如:《次韵陈留公见贻湖上作》云:叶应随鸟散,山欲趁波流。而《月夜游太湖》亦有此二句,只字未改。《次韵西园公咏梅》云:春后春前曾独采,江南江北每相思。而《和衍师咏梅》第三首亦有此二旬,只是将“采”改为了“探”,整体不变。当然,也增加了独自寻求的意味。又如《送思上人》:野饭晨留钵,城钟夜到船。而《送衍师》中有“村中乞米晨留钵,城外闻钟夜到船”。这两句是将五言改成七言,增加了人物、感官与情景对仗,但是情境并未改变。再如《咏梅》九首第一篇中“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运用了汉代袁安拥雪而卧的典故以及隋朝赵师雄夜醉巧遇梅花仙子的传说,以雪之纯净比喻梅之清高;以月之柔婉突出梅之秀美。《咏梅》第五首云“翠袖佳人依竹下,白衣宰相在山中”,仍是运用了前文的典故,有静有动,表达了高启对梅的由衷赞颂。此二:句虽字词不尽相同,意蕴却异中有同。
    这样的例子赵翼皆一 枚举,有理有据,足见其考证之严密,思虑之谨慎。
   三、比较论
     1.诗法李白。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诗歌之精妙首推唐诗,而唐朝诗人则首推李白。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有云:“诗之极致有一,日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惟李杜得之。他人得之盖寡也。”赵翼论诗将李白置于卷首,足见其对李白的偏爱。元明两代诗人诗法李白的很多,高启是其中翘楚。赵翼评之日:“李青莲诗,从未有能学者,惟青丘能与之I二下,不惟形似,而且神似。”
    首先从诗歌创作艺术来看,李白通常采用古人“意在言外”之法,即“含而不露,意在言外”,讲究含蓄,用意十分,下语三分  。例如《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这首诗风格含蓄古雅,意境悠远。题为“玉阶怨”,纵观全篇却寻不得一个“怨”字,然其深意却溢于言表。诗中描写了一个女子的等待,单看一个“生”字,足见其独坐时间之久,也许是从天明到渐晚,渐晚到夜半。露水打湿了鞋袜,回了房间却还是无法入睡,水晶帘挡得住屋外的寒气,却挡不住那轮玲珑的秋月。秋月与女子一般静默无语,但是此番幽怨与孤寂却是深深渗透无疑。让人不禁遐思,如此无眠等待的,又何止女子一人。
    而高启诗法李白所做乐府诗及五言古诗,如《拟古》十二首、《寓感》二十首、《咏怀》十首、《咏隐逸十六首》,多数是叙述题面,或借思妇离愁暗指寂寞之苦,或借杜康抒发朋友相交之义,或述昼夜更
替,朝花夕拾,福祸相倚等等,皆不掺杂主观议论却又引人深思。例如《金井怨》:
照水羞见影,汲手嫌手冷。
闲立梧桐阴,乌啼秋夜永。
    这是一首闺怨诗,表意似乎是描写金井的无用,既无法照人也无法净手,实则暗含无宠宫人的自嘲。“梧桐”、“秋夜”、“乌啼”这些清冷的意象渲染了环境的寂寥凄清,“羞”、“嫌”、“闲”几个动词又倾吐了孤独无奈的心情。看似客观叙述,其实言而未明,含而不吐,不道破而怨情自现。正如《瓯北诗话》所说:“如咏向长,则但说长之毕婚嫁、游名山。咏周党,则但说党之辞徵聘、乐田里。而一种迈往高逸之致自见于槠墨之外。此正是学青莲处”。赵翼认为,高启诗法李白,不局限于篇什模拟,而重神韵与手法。托物言志、写景寓意、巧用比喻、借用典故,这些正是李白诗歌高格之处。
    从气质性格上来说,李白傲世独立,飘逸不羁,自称“谪仙”,于其诗中自有证明。《答湖州伽叶司马问白是何人》云: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一十春。高启性格狂放,自傲清高,在其《青丘子歌》中自诩本是“五云阁下之仙卿”。李白有着兼济天下雄心,建功立业的抱负,一面想做超凡脱俗的仙人,一面想做辅弼贤君的股肱之臣。数度出世入世,也曾隐居山林。高启亦在这样的矛盾中浮浮沉沉,他学富五车,有着“叩壶自高歌,不顾俗耳惊”的梦想,而其诗中却不乏描写战事之F民生的凄苦,揭露战争残酷的同时感怀自己的无力,自责“愧无拯乱术,伫立空伤魂”。李重情义,嗜饮酒,好与友人结交遍游名山大川;高启同样亲近自然,渴望寄情山水,二人皆有出尘之才。最终,有着“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之气的李白,却在宦官的谗言之下,因一首奉诏而作的《清平乐》被放逐。无独有偶,高启因诗成名,也因诗招祸,枉断性命。洒脱大气、纯真浪漫的文人终究是无法于封建体制的强权之下实现自己的理想。
     2.兼师杜、韩。高启虽诗法青莲甚多,但也并非专学青莲,正如赵翼所说“挫笼万有,学无常师”。高启在给和尚道衍诗集《独庵集序》中说:“夫自汉魏晋唐而降杜甫氏之外,诗作者各以所长名家,而不能兼也。学者誉此诋彼,各师所嗜。比如行者埋轮一乡,而欲观九州之大,比无至矣⋯⋯故必兼师众长,随事模拟,等其时至心融,浑然自称,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执之弊矣。”不仅如此,高启的诗文中皆身体力行博采众长,因此成就了他兼师众长的艺术特色。
    杜甫的诗歌通俗、真实,多为描写民间疾苦之作,饱含了对祖国人民的热爱与对统治阶级荒淫奢侈的憎恶。意义深远,笔力雄健自然又易于理解。正如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所言:“盖其思力沉厚,他人不过说到七八分者,少陵必说到十分,甚至有十二三分者。”杜诗风格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思力沉厚。这里的沉厚是指诗歌内容深沉蕴蓄,诗歌风格雄奇有力,诗歌节奏响亮激越。例如人们熟知的《春望》,全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与对家人的思念,情景兼备而不偏颇,感情浓烈而不滥觞,内容丰沛而不呆板,对仗工整,平仄押韵,语调铿锵有力。
    再看高启的《吴城感旧》:
城苑秋风蔓草深,豪华都向此消沉。
赵佗空有称尊计,刘表初无弭乱心。
半夜危城俄纵火,十年高坞漫藏金。
废兴一梦谁能问? 回首青山落日阴。
    这首诗记录了高启的亲身经历,因为战祸,曾经繁华的苏州满目疮痍,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立意上看,无疑继承了杜甫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与现实主义精神;风格上看,笔调沉雄典雅、语言凝练警
示,足以与杜诗一较高下。
   《姑苏杂咏·太湖》及《平天山》、《游城西》等作,描写奇峰险景,直抒胸臆。虽篇幅长达数十句,然规范整齐,节奏和谐,句与旬之间押韵,对仗工整,写景写物层次清晰,内容丰富,气势沉雄,又有韩愈诗歌“奇崛险隆”的风格。
    高启出身富贵,但白幼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因而未拜师学艺。为了实现学诗的梦想,他广览群书,《诗经》、《楚辞》、两汉乐府、魏晋风骨、唐宋诸家,甚至玉台、香奁、金缕、义山、西昆诸体,无所不学。“故他的诗既有陶公的平淡敦厚,也有李白的雄浑豪放;既有杜甫的沉郁工严,也有自居易的通顺流畅;既有苏轼的纵横恣肆,也有陆游的清空一气,才气豪健”。简直是“拟唐而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 。是以赵翼赞其“天才卓绝,过目即吻契”。只可惜高启年寿不永,虽集众家之长却未自成一派,然“有明一代诗人,终莫有能及之者”。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2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29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赵翼对高启的推崇体现了他本人对诗歌的期待视野,具体内容体现在以下几点:高启诗“宗派唐人而自出新意”;形神俱似李青莲诗,却又并非专学青莲,而是“兼师众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2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29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因兼具诗人、史家双重身份,使得赵翼能从人才辈出与诗风随世运而变的角度整体观照诗歌的创作与发展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2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29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体现了赵翼“不薄今人爱古人”⋯的诗史观,以及重“性灵”,提倡诗人创作应博取百家所长,再吸纳创新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诗歌理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2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29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赵翼认为《大全集》虽然对高启诗作的收录较为完备,但是刻书不加考订,编年、分体不清,使得阅者思路混乱,不能一日了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2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29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赵翼认为,高启厌倦朝政,不慕功名利禄,畏惧突如其来的杀身之祸,是以久居乡野。但又不甘心一生苦吟碌碌无为,因而也有出仕之意,但抱负还未来得及施展便死在了封建皇权之下。——只不过又是一个爱发牢骚的倒霉士人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2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29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发展到了南宋末年,越来越显得纤巧浮薄,元、明两代涌现了一批诗人争先效仿唐人,然而有些学唐者盲目附庸复古潮流,仅靠玩弄险韵,仿照声调,追求生僻,字形字音穿凿附会,而立意粗浅,神韵全无,白以为深谙其道实则徘徊门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2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29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五古、五律诗承汉、魏、六朝及初、盛唐;七古、七律则参照中唐;七绝更是有着晚唐之风。高启的诗歌具有高古、雅致的诗情,极少偎红倚翠之作。创作皆有感有物,自出新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2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29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描述气势如虹,句与句的衔接仿若浑然天成,而神韵又极其高格清朗。既有视觉上的冲击,又有对声响的描绘;既有动态的宽广,又有静微的感触。用字凝练,简约如一气贯注,丝毫没有滞重黏腻之感。看似平常随意而吟,实则洗炼功深,体现了高启诗歌的雄浑刚健,天马行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2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29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作间有复句之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21: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