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37|回复: 17

[佳作转载] 第二章 胡震亨的诗论主张

[复制链接]

544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2-11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章 胡震亨的诗论主张
       胡震亨对唐诗人的评论,坚持传统诗歌“声音之道与政通”的原则,并在以“本色”为宗的前提下,注重“风骨”在唐人诗作中的表现。
第一节 坚持“声音之道与政通”
   胡震亨生当明末,社会黑暗,朝廷腐败,内忧外患,风雨飘摇。胡震亨不肯随波逐流遂退而著书,他奉行儒家的处世精神,接受了传统诗歌“声音之道与政通”的观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诗歌的盛衰与时代风气有密切关系。胡震亨卷五开篇即指出诗歌的繁盛与统治者的倡导有关:“太宗文武间出,首辟吟源。宸藻概主丰丽,观集中有诗“斅庾信体”,宗向微旨可窥。然如“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与风起云扬之歌,同其雄眄,自是帝者气象不侔。”(卷五)卷二七云:“有唐吟业之盛,导源有自。文皇英姿间出,表丽缛于先程;玄宗材艺兼该,通风婉于时格。是用古体再变,律调一新;朝野景从,谣习寖广。重以德、宣诸主,天藻并工,赓歌时继,上好下甚,风偃化移,固宜于喁徧于群伦,爽籁袭于异代矣。中间机纽,更在孝和一朝。于时文馆既集多材,内庭又依奥主,游讌以兴其篇。奖赏以激其价。谁鬯律宗,可遗功首?虽猥狎见讥,尤作兴有属者焉。”(卷二七)及至晚唐,则诗风渐颓:“唐至开元而海内称盛,盛而乱,乱而复,至元和又盛。前有青莲、少陵,后有昌黎、香山,皆为其时鸣盛者也。咸通而后,奢靡极,衅孽兆,世衰而诗亦因之气萎语伦,声繁调急,甚者忿目褊曶,如戟手交骂者有之。王化习俗,上下交丧,而心声随焉,岂独士子罪哉!王弇州云:‘灵武回天,功推李、郭;椒香犯跸,祸始田、崔。是则然矣。不知僖、昭围蜀、凤时,温、李、许、郑辈得少陵、太白一语否?有治世音,有乱世音,有亡国音,故曰声音之道与政通也。大力者为之,故足挽回颓运;沈几者知之,亦堪高蹈远引。’旨哉言矣。”(卷二七)
   2、诗歌创作与诗人生平、际遇甚为相关。胡震亨云:“余友姚叔祥尝语余云:余行黄河,始知‘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之为真景也。余家海上,每客过,闻海唑声必怪问,进海味有疑而不下著者,益知‘潮声偏惧初来客,海味惟甘久住人’二语之确切。人足迹不出门,能悉门外许许,尽拈为锦囊用乎?”(卷一一)评李绅:“李公垂追昔游诗,大是宦梦难醒;然其揽笔写兴,曲备一生穷泰之感,亦令批卷者代为怃然。”(卷七)评罗邺:“罗邺名场无成,无一题不以寄怨。‘只载池馆恐无地,看到子孙能几家。’人以为牡丹警句也,那知从忮求本怀中发出来。”(卷八)论杜甫:“千载仅有杜诗,千载仅有杜公诗遘耳。凡诗,一人有一人本色,无天宝一乱,鸣候止写承平;无拾遗一官,怀忠难入篇什,无杜诗矣。故论杜诗者于杜世与身所遘,而知天所以佐成其诗者实巧。”(卷二五)
   3、诗歌创作与诗人人品、性格有直接关系。评高适:“高常侍性拓落,不拘小节。其诗多胸臆语,兼有风骨,故朝野通赏其文。”评薛据:“薛据为人骨鲠有气魄,其文亦而。”评李涉:“李涉为人倾斜,无大异,井栏、君子诸绝,间有可观。古风概多疏莽。严沧浪深取之,不知何解?”(卷七)胡震亨对那些交结重臣以提高地位的诗僧,颇为不屑:“嗣后转噉膻名,兢营供奉,集讲内殿,献颂寿长,如广宣、栖白、子蓝、可止之流,棲止京国,交结重臣,品格斯非,诗教何取?”(卷八)而对忠义之士如司空图、韩偓等人,其评语堪称情真意切:“此等吟人,未论工拙,要为无负昭陵。”(卷八)“余每读韩偓临殁遗所藏召对烛跋,及颜荛、朱葆光诸人正旦狱祠号恸,望拜旧阙事,为泪落。至读罗昭谏请钱镠举兵讨梁,又不禁发上动冠矣。当年误国者,不知几何人,亦又不知易面向何处去。独留此数老,为忠义硕果,亦王泽之犹存,而诗教之未尽坠地也。”(卷二六)
   此外,家学的熏陶亦影响着胡震亨的诗论主张。胡震亨先世,自其曾祖胡颜开始,皆笃吟咏,作诗的风格趋近中、晚唐。其父胡彭述把家中藏书按经、史、子、集四类,编立目次为《好古堂书目》。《海盐县图经》记载胡彭述嗜书之癖:“性好书,见册至,典质买之不勒,吴兴书贾每一来,欣然予之饮食。”胡震亨深受家学的熏陶,亦酷爱藏书读书,以博学享誉乡里。胡震亨舅父刘世教及晚年与其相善的朱大启,皆爱李、杜诗,胡震亨著《李杜诗通》有可能受到他们影响。胡震亨自己的诗风也崇尚古奥奇崛。
第二节 以“本色”为宗兼论“风骨”
   南宋末开启的尊唐文学风尚至明代,出现了全面宗唐的局面,崇盛唐、尊李杜成为当时的文学风尚。明人选唐诗盛况空前,高棅的《唐诗品汇》是明初诗坛尊唐思潮的范例,其编例按照时代和世运的变迁,以初唐为正始,盛唐为正宗、大家、名家、羽翼,中唐为接武,晚唐为正变、余响,对唐诗的发展阶段作了严格界定,并明确表示详于盛唐,次则初唐、中唐,晚唐则略。高棅选诗的宗旨是把盛唐诗歌当做楷模,提供一个让世人学诗的范本。《唐诗品汇》成书后影响极大,成为有明一代的诗学范本。之后李梦阳率先以“复古”为号召,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明史·文苑二·李梦阳传》中云:“梦阳才思雄鸷,卓然以复古自命。弘治时,宰相李东阳主文柄,天下翕然宗之。梦阳独讥其萎弱,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非是者弗道。”在此旗帜之下,集结着明代文坛的大部分作家,李梦阳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等号为“十才子”,又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等人号“七才子”,即“前七子”。后来李攀龙、王世贞、谢榛等“后七子”相继而出,复以李、何、王、李为“四大家”。前后七子主宰明代文坛长达百年之久,“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成为明代中期诗文批评以复古拟古为特征的审美倾向和价值尺度。明朝后期,取舍标准有所变化,以盛唐为主的选本继续涌现,长期遭受冷落的中、晚唐诗被大量选入,如“公安派”袁宏道从“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的观念出发,称“初、盛、中、晚自有诗也,不必初、盛也。”
   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说明所征引的诗论多出自明人,以王世贞尤其是胡应麟为最多,并明确表示:“胡《诗薮》自骚、雅、汉、魏、六朝、三唐、宋、元以迄今代,其体无不程,其人无不骘,其程且骘,亦无弗衷。唐诗,其论诗中之一也,而论定于是。”(卷三二)胡应麟诗论与前、后七子的复古派诗论一脉相承。胡震亨对王世贞、胡应麟等人诗论的推崇,实质上仍是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审美标准的延续。但是胡震亨又注意到高棅《唐诗品汇》中以盛唐格调为标准论中、晚唐的弊端:“而大谬在选中、晚必绳以盛唐格调,概取其肤立仅似之篇,而晚末人真正本色一无所收,李、杜二家尤多为宋人之论所囿,不能别出手眼有所去取。”(卷三一)胡震亨认为,“凡诗,一人有一人本色。”(卷二五)“本色”二字,一语中的。显然,胡震亨不满在选录唐诗时,完全以盛唐格调为标准,认为初、盛、中、晚有各自的艺术成就与特色。胡震亨《唐音癸签》中对唐代诗人、诗作的评论,主要集中在卷五至卷一一中,列表如下:
  
阶段
  
帝王
初唐
盛唐
李、杜
中唐
晚唐
五代十国
方外
宫闱
卷数
5
5
5
6
7
8
8
8
8
则数
4
16
33
28
88
57
1
9
3
诗人
3
12
27
2
63
44
4
9
7
   卷五论帝王与初、盛唐诗人,共计五十三则,四十二位诗人;卷六专论李、杜二家,共二十八则;这样,初、盛唐包括李、杜二家共计八十一则,四十四位诗人。卷七论中唐诗人,共计八十八则,六十三位诗人。卷八论晚唐诗人兼及僧、女子等诗人,共计七十则,六十四位诗人。初、盛唐合成一卷,中、晚唐各自成卷,显示出胡震亨意欲矫枉前人论唐诗重盛唐而忽略中、晚的现象。评初、盛唐诗人时,多征引前人的诗论,而评中、晚唐诗人时,胡震亨自己的见解明显增多,引述他人诗论极少。对李、杜二家的看法,胡震亨并不盲从前人,有着自己独创的见解。如:“诗人各自写一性情,各自写一品局,固不得取锦袍豪翰,强绳以瘦笠苦藻,必同籥吹为善也。”(卷二五)“诗以到性情,一拘韵脚,性情果可得而见耶?”(卷三)今日看来,仍为不刊之论。
   初唐的“藻赡精华”,盛唐的“骨气胜之”,中唐的“诗尚雅正”,晚唐的“限于才力”,均是“本色”使然,同时胡震亨注意到“风骨”在唐诗中的表现。
   “风骨”一词,最初是魏晋时期人物品评用语,指人的品格、气骨。刘勰《文心雕龙》首次将“风骨”概念引入了诗学理论,《风骨》篇曰:“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是以诏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刘勰所指“风”是文意,“骨”是文辞。“风骨”则指以端庄、典雅的文辞,表现出俊爽高昂的思想感情,形成一种奋发昂扬的、生气勃勃的文章美。继刘勰之后,钟嵘把“风骨”的理论,具体运用到诗歌创作理论和批评中,提出“风力”、“骨气”的概念,并首次将”风骨”与建安文学相提并论,提出“建安风骨”。陈子昂最早明确提出以“汉魏风骨”为学习对象,他在《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云:“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兴寄都绝,每以永叹。”陈子昂将“兴寄”与“风骨”联系起来,其倡导的“风骨”说,在继承建安诗歌的慷慨苍凉之外,又富于高昂雄浑的气概,成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序曲。盛唐诗人创造性地对传统的“风骨”理论进行修正,创造了既富于盛唐时代特色,又具有永久魅力的雄伟壮阔、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使“风骨”的内涵达到了空前的丰满和完美,成为唐诗史上特有的“盛唐风骨”——表现了盛唐诗人积极用世的进取精神、关心国运兴衰、民生疾苦的忧患意识,摹写山川壮丽、田园牧歌、风俗人情的美学理想。殷璠《河岳英灵集》标举“汉魏风骨”,严羽标举“盛唐气象”、“盛唐风骨”,及至明代标举的风骨格调,都是指以端直文辞,表现出健康奋发的思想感情,从而在作品中呈现出独特的诗美风貌,
   胡震亨所推崇的“风骨”,与盛唐崇尚刚健的审美意识一脉相承,类似如“气骨”、“骨体”、“气体”、“气”等。对蕴含“风骨”的诗作,胡震亨的赞赏之情常溢于言表。评高适:“高常侍性拓落,不拘小节。其诗多胸臆语,兼有风骨,故朝野通赏其文。”评崔颢:“崔颢为诗,属意浮体,名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为戎旅间语,壮采欲埒鲍家。”评储光羲:“储光羲诗格高调远,趣远情深,削尽常言;挟风雅之道,得浩然之气。”评刘禹锡:“禹锡有诗豪之目。其诗气该今古,词总华实,运用似无甚过人,却都惬人意,语语可歌,真才情之最豪者。”(卷七)评薛据:“薛据为人骨鲠有气魄,其文亦而。”对缺乏“风骨”的诗作,胡震亨则持贬抑态度。评郑谷:“郑都官诗非不尖鲜,无奈骨体太孱,以其近人,宋初家户习之。”(卷八)评吴融:“吴子华诗亦大松浅,与郑都官同一衰体,未易置优劣。”(卷八)评皮日休:“皮袭美未第前诗,尚朴涩无采。第后游松陵,如太湖诸篇,才笔开横,富有奇艳句矣。律体刻画堆垛,讽之无音,病在下笔时先词后情,无风骨为之干也。”(卷八)评雍陶:“雍简州矜负好句,为客所窥。此公工于造联,奈孱于送结,落晚调不振。”胡震亨亦注意到同时期不同诗人诗作所蕴含“风骨”的差异:“有岑诗胜意,句格壮丽,而神韵未扬;高意胜词,情致缠绵,而筋骨不逮。岑之败句,犹不失盛唐;高之合调,时隐逗中唐。”(卷一〇)认为岑诗比高诗更蕴含“风骨”。又如评权德舆:“贞元后近体既繁,古声渐杳。权相诗先气格而后词藻,然风候既至,藻亦自丰。其在开元名手,亦堂奥之间。”认为权德舆的诗作是秉“气”而作,先“气”后“词”。评李益:“李君虞生长西凉,负才尚气;流落戎旃,坎凛世故。所作从军诗,悲壮宛转,乐人谱入声歌,至今诵之,令人凄断。”(卷七)指出李益的从军经历使其诗“悲壮宛转”。

544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1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胡震亨对唐诗人的评论,坚持传统诗歌“声音之道与政通”的原则,并在以“本色”为宗的前提下,注重“风骨”在唐人诗作中的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1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奉行儒家的处世精神,接受了传统诗歌“声音之道与政通”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1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1、诗歌的盛衰与时代风气有密切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1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2、诗歌创作与诗人生平、际遇甚为相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1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3、诗歌创作与诗人人品、性格有直接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1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家学的熏陶亦影响着胡震亨的诗论主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1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棅选诗的宗旨是把盛唐诗歌当做楷模,提供一个让世人学诗的范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1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成为明代中期诗文批评以复古拟古为特征的审美倾向和价值尺度。明朝后期,取舍标准有所变化,以盛唐为主的选本继续涌现,长期遭受冷落的中、晚唐诗被大量选入,如“公安派”袁宏道从“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的观念出发,称“初、盛、中、晚自有诗也,不必初、盛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4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65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1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说明所征引的诗论多出自明人,以王世贞尤其是胡应麟为最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4-23 12: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